
【赏析】《母亲的泪》所带来的震撼
我最近养成一种奇怪的习惯,两眼一直关注着绝品公示版块所公示的最新绝品,头一篇绝品便是檀香书苑社团作者冰泉老师的散文《母亲的泪》,怀着对绝品文章的敬重,一口气读完全文,心里格登格登地动了两下,由此萌生了写一篇读后感的想法。
不知道这个母亲是不是泪腺丰富,但是,文章中摘要描述了母亲三次流泪的情景。第一次是母亲送儿子到村口公路候车时,看到车影逐渐消失的时候,刚才还笑容满面的母亲,瞬间变得热泪盈眶……第二次是儿子看到少不更事的六岁小妹同女亲戚的孩子争抢一碗炖鸡蛋,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用手轻刮了一下小妹的鼻子,结果惹得小妹哭闹不止,母亲气得夺下儿子的饭碗,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声嘶力竭地数落着儿子平时的斑斑“劣迹”。第三次是由于儿子在成都打工艰难,数月未与家中通音信,母亲盼子心切,竟然哭瞎了双眼。
但是,文章并未停留在描述母亲爱哭爱流泪的层面,一向柔弱的母亲,在父亲陪送她到医院堕胎时,当冰冷的手术器械将要伸进子宫时,“猛地坐起身来,大叫一声‘不’;接着发疯似地从手术床上跳下来,拼命朝卫生院大门跑去……记忆的画卷中,那几天母亲整天泪流满面,精神萎靡不振。”当时,为了捍卫尚是胎儿的孩子的生命,作为一个女人,更作为一个母亲,她已经完全豁出去了!
作为读者,我们或许都曾见过自己的母亲流泪,但也知道母亲是不会无缘无故流泪的。她们的泪水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流淌,却都是那么动人心弦,催人泪下,震撼人心。
回头再说说这篇散文的语言,通读整篇文章,其叙述语言是灵动的,生动的,而且是自然流露的语言,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文章在描述二十年前作者在家过完元宵节,准备返校时,“那天清晨,天空幽暗,几颗憔悴的晨星有气无力,吐出几丝微弱寒光。北风肆无忌惮地狂奔,像一群发怒的饿狼。”晨星有气无力,晨风却像一群发怒的饿狼,这样的描述不仅生动而且灵动。我们只要细致地观察一下,星星在夜晚是明亮耀眼的,早晨却不怎么明亮,显得有气无力的样子,而晨风由于安定了一夜,早晨正是风儿初醒时刻,可不就像一群饿急的狼一样么?还有“头发长而较乱,纤弱干涩,像一丛随意堆积起来的枯草”,“她的脸色黝黑,布满了黄褐色的雀斑。母亲的双手由于长年冬天不戴手套,早已皲裂破皮,沟壑纵横,爬满血茧;只要细看,几乎能窥见裂口底下的森森骨头”,“她瘦弱不堪的样子,宛如黑夜里一束暗淡的萤光,那么微弱,却很坚定,不会随风而灭!”……文章中像这样灵动的语言,就像太阳山上的珠宝一样,俯拾即是。而且,这些语言不仅灵动,还是未经刻章雕琢的原生态语言,这也是散文应该追求的语言境界。
当年,作者因为批评妹妹不该跟亲戚的孩子争吃炖鸡蛋,被母亲所误解并狠狠地把他数落一通,儿子同母亲当时的争执非常激烈,以至于儿子很长时间都不愿搭理母亲,但是,母亲并没有计较儿子的顶撞,在数月得不到儿子的音讯时,整天提心吊胆,请人掐筮算命,生怕儿子会遭遇什么不幸。这份揪心般的牵挂是天下所有母亲共有的柔弱。正如古人所言:只有瓜恋籽,没有籽恋瓜。
作者的顿悟虽然来得很晚,却也是一种真心的醒悟。文章一开头,作者便道出了自己对母亲的愧疚:“母亲在我心中,一直那么熟悉;也许因为太熟悉了,有时竟然忽略了她的感受。”关于对“母亲的泪”的回忆,无疑是为了佐证作者自己当时的少不更事,尤其是那次惹哭了小妹,母亲哭着数落他的“不孝”和“斑斑劣迹”时的眼泪,那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泪水。而这种“精神雾霾”的形成,则与儿子当时与母亲的倔犟对峙有着极大的关系。这二十年后对“母亲的泪”的回忆,实则是醒悟后的儿子内心的忏悔。
忏悔是对“不孝”的醒悟,而“孝”的内涵极其丰富,“顺者为孝”是父母对于“孝”的最基本要求,言语顶撞父母则被视为“不孝”。文章中作者所理解的“不孝”,实则是因为母亲对他的误解所顶撞产生的误会。
母亲另外两次泪水的流淌,一次是因为对儿子的不舍,一次是对儿子的牵挂,以至于因为牵挂儿子哭瞎了双眼,母亲这三次流泪所带来的震撼也是不言而喻的。
这就是我对《母亲的泪》的读后感悟。
格独特,落墨生香,有画龙点睛、锦上添花之妙,令人感动,受益无穷!敬茶问好,遥祝冬安文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