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阁城》其书其人(赏析)
前不久参加了市文化艺术人才培训会,我有幸得到关中牛老师写的长篇小说《半阁城》一书。
拿回家以后,当晚我就翻开《半阁城》,那种厚重的沧桑感一下子吸引了我,我再也放不下了。那几天一有时间,我就拿起书,微信不刷了,朋友圈也不看了,我沉浸在了风风雨雨的《半阁城》。读了一遍,我意犹未尽,又翻着看了第二遍。虽说我出生在一九七七年,没有经历《半阁城》所描写的那段艰苦的岁月,可是,二十几年的农村生活让我对书中的一切倍感亲切,且时时伴有沉重的痛楚感。
《半阁城》以黄河岸边的一个村庄为载体,从庐山会议写起,一直到恢复高考为止,描写了人民公社那个特殊年代里二十多年间这里的潮起潮落,人们的喜怒哀乐与生活生产。连日来,书里那些呼之欲出的人物时时浮现在我眼前,我时而被詹世林蹩脚的汉语忍俊不禁地发笑,时而又被他不解的发问所震撼;时而被高子升的清高孤傲所感染,时而为他的不幸遭遇鸣不平;时而为谢有福的男子汉气概叫好,时而为他遭遇的厄运担心……
书中的佑普爷高瞻远瞩、一身正气、豁然达观,让我看到了《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影子。其实在农村,每个村子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佑普爷主心骨似的人物,他不是干部,可是他就是德高望重,比干部深得人心,比干部的话更有威力,所有的人在心里对他都是敬佩有加。人们不管平时与之关系如何,遇到糟心的、麻烦的事都会去找他,而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不管你平时与他走的是远是近,当你有困难找他时,他都会站在一个很公平的角度,从大局出发,对你提出最合乎道义的建议。而高运喜这个大队党支部书记,就是佑普爷的思想的执行者,他参过军,打过仗,见过大世面,又为百姓着想。在那样的大背景下,他心里装村民,运用暗度陈仓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保护了村民。善良的人们没有忘记他,虽说他几次惨遭暗算,被卸职甚至关押,可大多数人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一如既往地拥护他。就连知青陆明要去市上任职,都要请这个正在被管制的落魄书记吃饭,可见高书记的威望不是几个人物所能压倒的,他的凛然正气与一心为民是他被人们所信服的根本。
当然,《半阁城》里的女性们也让我看到了农村那些为数不少的女人。善良朴实,吃苦耐劳这些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在她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泼辣能干的冬花,面对谢信仁居心叵测的批斗会,她为了村里的大局,隐忍不言,受尽屈辱;美丽可人的麦秀,在连续忍受失去丈夫的悲痛下,依然能够用一颗爱心拥抱生活,为高运喜分担生活的重担,实在让人敬佩;柔弱善良的爱香,遇上那样的富农娘家,那样的贫民夫家,她藏起自己的情感,依然为村里忙忙碌碌……这些乡野女子,她们没有沉鱼落雁的容貌,没有多么高深的文化,没有宏伟远大的追求,可她们心里不仅仅只有自己,只有儿女,她们的胸中装有大义,她们撑起了历史前行的脚步,是我们的巾帼英雄。
合上书,谢信仁这个恶棍的形象挥之不去。作者用了反语,给他起了这么一个好听的名字,信仁,诚信仁爱,可他心如蛇蝎,毒如豺狼,把人们气的咬牙切齿。正如佑普爷所说:“人呐,总不能一辈子为了自己到处害人?你说,你一辈子做过几件人事?当了主任村里出了多少是非?你以为社员心里不清楚么……”他五毒俱全,干尽坏事,谋财害命,奸淫妇女,纵火破坏,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想起《白鹿原》中鹿子霖的影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实,想想现实生活,每个村子里都会有那么一两个坏人,坏的是头流脓脚生疮,他们心术不正,极端的自私,可偏偏生命力比较旺盛,经常哪儿都有他,东边一榔头,西边一䦆头,成天地跳弹,搅得鸡犬不宁,水混不清,到死也不停歇。村里的一切是非与他或多或少都有扯不清关系,可一般人对他却无能为力。这个人确实存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另外,《半阁城》吸引我的不仅是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它里面农村生活的场景描写也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狗撵兔的恢弘场景,请示汇报的尴尬情景,麦秀补裤子的细节,农家丧事写的牌位之类,都使小说的生活感增强了许多。还有那些诙谐幽默,又略带讽刺意味的民间俚语,作者以此开头,结尾又以佑普爷的骂街收束,中间有民办教师高子升戏谑的自嘲诗,瞎子贵同的小曲等,这些或谐或正的插曲,让小说的语言增色不少,值得我们借鉴。
《半阁城》读完了,我却依然被那些人那些事所震撼,我真的感谢关中牛老师,为那些背朝太阳面朝黄土的生生不息的人们写出了一部史诗般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