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高峰乡(散文)

精品 【星月】高峰乡(散文)


作者:游子鹏飞 秀才,147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29发表时间:2017-12-20 15:09:32

【星月】高峰乡(散文) “高峰乡”,位于定西市的最南端,西面与临洮县漫洼乡接壤,东、南面与渭源县北寨乡相邻,平均海拔在2700米左右,也许是海拔高的原因,就命名为“高峰乡”。都是山区,属于典型的潮湿二阴地带,全年降水量丰富。
   可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全年的光照时间也延长,年降雨量也恰到好处,更适合各种农作物和中药材的生长。过去,曾经当地人有这样的两句:“高峰山区有三件宝:烟雾、浓霜、晴天少;能让高峰烂,不让全县旱”的谚语。就是说,高峰地区,每天都是毛毛细雨,烟雾浓霜的天气;另一个意思是说,只要高峰地区的庄稼,由于雨水多,长的烂在地里,全定西市范围内的庄稼,才能雨水和节,喜获丰收年。说明了在同一个市管辖范围内,高峰山区特殊的地域、天气差别。
   另外,在高峰广大山区,当地人口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高峰乡,刮南风,高峰乡的婆娘各个出来骂男人。”我觉得高峰山区的男人,并没有什么好骂的,他们和牛马一样勤劳,任劳任怨,心地善良,永远让着自己的老婆。除了每天天蒙蒙亮,就早早起床,自己亲手生起一笼炉火,熬一曲“罐罐茶”,吃几口“茶垫子”(指的是馍馍),补一补能量,显得奢侈外,也没别的嗜好,便早早下地,开始在田地里整天劳作。一生中省吃俭用,辛勤耕耘。一生中,唯一能给家里置的家业是能改造一栋为老婆和孩子遮风挡雨的房子;养一头耕牛;在荒山枯岭植一片茂密的树林,来解决烧柴问题,再没有别的。在平常的日子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都在一亩三分黄土地里,精心的耕耘,种好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让多打粮,让家里的老婆、孩子吃饱、穿暖,别受委屈!
   可高峰山区的女人,并不像凶神恶煞一样可怕,她们除刚结婚的一段时间比较温柔外,一生中就是高声大嗓,吆喝着田地间的耕牛,用磨起老茧的双手,扶着黝黑的杏木耕犁,翻开一层层散发这泥土芳香厚厚的黄土,帮着男人播种、耕耘;吆喝着孩子,教育他们从小要养成勤劳、踏实、节俭、善良的好习惯;吆喝着男人,不要荒废农业,不务正业,监督着他们走人间正道。
   总之,女人吆喝男人是有资本的。因为她们的劳动强度,并不比男人少,家里、地里,都是家庭的顶梁柱,也是种庄稼的能手。在高峰山区,由于特殊地理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一年中阴雨天气多,晴天少,在每茬庄稼播种、耕耘、收获的过程中,必须和时间赛跑,在短期内必须完成。因此,高峰山区的女人“解放“的早,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强体力的劳动过程中,塑造了他们坚强的体质和坚韧的毅力。高峰的女人各个长的熊腰虎背、丰乳肥臀,和敢恨、敢爱、敢骂、敢担当女强人的形象。如果长得亭亭玉立、苗条的女人,一定就会被高峰山区的“山风”吹跑了!因为她们经不起风霜和阴雨天;和晴天一身土,雨雪天一身泥的繁重农活的考验。当地人形容长得苗条的女人有这样一句顺口溜:“能嫁给城市抽大烟、打麻将、游手好闲的死狗;不嫁给踏实本分、任劳任怨、种好庄稼的富有”。过去的年代,真的让风吹走了一些长得像林黛玉一样,弱不禁风的苗条女人,让守望这片黄土地憨厚、勤劳的帅哥彻夜叹息!
   在新中国成立后,高峰乡的大片山区,经过了半个世纪的风云变迁,曾经野草纵生的荒山、枯岭,经过人工多年的种植,四季长青的松柏、云杉,还有白杨树、柳树、宁条、沙棘,到处都是,已经长满了每个荒芜的角落。像桃树、杏树、梨树,在每户农家的房前屋后,到处都是,已经长得枝繁叶茂,就像是男人挺起的脊梁;树下面各种野花,在春、夏、秋的三季里,争奇斗艳、竟绽芬芳,就像是热恋、不抛弃这片黄土地的女人;岁岁年年,她们永远和每寸黄土地厮守、相望……
   值得欣慰的是自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改革开放的步伐,犹如一夜春风,吹遍了高峰乡山区的每一偏僻的角落。“兴修利”,“建设梯田”,“植树造林”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实,高峰山区,每年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陡的站不住耕牛的山地,都变成了一片片整齐排列的梯田;桃树、杏树、梨树都长满了每座黄土大山的脊梁;过去靠“广种薄收,多打粮”的思想理念,已经转变为种植当归、党参、柴胡、黄芪等各种带来经济收入的中药材。今天,已经成为这一地区的经济产业链,带动了高峰山区每户农家的经济发展,昔日低矮的农舍不见了,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明亮宽敞的砖房和别墅式的农家小院。
   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党中央“服务三农”惠民政策的推进,高峰山区的每家农户,像城市居民一样,接上了“自来水”,喝上了“甘甜的洮河水”,过上了饭不愁吃、衣不愁穿的小康生活。同时,高峰山区的女人,已经远离了高峰的“山风”,带给她们像刀子般把青春美丽的脸庞摧残。地里的一切农活,已经逐步实现了“耕地不用牛”的机械现代化农业生产。过去的耕牛,已经远离了人们的视线,再也听不到高峰山区的女人粗声大嗓、吆喝牲口和男人的声音了!
   高峰的女人,她们现在一般都留守在家里,每日负责给田间地头干活的男人精心的做好一日三餐,相夫教子;守住了家,便守住了男人;心,永远和自己的男人一样,在和谐盛世,党中央送给她们的“惠风”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播种着希望、收获这喜悦!在高峰山区,笑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风带来的云卷云舒;把日子过得安逸、舒适!
   2017年12月15日落笔于蒙古国。
  
  

共 21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乡土气息扑面而来的文字。高峰乡,海拔高,雨水多,农作物长得好。这里的女人能干持家,相夫教子,男人勤劳顾家,兢兢业业。改革开放惠民政策以来,改变传统的手工农业耕作,利用机械化现代化,在荒山野岭种药材,实现了经济创收,人们用上了自来水,农舍也变别墅,告别了农耕,告别了落后,人们过上了小康的幸福生活。质朴厚重的文字,在读者面前展现一幅清新淳朴的乡村图景。感谢赐稿,推荐赏读。【编辑:冯无知】【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123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冯无知        2017-12-20 15:10:35
  感谢赐稿,问候鹏飞!
冯无知
2 楼        文友:冯无知        2017-12-20 15:13:25
  写作辛苦了!读你的文字,如同走进了你老家的乡土人情,很抒情的纪录片。
冯无知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