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端流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云】从营长到“下岗职工”(散文)

编辑推荐 【流云】从营长到“下岗职工”(散文)


作者:莫道不销魂 秀才,2855.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488发表时间:2017-12-19 17:09:57
摘要:家有“下岗职工”,让人欢喜让人忧。再就业问题是大多数退伍军人面临的窘境,该如何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自主择业呢?我真想早日解决“下岗职工”的困境,让他们重新上岗。   

【流云】从营长到“下岗职工”(散文)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一定很好奇,营长怎么成了“下岗职工”?我要写的这个人是谁呢,这个称号又是谁起的,听我慢慢道来。
   今年七月,我家在部队工作的重要人物——丈夫,终于"荣归故里"。他大学毕业后离开家乡十五年,扎根湖南湘西,在极偏远的山区为当地奉献出自己的青春。我们婚后,当了整整十一年的“牛郎和织女”,其中的酸甜苦辣,每个类似于我们的军人家庭都深有体会。记得刚结婚时,丈夫还是个较瘦的小伙子,如今回来,整整四十岁的他已镌刻上了岁月的印记。体态发福不说,额头上明显刻着一道道岁月的辙痕,原来乌黑的头发仔细一审视,竟然惨杂着丝丝发亮的银发。真可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由于部队大改革,单位都发生了巨大的人员变动。丈夫肩上本来两条杠一颗星星,位居正营好几年了,听他说晋升副团也不是没有可能。因为在工作上他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军区上上下下有目共睹。因我和孩子都在老家,他孤家寡人一个,常常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和他同职称的两名同事,已经顺利晋升为副团干部,剩下的人中他是最有希望的。
   我对他评副团也报有一线希望,想想这么多年的艰辛都过来了,其间有好几次因为家庭原因,丈夫本已做好转业回家的打算,均遭到部队领导的婉言拒绝。每次首长找他谈话,做思想工作动员他继续在部队干下去。我们俩只好咬牙坚持,为了国家不得不舍小家,好在孩子出生后有父母帮忙照顾,否则我远在千里之外肯定受不了。
   他曾对我说:“我再拼搏一下,要不这么多年的辛苦就白费了。”望眼欲穿的我只好默默答应他,勇敢地肩负起家庭的重任。不知是上天不眷顾他还是可怜我,当机遇与挑战并存时,他因年龄超出一个月不能晋升副团。我们多年的梦想破灭了!这对我来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我们一家终于团圆了。可我从心底知道,他舍家弃子多年,付出了太多太多,最终没有得到他应有的回报。脱下军装的那一刻,我不知道丈夫的心情是否沉重,有没有流泪,但我知道他与那身军装的情谊不是说断就断的。不管哪个军中男儿,脱下军装的一刻心里肯定在暗自流泪。
   现在,他真的回来了,和一部分战友一样,选择了自主择业。即不要工作,每月还是有一份不低的工资。这得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让转业、退伍军人的生活有保障。减少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多年来的付出得以回报。我们悬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之前丈夫也很纠结,到底要工作还是自主择业?他也征求过我们的意见,记得父亲说:“人工作还是为了赚钱,使生活有保障,自主择业行。不受单位的约束,人比较自由。”我也觉得在理,不上班还发工资,何乐而不为呢?
   也许丈夫这样选择有他的苦衷,并不代表他“腐化堕落”到不想工作,而是考虑到我们有两个儿子,他的目光长远些。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我们生活得更好。无论怎样,他做出的选择我大多数都会顺从,因为他从不主观臆断,家中有什么事都会征求我的意见。
   丈夫刚回到家的感觉很好,主心骨回来了,我们的家顿时觉得像个家了。多年来我们老老少少习惯了寂寞,习惯了少一个人的平静生活,习惯了常期牵挂远方,我们坚信总有一天漂泊的航船会停留在家的港湾。冷清的家中多了一个人,顿觉热闹、忙碌起来。
   丈夫首先带领我们“大部队”去领略祖国的首都,他是家中的长子,只有一个妹妹。因长年在外不能尽到孝顺老人的责任,妹妹经常来家看望公婆。公公生病住院几次,多亏了妹妹和妹夫在跟前照应。所以,丈夫时常和我说起妹妹的好,我也从心中感激他们。这次带全家旅游,丈夫特意带上了妹妹一家四口同行。我们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旅行团,扶老携幼,浩浩荡荡向北京出发。平时两个孩子都有点受不了,何况再加上两个年幼的孩子,四个小孩热闹起来可以吵翻天。
   大部队出门,正逢暑假旅游高锋期,车票不好买,住宿、吃饭均是难题。丈夫说他做梦都梦见在想办法买车票,我听了心里也不是滋味。恐怕他的白头发又添了几根吧,我曾经数过那些白发,可数不清,他说,都是操心你们呀!我听了心里不是滋味,强忍住眼泪,感受到他虽人在外可心却在家。
   丈夫回来了,孩子们有“爸爸”了!人们常说,养育之恩大于生养之情,这确实是真理。这个“陌生”的爸爸仅管非常疼爱孩子,一回来就给他们买好吃的和玩具,带他们出去游玩。花钱豪不吝惜,但和我这个抠门的“妈妈”相比,孩子们从心理和情感上更偏向于我。或许是爸爸更加严厉吧,大宝宁肯整天粘着我,也不要爸爸陪他睡觉。甚至半夜突然醒来还要查我的岗,生怕妈妈不见了。二宝在今天早晨,对刚进门的爸爸竟然说道:“你怎么来了?我不要你,我要妈妈和哥哥。”我没有亲眼目睹这个尴尬的场面,但我能想像出丈夫听了心中有多么难过。
   在我心中,丈夫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但他对朋友的“义”重于对我的“情”,这也是我唯一对他不满意的地方。无论在南方还是家乡,他的朋友圈较广,电话属他的最多,人缘属他最好。无论走到哪里好像都有他的同学、朋友、战友,北京、甘肃、新疆、宁夏、云南、陕西、湖南、深圳、广州,几乎全国各地都有他的“哥们。”我就纳闷他的人脉怎么那么广?和内向少言、不擅交际的我相比,连个闺蜜也没有,我不得不由衷佩服他。我知道,那是他待人真诚、友善的结果,将心比心,朋友们都愿意和他交往。那些当过民兵的小战士,至今时常给他打电话,他永远是他们心目中的“龙哥”。
   最令我们欣慰的一件事,就是丈夫回家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教育他的一位中学同学,把曾经赶出家门的亲生母亲接了回来。世上再没有比家庭和睦、子女孝顺、父母康健更好的事了,看到张阿姨晚年的生活有了着落,我们的心也放下了。虽然丈夫退伍回家大半年,和“无业游民”差不多,但他把最多的时间花在了陪伴孩子上,尽量弥补这几年对孩子的亏欠。他一回来,我和父母的重担轻松了许多,我能安心上班,空闲时间专心写作。我的父母得以外出旅游,在深圳租房度过温暖的冬天。
   然而,一个大男人赋闲在家,难免让人看不起。和朋友一起吃饭,遭到一发小的戏谑:“你要找件事干呀,不能一直当下岗职工。”当然了,发小的话虽不好听但也是为他着想,毕竟还年轻,在家当“家庭妇男”终不是长久之计。再看看四周在座的各位,有什么老板、主任、书记、局长、校长之类,唯独丈夫“无官一身轻”。于是有人说道:“到我们学校当个保安吧,一个月一千元,现在的保安我一个也瞅不上。”“给我的酒店开车拉客人吧,月薪三千,怎么样?”“听说农校招老师呢,干脆应聘去当个体育老师吧。”“买辆的士拉客人,也可以的。”这些话在丈夫听来,无异于在嘲笑他的处境,令他有些尊严扫地。
   虽然他平静地应对,一笑了之,但我能理解他内心的伤痛,有点“虎落平阳被犬欺,凤凰落地不如鸡”的感觉。好在他看得开,对我说别看他们现在在职,风光无限,过几年不当官了谁也拿他不当回事。我想也是,再大的官,总有一天会和普通人一样,归于平寂。我佩服丈夫的定力,不论他曾经多么风光,也不论他曾获得过三等功的奖章,但脱下军装,洗去一身浮华之后的他,能平静地回归普通人的生活,当一名低调的老百姓。
   家有“下岗职工”,让人欢喜让人忧。再就业问题是大多数退伍军人面临的窘境,该如何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自主择业呢?我真想早日解决“下岗职工”的困境,让他们重新上岗。
  

共 292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是一篇记事性散文,开头介绍题目,点明人物――丈夫。丈夫是一名军人,在湖南部队奉献青春。他对工作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取得骄人的成绩,得到领导的重视和好评,丈夫希望晋升副团干部,是对自己多年付出的回报。仅因年龄超出一月而未能如愿,丈夫承受挫折,调整心态,转业回家,由营长变为带工资的“下岗职工”。为了表达对家人的歉意,他带着全家老小去北京旅游,细心照顾亲人。面对再就业,遭到周围人的冷言冷语,丈夫背负重压,承受生活之苦。本文作者运用细腻的笔墨,真挚的感情,深深的爱意,诉说着丈夫的生活经历,心里默默期待丈夫成功。用心记录丈夫生活的点点滴滴,体现了作者对丈夫的理解与关爱,充分显现出一名军嫂的宽容与大度,用毅力默默承担家庭责任,分担丈夫的忧愁。愿作者的丈夫早日再就业,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生活。美文,推荐欣赏!【编辑:成雅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艺苑奇葩        2017-12-20 09:09:13
  文章千古事,仕途一时荣,或许,这是文人们在自我安慰,但我深深地意识到,做事做人做文,是相辐相承的,正可谓:文为人表,礼是身基。
读书写文,乃雅兴欣赏,沉其内,即使百年也不孤独!
12 楼        文友:        2017-12-20 10:44:57
  一个贤惠善良的好女人才会任何时候都理解支持自己的丈夫,从字行间春出,你是一个好女人,好妻子,秀外惠中,为你点赞!同时也祝永远幸福美满!
我有我的生活
回复12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7-12-20 19:58:44
  谢谢秋姐姐的赞誉,愿我们都幸福如意。
13 楼        文友:        2017-12-20 10:58:55
  一个贤惠善良的好女人才会仼何时候都理解支持自己的丈夫,从字里行间看出,你是一个好女人,好妻子,秀外惠中,力你点赞,同时也祝你家庭永远幸福美满!
我有我的生活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