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楚风汉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楚汉】跤乡传佳话(宋高柱套曲赏析)

编辑推荐 【楚汉】跤乡传佳话(宋高柱套曲赏析)


作者:晋忻李 探花,20631.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97发表时间:2017-12-19 18:34:26


   跤乡传佳话
   一一原平农民曲社老跤手宋高柱“【中吕·粉蝶儿】家乡的传统摔跤挠羊赛″赏析
   三晋北中部的忻定原一带,地处历史上胡汉交接处。当地人的血脉中难免含有北方游牧民族的剽悍矫健遗传因子,多具"燕赵悲歌"情怀,争强好胜,多有股不服输的犟劲儿。正由于这种乡土气息的滋养,上千年来便有一种习武健身强体冶魂的摔跤活动渐传渐广渐久,盛行在民间街头地畔,闹红火的地方。传承日久,生生不息。男子汉们普遍颇以"跤手"身份为傲,也因此能获得当地女子们的青睞,也会因此普遍受到各界人们的尊重和喜爱。近年来甚至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同胞们喜好这项运动的人也日渐增多,成为当今民间闹红火系列之一。
   用一句时髦话说,"要留住乡愁″,不也包括这一极具地域特征的"玩艺"儿吗?忻府区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摔跤之乡",其实也实质上代表了摔跤文化源远流长的定襄与原平等跤乡之实,这是毋庸置疑的。
   宋高柱先生是"将军县"原平年过七旬的土著居民,乡里当年名重一时的“挠羊汉"之一,近十年来又搭上了当地农民曲社的文化快车,且出手不凡,成了曲社的中坚之一。在上下左右倡导弘扬地域文化的大潮中,追忆当年引为骄傲资本的跤手生涯,文武带打,岂不成了老宋的快事一桩?
   老宋果然不负重望,日前在微信群发表了他尤为喜爱的【中吕·粉蝶儿】套曲,将他从自幼喜爱摔跤到投身乡间摔跤运动,乃至多次夺冠成为名震一方的"挠羊汉"即知知跤手的人生历程娓娓道来,并充分发挥出了他接地气、喜调侃的散曲写作手法,叙事有神有色,幽默风趣;抒情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让人读之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身临其境,为老宋的摔跤情结与文字表达功力点赞喝彩。
   下面请看宋高柱这位乡间"挠羊汉"与老曲人兼备的追忆文章:
  
   【中吕·粉蝶儿】家乡的传统摔跤挠赛
   犹记当年,看摔跤,通宵达旦,那年头,少吃缺穿。
   勒紧腰,迈开步,呼朋结伴,一路撒欢。
   囊中羞,只好在戏场门边站。
   ---(枫叶如丹按:自幼年写起,徐徐道来。是为"起″。)
  
   【醉春风】
   油大豆五分一盘,红烧肉两毛钱论碗,
   可怜咱袖子长手短,唉短!短!
   光看难解馋,急忙朝后转,那不争气的口水流成串。
   ---(枫叶如丹按:当年国家"一穷二白"影响所及,套曲也无形中增加了沧桑感与厚重感。)
  
   【红绣鞋】
   样板戏乏味招人厌,看摔跤刺激好消遣,
   胜三人能赚些瓜果香烟,
   发张“新奖状”,给本“老三篇”,也能到人前露脸。
   ---(枫叶如丹按:开始了对摔跤活动的参与。是为整个套曲的"承″。)
  
   【快活三】
   等不到演完“威虎山”,跤场上早就围成圈。
   奖品羊披红掛彩一旁拴,看谁有揽瓷器的金钢钻。
  
   【朝天子】
   跤迷已爆满,喇叭高声喊,
   老跤手“合跤”当裁判,一碗水保证能平端。
   以河为界分成东西两扇,
   敬告四路英雄,八方好汉,磕磕碰碰难免,
   有风险,自担,连胜六人者夺冠。
  
   【四边静】
   东西扇同时蹦出一双猴猴旦,看年龄刚念完幼儿班。
   一交手就前拉后绊,眨眼间滚成一团,观众笑得腰发软。
  
   【石榴花】
   刚才的一对是引玉抛砖,现在上场的小后生还未及弱冠。
   难道说血液里有先祖遗传,仰或是从小就耳濡目染。
   一招一式直捣龙潭。
   “大叠合”“里倒钩”“金絲缠腕”,来两个倒一双接二连三。
   直逼得对方叫起“保羊汉”,这一跤扣紧了大众心弦。
   ---(枫叶如丹按:老宋深谙艺术的张弛之道,引导读者如观赏一折小戏,逐步升温,引人津津有味地看下去。还是"承",却如点燃了导火索,咝咝地延续下去。)
  
   【十二月带过尧民歌】
   上抢把下扫腿风驰电闪,猛一个过背摔轰动跤坛。
   只听合跤的“破——了——”一声大喊,人群中掌声爆几近狂欢。
   接下来是一场星球大战,四五个楞头青早脱掉衣衫。
  
   【过】
   出来个二杆杆体貌寒酸,几丈外就往裆里钻,
   对方退步手一牵,自己就楞头朝下脚朝天。
   难堪,难堪,功夫不到家,回去从头练。
  
   【前腔】
   单抱腿经过高人指点,前几个都被他挠上双肩。
   突然杀出个程咬金光眉俊眼,腿似柱臂如椽腰细肩宽。
   白鹤亮翅露出破绽,张开大口袋就等人钻。
  
   【过】
   “夹肩锁臂”“铁门闩”,把公牛赶进烂泥滩,
   谁能逃脱这一关?到最后来了个一锅端。
   情酣,魂牵,魂牵观众心,梦绕跤迷愿。
   ---(枫叶如丹按:紧锣密鼓声中,活动越来越步入决胜阶段。曲家如宋世雄点评体育大赛一般,以行家术语步步升入,终于引出"挠羊赛"的高潮阶段。让人大过其瘾,叹为观止。)
  
   【尾】
   老夫早已两鬓斑,和跤坛结下不解缘,
   当年俺也过关斩将常夺冠,至今奖状、红书犹存半笸篮。
   ---(枫叶如丹按:是为结,即收煞部分。交待给观众即读者:如此由松到紧、一步步演化下来的精彩赛事,终于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完美落下帷幕。而在尾声中点醒观赏者:这套曲可是一个久经沙场征战、将争胜夺冠视为探囊取物一般的老资历"挠羊汉"哦。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您说是不是啊?呵呵。)
  
   返回头看看,宋高柱老兄以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对摔跤运动爱到骨髓里的心理,以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乡下老顽童口吻,侃得何其风趣、纯朴自然,情动于衷而凝成文字,真没有辜负了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也无愧于"中华散曲之乡″土生土长起来的一个曲社中坚哦。

共 24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为赏析文章,前面对宋高柱其人其事的介绍很有必要,这增加了读者对所赏析作品的理解。本文前面部分的介绍就让读者了解了三晋北中部的民俗民风,也理解了宋高柱先生作为一个“跤手”所具有的豪情。一套曲词从当年写起,既写出了当时物质生活的艰苦,也写出了精神娱乐的匮乏,这样一场“摔跤赛”引起轰动、为人们所喜闻乐道也就成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本文对套曲的分拆过少,作为一种文体,全文显得不够规范!【编辑 淀湖南客】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淀湖南客        2017-12-19 18:36:10
  一组套曲,写得很完整,描写也很生动精彩!欣赏问好,期待更多精彩!
淀湖南客
回复1 楼        文友:晋忻李        2017-12-19 19:33:15
  谢谢大编编发拙作并批评点错, 辛苦啦,谢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