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小山子(散文)
小山子,是我们村里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个猎人。
在一起去围猎的人中,他是一个最富戏剧性的人。山子长得并不高,是一个小屁孩,童年他睡觉的时候老是爱说梦话的,总是惹得大人们的取笑。在我们的那个大山里,文化层次不仅不高,而且还很落后。村里有很多人并没有取名字,有的年轻人甚至都没有娶媳妇,终身打光棍,大山把外面的世界与这里隔绝了。所以山子很小的时候总是听着大人讲着很多外面世界很精彩的故事。这个时候的小山子,心里还充满着童真、童幻、童稚、童雅。对外面的世界总觉得很新奇,所以故事就越听越好奇,越传奇,越神奇。
那时候,山里的交通工具还很落后的,出门在外总是靠步行的。山子的奶奶是个童养媳,也就是说山子的爷爷的爸爸很小的时候就把奶奶抱到家里来养大。抱养过来,然后等到山子的奶奶长成大姑娘的时候就与山子的爷爷完婚。本地话叫完盆、也就是完婚的意思。所以山子的奶奶小时候在这高山子顶上放过牧,牧过牛,本地话叫管牛。山子的爷爷长奶奶整整十二岁,后来山子的爷爷和奶奶结婚了,以后就有了爸爸。也许是大山人家太贫脊的缘故吧,山子的亲爷爷很小的时候就挣脱了大山的封锁,跑到霞寨集镇上跟人学杀猪,后来就自己杀起猪来,卖起猪肉来,到后来稍有积蓄的时候,就去学做饼,学艺精了就自己开起了糕饼店来。所以山子的爷爷奶奶都不识字。但两口子恩恩爱爱,兢兢业业经营糕饼店,并成了小有成就富庶一方的人家。
以后就有了山子的爸爸,而后还抱养了一个叔叔。在哪个年代,只有有钱的人才供得起孩子读书的。所以山子的爸爸读到高中,山子的叔叔读到龙溪师范。这在解放初期来说,山子的爸爸和叔叔在这一方水土——福建省平和县霞寨镇已经称得上是大知识分子了。
在山子的故乡这大山里,穷人很多都娶不上媳妇,大部分人家里都有童养媳。就是把别人家穷人的女孩从小抱养过来,当女儿养,长大后就当媳妇与主人家的儿子完婚。若是完不上(有诸多原因才会这样),就当兄弟姐妹相称。山子的妈妈就是这样,也是童养媳,但后来没能完上婚,1957年和山子的爸爸结婚的。所以抚养山子妈妈的父亲和母亲我们也管叫爷爷和奶奶。所以山子一生有两个奶奶,两个爷爷。因为抚养山子的妈妈的父亲与山子的亲爷爷也只是隔了三代的堂兄弟,所以还是很亲很亲的宗亲呢。
山子的妈妈,也是在这同一个小山村当童养媳,但最后没有完上婚,所以才嫁给了爸爸的。所以山子的妈妈也同在这个大山里长大,并且不认识字,后来在夜校自学了几个字。所以山子的妈妈也是个牧童。这就是三代牧童的故事,也是那个时代的特有的经历和特有的产物。
由于文革武斗,而当时在霞寨镇集市中居住的山子,每隔五天就有一个赶集日,他常常在墟场上嬉打笑闹。所以那时候偶尔就会有一声枪响,所以赶集的人就会大乱特乱,互相踩踏。为了预防被踩踏至死的悲剧发生,山子就在妈妈的安排下、又被遣送回老家,即故乡福建省平和县霞寨镇钟腾村横路下组,当起了第三代的牧童,因此有了牧牛的经历。这是1967年到1968年的事。当时还是处于农耕时代,生产力还很落后,犁田和耙田,都是靠牛在前面当劳动力唤使的。
所以三代牧童的经历就是如此产生的。
话说山子很小的时候就很喜欢随大人去打猎,尽管当时的他还是一个小屁孩,但是山子的头脑却是很聪明的,所以深得大人们的喜欢和宠爱。因为当时的山子长得很弱小,所以大人们就管他叫小山子。因为当时的他确实长得又瘦又小的,哪里会知道以后会长成1.73米的不小的个子。
童年打猎和围猎的故事,其实也是很丰富多彩的……
大山呀!从小就奠定了一个人的坚强、坚定的意志和品格。童年的生活尽管是比较贫穷的,但却是很快乐的。牧童的生涯,大山中重重迷雾的熏陶,大山里春天的山花烂漫的陶冶,迷人的色彩,冬天凛冽的寒风,北风刺骨的寒冷,严霜的拷打,都给山子锻就了一个坚强、坚韧的品性,尽管说后来的生活出现了种种不幸,但大山并没有倒下,山子没有倒下,山鹰没有倒下。当年的小山子,如今正储满风帆,沿着一条属于他自己应该走的路,一如既往地在音乐创作和文学创作的路上,阔步昂行,勇往直前,契而不舍,奋力冲刺。也陪着两个弟弟,一起把大山应该焕出的壮丽色彩,演绎得更加完美,更加灿烂。
在浩瀚的人生旅涯里,出身的寒微,并不能代表他的人生一生就无所作为,前天的背景,只能铺就一个人的品格和基础。我清清楚楚地记得,西汉的刘邦,明朝的朱元璋,当代的一代领袖毛泽东都来自于农民阶层,但他们却把握住时代的命运,在一个适合于他们舒展才华的伟大天时的支配下,改变了他们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一个时代国家的命运。所以说,英雄是不问出身的,关键是在于他们能否把握住天时,把握住地利,把握住人和,而更重要的是能否把自己的智商,结合于自己灵巧的社会实践,把自己博大雄厚的知识,与自己浑厚的武功相结合,努力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相结合,同命运,共呼吸,那么,他的社会实践,他的光辉成果,同样是功垂千秋,名垂万古的。
小山子,一个普普通通大山里放牧和打猎的孩子的故事。但是,他的成长和壮大,离不开他脚下的土地,离不开这个伟大的时代,离不开这个伟大的国家。在一个伟大时代的熏陶下,一个牧童,一个猎人,他以一个一个海纳百川的胸怀,把他的文学,把他的音乐,又如实地捧还给了爱他的人民。
2017.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