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情感小说 >> 【看点】尖担打杵门神(小说)

精品 【看点】尖担打杵门神(小说)


作者:王能伟 进士,6257.6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076发表时间:2017-12-14 01:25:49
摘要:尖担、打杵是山里人使用的远古农具,贫穷、落后的杜家凹还在延续使用。我叫杜金,杜金娘便是我的阿娘,她的一生都与杜家凹南凹阴沟老杜家的四个男人有关,与老杜家那副千年涯桑尖担、打杵有关,这副千年涯桑尖担、打杵诠释着杜金娘凄苦的一生……

【看点】尖担打杵门神(小说)
   狼爷胸脯涌出了红红的血,眼睛翻了白眼。
   三牛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脸上露着幸福的微笑。他终于替嫂子报了仇,他今天在集镇上卖柴回来的时候,在凹口遇上几个解放军同志。解放军同志说,天篷山的土匪头子逃进了杜家凹,要他提防着点儿。他一听,就急奔回来,遇上了刚才的一幕。
   狼爷耷拉着的脑袋,扑通一声跪在了三牛的面前。
   这是一种何等壮观的场面。
   杜金娘紧紧抱住三牛,脸上的泪水流成了雨线子,她用手擦拭着三牛嘴角的鲜血。说,三牛,你真傻,你明知狼爷来了凹里,为何还要来救俺呀?
   三牛微笑着,说,嫂子,俺心里一起喜欢你的。俺托付你一件事儿,就是把小杜金抚养成人。说罢,他一偏,却见大牛、二牛、阿爹和阿娘了,他的眼睛一直微笑着,他可以理直气壮、问心无愧地去见大牛、二牛、阿爹、阿娘了。
   枪声首先惊动了南凹阴沟的杜大妈,她把小杜金抱着,匆匆地赶了过来。当然,北凹阳坡的乡亲也听到了枪声,也纷纷地跑向了三牛家。
   最先到三牛家的是杜大妈,一见到眼前的情况,傻了。三个人,两个男人死了,见此状况,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拉起杜金娘,说,杜金娘,快逃,杀人要偿命的。说着,就拉着杜金娘准备逃命。
   当杜大妈刚拉着杜金娘踏出房门的时候,被北凹阳坡的乡亲们围住了。
   村长老杜头出来说话了,他说,杜金娘,你不要逃了,现在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政府,就算你逃到天涯海角,政府也会把你捉拿回来归案!他让乡亲们围住了杜金娘和杜大妈,并保护好现场。
   杜金娘听说自己可能要抵命,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她已经无所谓,更何况自己的深仇大恨已报,她可以安心地去见大牛、二牛、三牛了,只是不放心小杜金。于是,她含着泪对杜大妈说,杜大妈,小杜金就托付给你了,俺给你磕头了。说罢,她竟跪在杜大妈的面前要磕头,吓得杜大妈连忙扶她起来,乡亲们也为之动容。乡亲们都叹了口气,说,这老杜家这几年过得也不是日子。但他们也没办法,前天还来了解放军同志,说,现在是民主政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看来,这杜金娘难逃此劫了。因为两个男人都死在她的面前,她就是杀人犯!
   正当乡亲们议论纷纷的时候,屋前来四五个解放军同志。
   老杜头忙迎了上去,说,解放军同志,南凹阴沟有杀人案,俺让乡亲们保护好现场,并扣押了犯人,等候你们处置。
   一个大高个解放军走向前去,看上去是他们领头的。他在狼爷、三牛前转了转,问,倒在地上的人是谁?
   杜金娘说,是俺家的男人。
   大个子解放军又问,你可知道这被尖担刺死的人是谁?
   杜金娘说,俺男人在与他搏斗的时候,曾大声说过,说他是天篷山的土匪头子狼爷。
   大个子解放军又问,这尖担是你刺入狼爷的胸堂的?
   杜金娘说,是俺刺入的,他是杀害俺爹、娘的仇人,死有余辜。
   大个子解放军一脚将狼爷踢翻了,从他的胸脯拽出千年涯桑尖担,说,乡亲们,这就是杀人恶魔狼爷,现在被杜家凹的杜金娘杀了,你们知道,就这个杀人恶魔前些天与我们战斗时,杀害了我们几十个解放军战士,然后从天篷山后山的密道逃了出来,我们正在搜寻他、捉拿他归案。杜金娘是我们的女英雄!
   大个子解放军同志最后的总结:杜金娘是我们杜家凹的女英雄!
   其它几个解放军跟着大个子解放军大声喊了起来:杜金娘,女英雄……
   乡亲们还没反应过来,杜金娘不是杀人凶手吗?怎么成了女英雄了?
   村长老杜头反应过来了,解放军同志说的话就是对的,于是,他举起了右手,大声叫道:杜金娘,女英雄!
   乡亲们也跟着他叫了起来:杜金娘,女英雄……
   大个子解放军同志双手压了压,示意乡亲们静下来。他又宣布了一件事情:追认杜三牛同志为革命烈士!
   乡亲们欢呼起来:杜三年,革命烈士!
   杜金娘、杜大妈被这颠倒乾坤、戏剧性的场面吓懵了,一时不知该怎么办?
   小杜金被这恐怖的场面吓得哇哇大哭起来,大个子解放军微笑着说,小乖乖,别哭,你阿爹、阿娘都是英雄!来,叔叔抱抱。说着,他伸出了双手,要抱抱小杜金。
   小杜金认生,见了大个子解放军的的双手,只往杜大妈的怀里钻,哭得更凶了。
   大个子解放军又从怀里掏出一把糖塞到小杜金的手里,小家伙脸上立即露出了笑容,并且伸出白嫩的双手要大个子叔叔抱。大个子解放军从杜大妈的怀里接过小杜金,在他的脸上亲了外够。
   杜金娘从悲恸中醒了过来,大牛被白狗子抓了壮丁,她是亲眼目睹的,那群白狗子不是个东西。前些天,听三牛说,集镇上的解放军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军民一家?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但自己的双手杀了人、沾上了血,尽管是土匪的血,但毕竟杀了人,杀人偿命,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她突然跪在了大个子解放军面前,哭诉着,解放军叔叔,你行行好,俺杀人偿命,只好不牵连俺娃儿就行。
   大个子解放军也只有二十来岁,见杜金娘如此这般,吓得忙倒退一步,把小杜金交给了杜大妈,哭笑不得地说,大嫂子,你这是干啥?我们和你及杜家凹的乡亲们都是一家人,你为我们铲除了百年匪首狼爷,我们感激你还来不及呢!
   听到解放军这么一说,解放军真是穷苦人民的队伍,是替穷苦人民打天下的!杜金娘的眼睛一亮,小的时候,她是大户人家的女儿。集镇的白狗子掠夺她家,土匪也打劫她家,她听阿爹说过,朝朝代代,警匪一家吗?很正常,不足为怪,那些年,白狗子剿土匪,是越剿越多。既然是警匪一家,那自己的小命一定不保,自己的小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只要不伤害小杜金就行了。她心里已经合计好了,在命赴黄泉之前,她就把小杜金托付给杜大妈。没想到,眼前的解放军真与原来的白狗子不一样,不仅没有要她的命,而且还授予她“剿匪英雄”的称号。说内心话,她应该感谢解放军,要不是解放军轰下了天篷山山头,这匪首狼爷也不会落魄到杜家凹,更感谢苍天有眼,让她终于报了血海深仇。她跪在地上没起来,连磕了几个头,边磕边说,谢谢解放军为俺报血海深仇。
   杜金娘的如此举动,弄得在场的所在解放军同志都哭笑不得,他们齐动手,连忙扶起了这位剿匪英雄。
   解放军同志的任务已完成,他们要回去向首长汇报,与杜家凹的乡亲们挥手一一告别。临走的时候,硬往杜金娘的怀里塞了一沓抚恤金。
   老杜头吩咐众乡亲们去北凹砍了几棵一抱粗的香椿树,又让北凹的几个木匠动手,不到两个时辰,他们就做好一副上好的棺材,全家的人含泪送别了这位革命烈士。
   三牛的坟茔是在大驼背的旁边,二牛的坟茔也在大驼背的旁边,这样,俩个儿子陪着阿爹,在那边也不会寂寞。
   死者已矣,活人还得顾活人,日子还得过,如每天太阳东升西落,总不能总沉浸在悲伤之中,日子还得过下去。
   当三牛下葬的第七天,凹里有规矩,就是给死者印七,每七天一次。这天上午,杜金娘把小杜金抱到杜大妈那儿让她照看,自己给三牛印七。在墓地上,她烧着纸钱,并在坟前放上瓜、果、饼之类的食物,让死者吃了,以便死者在那边不会挨冻受饿。她嘴里不停地祷告着,大体意思是让三牛多吃点,同时,二牛、阿爹也来吃点儿,捡点纸钱。在烧纸祷告的过程中,她总感觉缺少了点了什么,以前,每逢过年过节时,这些事情都是三牛做的,现在,家里只剩下她和小杜金,这些事情也只有她来做了。她忽然想明白了,所缺少的是大牛。她在祷告的过程中,也念到了大牛的名字,但没有大牛的坟茔。她便回到家里,把大牛以前的一些衣物整理成一个包袱,并带上了铁锨、锄头,又来到墓地上,挖了一个很大的墓穴,她的双手都磨起了血泡,但她一点儿都不觉得累。她欠这家男人太多太多,无以为报。她把包袱放进了墓穴,盖上黄土,这就是大牛的“衣冠冢”。做罢这一切,她心里欣慰了许多,终于,老杜家的四个男人在一起了。她又烧了几沓厚厚的纸钱,才慢慢地离去。
  
   十六
   老杜家已经没有男人了,但还有个小杜金,就是我。杜大妈的家里也没有男人,两个女人便合为了一家,算是有个伴儿,也是为了共同抚养我。
   我就是在杜大妈家的压面机旁长大的,压面机是杜大妈家的经济来源,渐渐地也成了我家的经济来源,阿娘为了把我抚养成人,就成了杜大妈的帮工。
   家里没有了男人,千年涯桑尖担、打杵就用不上了。阿娘对这千年涯桑尖担、打杵心存感激,那天,三牛与狼爷厮杀,当时,要不是有涯桑尖担立在门边,她真没有什么武器对付狼爷,是涯桑尖担帮她杀了狼爷,这样以来,千年涯桑尖担就是功臣。
   那天,乡亲们把刺入狼爷胸膛的尖担取回来还给她,然后人人对着狼爷的尸体踢了几脚,最后,乡亲们把狼爷的尸体拖到了野猪岭,这个时节,野猪岭的野猪成群结队,它们会把狼爷的尸体啃个精光。
   当三牛的头七过了之后,阿娘又捣鼓着把家里的一张古式桌子移到堂屋中间,又在桌子上摆了土碗,在土碗里倒入了沙,然后点上香,烟雾绕绕,就成了一个简易的神龛。她又墙上钉上两枚大铁钉,再扯上两尺红布缠在千年涯桑尖担、打杵上,最后,把缠有红布条的千年涯桑尖担、打杵平放在铁钉上。她把涯桑尖担、打杵当成神明供奉起来,每天早上起床之后,她都会对涯桑尖担、打杵跪拜,这种习惯到现在依然保持着。
   今天是个艳阳天,阿娘早早地起来跪拜千年涯桑尖担、打杵之后,天气这么好,趁早多压些面条。她就抱着我向杜大妈家走去,刚走到门外,门前的香椿树飞来了几喜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难道今天有喜事?阿娘自言自语着,随之又摇了摇头,老杜家悲伤的事儿金、喜事少,不可能有喜事。
   阿娘正要加快步伐朝杜大妈家奔去。突然,屋的小路上锣鼓喧天、热门非凡。来了一队解放军,为首的还是那个大个子解放军,紧接后面的是北凹阳坡的老杜头及乡亲们。
   老杜头正指挥着乡亲们抬着一张大匾,大匾上刻着几字刚劲有力的渡金大字:剿匪英雄。映着清晨的阳光,熠熠生辉。
   大个子解放军这次来,专门从集镇上带了一包糖递给我,我只是个哇哇待哺的奶娃子,当然不认识什么英雄匾,见了糖就笑,惹得大个子解放军呵呵笑,所有解放军叔叔都跟着,说,这小杜金真可爱,将来也像其阿爹、阿娘一样,是个剿匪英雄。他们说这些话,我听不懂,只认得糖,那个年代,糖比奶香得多,当然,这些话是多年以后阿娘讲给我听的。
   解放军叔叔把三牛叔叔当成了我的阿爹,现在想起来,还真有点儿搞笑的意味。
   解放军叔叔的话还真灵验,我没有成什么英雄。乱世出英雄,我们这一代都是幸运儿,赶上了和平时代,和平年代的英雄真少。而我却成了飞出杜家凹的“金凤凰”,成了城里人,也是杜家凹乡亲们的骄傲。
   阿娘是集镇上的大家闺秀,认识匾上的几个镀金大字,对于这几个字,她觉得心里愧对,要不是三牛以死缠住匪首狼爷的双手,然后使出洪荒之力一推,她手中的千年涯桑尖担也刺入不了匪首狼爷的胸膛,这匪首狼爷实际上是三牛杀死了,她只不过是配合了三牛而已。这荣誉理应归三牛!她扑通一下跪在了解放军面前,说,解放军同志,这“剿匪英雄”荣誉理应归三牛,不是俺,俺只是个帮手而已。
   大个子解放军一只手抱着我,一只手拉起了阿娘,说,使不得!杜金娘,三牛是你男人,是革命先烈,你是剿匪英雄,你们夫妻俩人是我们全县、全市乃至全省学习的榜样,市报上已经报道了你们的先进革命事迹。
   阿娘听了,心里一惊,怎么她还上报了?成了名人了?还把三牛说成了自己的男人!她张开嘴巴想说什么。
   老杜头见了,忙走到她的面前,说,杜金娘,你现在不仅是俺们杜家凹的骄傲,更是全镇、全县的骄傲!解放军同志说了,你和三牛都是好样的,都是英雄!说罢,他的手一招,北凹阳坡的一个小伙子点燃的鞭炮。
   凹里有规矩,便有喜事儿,鞭炮啪啪响,锣鼓震天响,以显喜庆。屋前的喜鹊更是叽叽喳喳,这也许是千百年来南凹阴坡从没有过的喜事儿,从未有过的场面,它们在香椿树上飞来飞去,增加了这喜悦的气氛。
   北凹阳坡的乡亲们好一阵忙活儿,搭梯子、钉钉子,脸上露着喜悦的笑容,这“剿匪英雄”的荣誉落到了他们杜家凹,一种幸福感、自豪感溢于言表。
   尽管我的家在南凹阴沟,但中午太阳直射,会越过山头,直射到我的老家三间茅屋。杜家凹的乡亲们没见过金子,此时,“剿匪英雄”几个镀金大字闪着光,让乡亲们终于见识了金子如何闪光的。
   大个子解放军忽然见到了堂屋的墙壁上的千年涯桑尖担、打杵,心里似乎明白了什么,他把我还给了阿娘。然后号令所有解放军战士列队、脱帽,向着神龛上的尖担、打杵敬礼,这千年涯桑尖担、打杵也是剿匪功臣,与堂屋门顶上的“剿匪英雄”匾一样威武、高大。
   解放军与凹里的乡亲们是一家人、鱼水情。

共 67738 字 14 页 首页上一页1...1011121314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部充满浓郁乡土风情的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偏远山区,一个名叫杜家凹的村庒,空间没变,山还是那座山,坎还是那通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演绎岀一则男人和女人之间说不明,扯不清的故事,就像一曲唢呐,在旷野里吹奏,那久久守候的回音,在文字间绕来绕去,不肯停留,令读者失魂落魄。小说采取倒叙的手法,点出了杜家凹后,分明线暗线,直奔主题。杜家凹有一对同根同祖兄弟,大驼背叫杜青山,小驼背叫杜清水,二人都住在人们认为阴气很重,发不了家,娶不到婆娘的南凹,几乎是与世隔绝,过着艰苦贫穷没有女人的孤独生活,也许是老天发了慈悲之心,让他两遇到乞讨饿昏在路上的两个女子,被他们扛回家做了老婆。小驼背驼回的女人是个聋子,给他生了个儿子叫黑子,而且还领回了一个指腹为婚的杜大娘一起由聋子婆娘奶大,聋子婆娘死后,小驼背一手把他俩拉扯大,就要结婚了,黑子却死在煤窑,从此小驼背一家只剩下了一个杜大娘,因为命硬,克婆婆,克丈天,克公爹,虽然长得貌美如仙却无人敢娶,只好在村里为乡亲们压面条过着孤寡的生活。大驼背驼回的是个哑吧,一口气给他生了个三胞胎,大牛、二牛、三牛,因劳累过度在孩子们五岁时死亡。三个儿子都到了娶婆娘的年龄,大驼背就差点没愁死,没想到故事重演,他在路上又捡到了一个要饭姑娘,给大牛做了媳妇,没想到祸从天降,好不容易有了个叫豆金粮女人的大牛被抓了壮丁,等于是走上不归之路,大驼背又做主把她说给了二牛,三牛认为父亲偏心,为了得到豆金粮,施计杀了二牛,这一切瞒不过大驼背和豆金粮,为了传宗接代,他放过三牛不追究,以沉潭自杀的代价给三牛下了死的诅咒,不许三牛碰豆金粮,不管她肚里的孩子是大牛还是二牛的,他都必须以叔叔的身份照顾她母子两一辈子。豆金娘原本是个富家人的闺女,因被土匪头子看上要抢回山上当押寨夫人,她家人宁死不从,全家被杀,只有她独身逃出虎口,从此走上了苦难的人生…… 小说故事迂回曲折,一波末平—浪又起,且缓而不急,在撞击读者内心的同时,又留给人们思索的空间。一个苦难的民族留下的反思是深刻的,贫穷?落后?愚昧?可是他们的人性却是如此的纯朴和真实,我们除了改变,又有什么理由和权利去指责他们那丑陋的一面,因为它毕竟是一个民族曾经经历的历史,它们的确真实地存在着。欣赏佳作,力荐赏阅(编辑:专业补漏)【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216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16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1011121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