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破茧 (日记体散文)
那天早上,让麦稻的奶奶和姥姥尴尬得脸红,奶奶和姥姥第一次结伴去送麦稻,进了幼儿园大厅,一个领着个小女孩儿的妈妈见了她们……“这是麦稻吗?你要和小妹妹好好玩,你不要拽她的头发,好吗?你是个男子汉呢,要保护小妹妹呢,是吧?来,阿姨给你糖吃……”,她从包里拿出了一包吃食,麦稻毫无愧色地手伸了过去……
不过,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还都挺喜欢麦稻,他文静的表容和坏坏的笑,招人爱。
2010.11.5 麦稻的妈妈
麦稻拧了妈妈的脸蛋,妈妈生气了:“麦稻!不能这样,你再这样拧别人的脸,我就把你的双手绑起来!”麦稻委屈地说:“于老师拧我的脸……”“于老师为啥拧你的脸?”“我……我不听话……我跑……”“老师拧得疼吗?”“疼。”“你哭了吗?”“我哭了……我说我要妈妈……”麦稻的妈妈哭了。
麦稻的妈妈一夜难眠,想着明天早上去幼儿园怎样找于老师讨个说法……
却,第二天,早,幼儿园的老师们迎接孩子们进教室......麦稻妈妈见到了于老师:“于老师好。麦稻淘,让您费心了……麦稻这两天有些咳嗽,劳驾您……多给他水喝……谢谢您了。”
出了门,麦稻的妈妈又哭了。
2010.11.30 又到三亚
“去吹吹海风吧……”朋友对我说。
于是,我又一次做了“伪富人”,在这个冬季,在这个三亚。
半月了,我疲倦,因为无可事事……徒生出一腔“梁园虽好,终非故乡”的情绪……
今天,带着外孙麦稻去了亚龙湾,跑了一天,老头衫,大裤衩,光着脚丫趿拉着拖鞋,晒黑了的沧桑的脸上架副大墨镜,我做背包客。净亮的蓝天,凉爽的海风,舒畅的心情……不由得问一句:西安已经飘雪了吧?已经十二月了。
麦稻这是第二年到海南来了。他喜欢在海滩上玩沙子,挖坑,然后往里灌海水。堆堡,然后用海水冲垮它。
2010.12.10 时尚
在麦稻的幼儿园里看了花名册。
那时的时尚,狗蛋,石头,大毛,二妞,翠花,宝珠,进财,拴柱,招弟,喜妹,为民,建国……现在看却俗了。于是,就有了昊天,怡君,家豪,家驹,雨涵,曼娜,梦琪,婉婷,欣怡或怡欣,或单字一个煜,轩,睿,晟,浩,媛,颖,曼,琼……地雅了起来。麻将桌前的我们,一夜间,突然文化了,那是港台剧看多了,胖人喘,瘦人也跟着一块喘,大家都挤在那几个字上。君不见,时尚就在于一个“时”字,各领风骚也就三五年,于是我给我的外孙起名:麦稻。他不是属猪吗?一下子让他土到庄稼地里去……省得我总是撵不上时尚,那名字却要应上一辈子的。网上不是有一个段子:我们吃菜的时候,城里人吃肉,我们开始吃肉了,他们却吃菜;我们穿布鞋的时候,城里人穿皮鞋,我们开始穿皮鞋了,他们却时兴起穿布鞋;我们用土疙瘩擦屁股时,城里人用的是纸,现在我们用纸擦屁股,他们却开始用纸擦嘴了……
咱,怎么说呢,不就图个省心不是?
2010.12.22 冬至
今天冬至。
昨天,“明天冬至呢。”我说。
“哦,明天冬至?!你去买一斤肉,回来包饺子……”,夫人对我说。
冬至,一个不大的传统节日,又叫“亚岁”,这天,家家都要忙活着吃顿饺子,据说,在今天吃饺子不冻耳朵。饺子包起来,形状如同耳朵,吃得面红耳赤,热乎。因为,我们冬闲……因为,漫长的冬日从今天开始,数九,九九八十一天,吹西北风,飘雪花……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其实,冬至,是个气候交点,应该叫“冬止”的。这天,地球翻个身,转了过来,太阳走到了南半球的尽头,折头,往北,回归了。所以,冬至这天,白天最短、夜最长,往后夜就逐日萎缩了……只是,物候有个滞后效应,天却一天天的冷了起来,人们便说:“入冬了。”再过些时日,春就来了,春打六九头。
一大早,夫人打电话给她的女儿:“中午回来吃饺子吧。”
今天,女儿去了幼儿园观看孩子的演出,不是过冬至,而是过圣诞节……我的外孙表演一只黑蚂蚁,节目的名字叫“小鱼儿找朋友”。那天,他的演出服从园里拿回来,我在上面画了两个大眼睛,他姥姥给缝上了两只大大的触角,卡通,一只可爱的大蚂蚁就这么诞生了……麦稻并无兴奋,从来不说“我要表演节目了”。登台演出,虽然,对他来说这是第一次。他只是指着街上的圣诞树上灿烂辉煌的彩灯说:“真漂亮!”
入冬以来,古城却不下雪......预报说,明天有雪。
2011.1.3 新年……阿嚏!
茫茫宇宙,今夕何年?冬记着,雪却忘了,新年伊始,雪来了,羞答答地露了个脸,冲着大地微微一笑,似乎在表示歉意,轻轻地吻湿了地皮,然后,悄悄然,走了……西北风仍旧凌厉着刺疼着人的手指耳朵和鼻头。
外孙麦稻病了,发烧,通常的感冒,由于体温高,一家人慌了,我的一切关于儿童感冒的“三五天的发热四六日的咳嗽,治不治都得七天”的理论被大家嗤之以鼻。吊针打完了,大夫说:“先不要走,观察观察体温,给孩子多喝水……”麦稻听见了,端起水杯“咕咚,咕咚……”地喝,拼命地喝……然后,他端着口杯走到大夫身边努力地举起,怯怯地说:“阿姨,我喝完了……阿姨,我喝完了……我可以走了吧?阿姨……”,可怜了我的外孙麦稻,可怜了做麦稻姥爷的我。31号1号2号3号,儿童医院,嘈杂的人群,哭闹的病儿们,浑浊的空气……2010年就这么过去了,2011年就这么过来了。寒气里我不住地打着喷嚏,也感冒了……“啊嚏!”
2010年走了,2011年来了,值得庆贺。这新年,本想写点什么,只是因为麦稻感冒我感冒,误了几天,如同迟到的那雪……本来是12月31日的事……这贺辞……“啊……啊……啊嚏!”
2011.1.24 新年好,麦稻!
过了年,麦稻就又长一岁。
昨日。家里大扫除,大人忙活,麦稻更忙。这个说:“麦稻,给妈妈递块抹布。”麦稻说:“好。”那个说:“稻稻,帮爷爷倒垃圾。”麦稻说:“来了!”这边又叫:“稻稻,稻稻,快,把椅子帮奶奶挪过去。”麦稻说:“奶奶,等一会,好吗?我忙着呢。”
麦稻看到妈妈在露台擦窗户,麦稻隔着窗问妈妈:“你冷吗?你穿棉背心了吗?”“妈妈歇歇吧,奶奶叫你吃饭呢。”“妈妈,我帮你擦玻璃吧?”
妈妈在收拾屋子,麦稻陪着,外边,奶奶呼叫麦稻,麦稻跑了过去,却又折返回来,对妈妈说:“妈妈,我走了,你不害怕,我一会就回来。”他跑了过去,又折返回来,拖着一个木马进屋,对妈妈说:“让它陪你一会儿吧,我一会会儿就回来,妈妈,你不要害怕哦。”
麦稻看到爷爷手割破了,他跑进卧室,拉开床头柜的抽屉翻腾了起来,妈妈问:“麦稻,你找啥呢?”“创可贴!爷爷手流血血了……老天爷啊,吓我一跳……”
麦稻搂着毛毛熊嘴里念叨着:“我的宝贝,我的宝贝……”,妈妈问麦稻:“你是谁的宝贝?”麦稻说:“妈妈的宝贝。”妈妈说:“你臭美!”麦稻说:“妈妈,抱抱,抱抱我……”
麦稻,我的外孙,刚过三岁的生日。他,幼儿园放假,在家,早上又开始懒床,中午又是要脱的赤条条才肯入睡……老毛病又犯了。他把我的拖把桶玩坏了,嗐,我还得去修。他说:“姥爷,带我去,我知道是哪儿坏了。”我都不知道哪儿坏了,他说他知道。
麦稻眼看着大了。
麦稻一天天长大了。“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喊了不是一天两天了……自有了可爱的外孙麦稻,看着他那天籁般的童趣童心,我就说:“我希望麦稻做一个快乐的小放牛。”蓝天白云信天游,一些诗意加一些怜悯。毕竟不是田园牧歌的中世纪了,现实破灭了我的梦:中国话还说不全活的小麦稻,已经开始了被“双语教育”了……今后,怎样的煎熬还在前头等着他呢?我的可怜的麦稻哦……?!还是说一句吧:
麦稻,新年好!
2011.1.29 打电话
三岁的麦稻,学会了顽皮。
麦稻妈妈上班,麦稻在家捣蛋,麦稻爷爷拿起电视遥控作打电话状给麦稻妈妈告状:“你家麦稻捣乱呢,我给你看着,再观察……如果还不乖,你回来收拾他……好好……”
麦稻盯着爷爷看,然后也拿起遥控器捂在耳朵上,然后拨号码:“喂,喂,你好……他不听话……他不乖……”
爷爷问麦稻:“麦稻,你给谁打电话呢?”麦稻头也不回地说:“给你妈妈啊。”
2011.2.1 兔子好乖哦
新年写给外孙麦稻的童谣《兔子好乖哦》:
兔子,好乖哦
星星眨着眼睛
守望着草窠里的梦
梦里的雪好大哦
白融融的
铺了厚厚的一层
雪好暖和哦
无声地飘落着……
没有风
小兔子,睡着了
搂着星星
做了一个梦
2011.2.4 麦稻。面子……和随便
节前把外孙麦稻(三岁刚过)从他奶奶家接了回来。那天,抱着他去理发,路上,我问:“稻稻,听说老虎哥哥回来了?”“嗯。”“他今天去哪儿了?”“上街去给稻稻买红包了……”“那,怎么不带你去啊?”麦稻犹豫了一下,说:“我不想去。”这和面子有关,我知道,麦稻的奶奶爷爷爸爸妈妈姑姑哥哥们说好了今天上街不带麦稻的,是嫌麦稻淘,让我把他接过来……其实,他非常想去。
还是节前,接麦稻回姥姥家住,麦稻的爸爸妈妈还在班,麦稻的奶奶爷爷要忙着备年。晚上洗过,麦稻躺在床上抱着奶瓶拱着……我问麦稻:“稻稻,过节,你是在姥姥家过呢还是在奶奶家过?”麦稻不犹豫地边喝着奶边回话:“随便。”……留有余地,谁也不得罪。
国人爱面子。国人办事说话留有余地。这是成熟。
鲁迅先生曾讽刺说“面子是中国人的精神纲领”。“随便”,有时并不只是客气,而是一种潜台词,就看听者如何理解了……无论你如何理解,说话人左右逢源给自己留着余地是一定的。在江湖上处这叫给面子和留余地,往哲学上讲,这叫为人处世的中庸之道。形式和内容无关,于是,国人总让外人琢磨不透,这叫城府。
麦稻是……长大了,知道人情世故了,一是给自己了留足了面子,二是给别人也留足了面子,不是吗?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哦,还将继续流长下去……
麦稻“世故”得并不彻底,那日,他抚着爸爸腿上的浓密的汗毛说:“爸爸的头发长错了!”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起来,麦稻的爸爸一脸的“囧”。
2011.2.17 麦稻的舅舅给麦稻送灯来了
今年春节好傲慢哦,没有雪,没有社火,没有花灯,连炮声也稀落了许多,人们没有了激情,门头上春联也少了,且多是街上买来的印刷品,诸如“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来财进家门”之类,没有个性没有新意没有墨迹,人也没有了欣赏的欲望……我用慵懒的心情应付着春节的傲慢,日子便粘稠在那里,直到昨日麦稻的堂舅舅们给麦稻送灯,我才恍然:“哟,正月十五了。”十五舅送灯。外甥打灯——照旧(舅),我的舅给我送灯,到了我的外甥,他的舅多,轮流送。如今,到了我的外孙麦稻,独生子女的孩子,没有了舅,于是麦稻的灯便由他们几个来送。他们,便是我的几个侄儿。
自古,舅,娘家人,是最大拿的。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首先得叫舅来坐镇……孩子们对舅也最亲。今天,我也想起我的舅,我的舅们也早没了。
麦稻闹着点灯,他迫不及待了……院子里,孩子们在打着灯笼。“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我教麦稻唱我小时的童谣。
2011.2.27 麦稻笑行录
一
我领外孙麦稻下楼,麦稻数着台阶……突然,他说:“姥爷,咋不装个电梯呢?不方便。”我说:“等姥爷有钱了,咱装俩,一个上楼用,一个下楼用,好不好?”麦稻说:“好吧。一个你坐,一个我坐,好吗?”
二
出门,走着,麦稻张开双臂伸手向我:“姥爷,抱抱!”我说:“要抱,咱们就不上街了!”麦稻马上说:“我说错了。嘿嘿……”他摔开臂膀欢实地走在我的前面……
三
很晚了,麦稻爸爸回来了,麦稻去给爸爸开门……爸爸一身酒气,兴奋地抱着麦稻恨吻了一口。麦稻痛苦地呲牙咧嘴,跑到姥姥面前,哭丧着脸指着自己的头说:“姥姥,你闻闻,臭!臭!”闹着姥姥:“给我洗头,给我洗头吧,姥姥……”
四
街上,麦稻的爸爸把麦稻递给我,说:“我去尿一泡。”麦稻接话说:“爸爸,注意,别去女厕所,要去男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