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青豆豆 黄豆豆(散文)

精品 【江南】青豆豆 黄豆豆(散文)


作者:秋静人 秀才,2345.7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97发表时间:2017-12-21 22:18:38

【江南】青豆豆 黄豆豆(散文)
   一、外婆家
   大别山主峰往西南延伸的山脉中,有座叫螺丝峰的高峰。螺丝峰的地理位置很特别,登上主峰,可双脚踏三县,一眼望江淮。这座山峰的正南侧,有一条垂直形的凹陷,远望上去,就像一个人穿了件没拧上纽扣的棉袄样,向远处敞露着胸怀。凹陷处的顶头,粉墙黛瓦般的房屋,在青葱色的竹林中若隐若现,这个小山村叫竹林垸,我外婆就住在这村里。
   竹林垸左侧,有条山沟,它时而藏在灌木深处,时而呈S形或呈撇、捺样,最后笔直地掉到山脚下的河中。凹槽下边的山势,像极了弥勒佛凸起的肚子,竹林垸的梯田就在弥勒佛的肚皮上。这些梯田层层叠叠,而那弯弯曲曲的田埂,又像一个作曲家笔下凌乱的五线谱。勤劳的竹林垸乡民,就是在这样的梯田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演奏着自己生活的乐章。
   农历四月,这是交了立夏的季节。这个季节的螺丝峰,白云飘忽在峰顶上,树叶青葱滴翠,密林中时不时传来轻脆婉转鸟鸣声,崖壁上开满了红色的杜鹃。安祥、静恬的竹林垸,时有哞哞的牛叫声,又有汪汪的犬吠声,一只母鸡领着一群小鸡,饶有兴致地啄着外婆刚洒的小米。这时,小狗过来了,老母鸡立即发出有力的咯咯声,紧紧护卫着漫不惊心的小鸡。小村场外有一口水塘,一群鸭子到处游走,将平静的水面划出一道道涟漪。好一个风光旖旎的螺丝峰,好一个闹中有静的竹林垸,若从空中向下俯视,就像一幅水墨画铺在这风光旖旎、景色秀丽的山水间。
  
   二、青豆豆出世
   一个周末,在小学读书的我,来到了外婆家住的竹林垸。此时,外婆正坐在门外的小椅上,抬头看了一眼快走近她面前的我,但仍没吭声,依旧择着竹筛中黄豆。我问外婆:“给我炒豆豆吃吗?”外婆说:“想都莫想,这是黄豆种子,等我择好了,让你外公去下黄豆秧的!”外婆择的黄豆种,真的好匀净,浅黄色的豆子,无一点斑迹,无一丝裂缝,个个饱满,粒粒浑圆。我用小手插进外婆择好的豆堆中,那豆子硬硬的,我再将手臂举起,让手中握的豆豆自指缝滚落入簸箕中,落到簸箕中的豆豆,蹦蹦跳跳的,发出清脆的响声。
   这时,外公坐在石阶上,嘴里含着绿玉石的旱烟嘴儿,一只手把着旱烟杆,一边笑眯眯地望着玩豆子的我,一边吞云吐雾般吸着旱烟。外婆择完了豆子,用拳头叩了几下膝盖,缓缓地站起身来问外公:“老瞌子,烟吃得差不多了吧!田埂搭完了吗?”外公从嘴里扯出烟嘴儿,手握着烟杆,往石阶上敲出铜色烟窝儿中的烟尘,回答说:“到收黑时才能搭完啦!”外公说完,站起身来,拍了下身上的灰层,将旱烟杆往腰巾上一别,扛起耙锄往村外走去。
   没讨到外婆的炒黄豆,我没趣地跟在外公后面来到田边。我站在梯田的顶端,从上往下看去,竹林垸初夏的梯田早都犁好了,这些灌上了水的梯田,像一块块不规整的玻璃,自山脚往上码到村外。稍后,我蹲在田边,从田间清晰的水中看到了天上的白云,看到了旁边的树木,还看到自己的小脸儿。这时,只见外公双脚插在田泥中,双手握住耙锄,将田边的泥巴捞起,再搭到已经被劈了大半边的田埂上,他搭一段田埂,再用耙锄进行修整、拍平。这是大别山一带乡村最费力、最有技巧的农活儿。外公搭的田埂,就像木匠用刨子刨出的木条一样均匀、平滑。居住在半山腰的竹林垸,真是寸土寸金,除了山下的梯田,少有旱地。作为农家重要作物的大豆,就种在每年新搭的田埂上。
   外公搭的田埂在初夏阳光的热晒下,慢慢地结实了。有天早晨,我看到外公用锄脑儿在田埂上点击出一个个小窝窝,外婆一边从大襟褂下摆扎的兜兜里,掏出豆种子,往每个小窝里放了三四粒豆子,一边从身侧的挂箩中掏出一捧灰土,像给婴儿盖被子样,覆盖在豆子的身上。外婆家共有九丘梯田,两老人从黎明种到上午大半晌,才种完所有田埂的黄豆。
   大约过了七八天的样子,有一次,我随外婆来到田边,突然看到外公新搭的田埂上,出现了一行行凸起的土块,我连忙对外婆说,外公搭的田埂怎么破了好多窟窿。外婆的目光随着我手指处看了下,脸上立即荡开了惊喜的笑意,嘴里连说:“爆了,爆了,我的黄豆爆出来了!”看外婆那么欣喜,我蹲在一个小窟洞边,好奇地往里面看了一眼,只见有两片拇指甲般大小,浅绿色的豆芽头,正顶着一个土块,像正在使劲似的,欲挣出地面。当我欲用手指搬开豆芽上面的土块时,“莫动,让它自己爆!”当我听到外婆这一声喝斥,吓得赶紧缩回自己的手。“豆子爆了”,现在想起来,外婆将黄豆正在出芽的过程,说成是“爆了”,一个“爆”字,突出了黄豆出芽时所表现出的顽强生命力,形象得多么生动啊!
   二、黄豆豆涅磐
   经历了立夏修埂,小满种豆,芒种锄禾,到了秋分之节,外公将田埂上成熟了黄豆禾扯了回来,交到外婆手上,才算是吟唱完这一年来“种豆得豆”的农谚诗篇。日子过得也是快,转眼间又到年终腊月了。腊月是到处弥漫着腊香味的时节,也是外婆展露身手,开始忙忙碌碌的时候到了。当腊月的儿歌唱到“二十五,打豆腐。”时,外婆早就将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黄豆,用水浸胀了。这一天,我每年总是要去外婆家的,目的是要喝一碗外婆用红糖拌的豆腐脑儿。
   用水浸了两昼一夜的黄豆豆,呈黄白色,身个儿比原来大了很多,若用手一掐,还能挤出些水来,且带有一种特别的腥香味。这时,外公早已将石磨刷洗得油光水亮的,石磨下放了只圆圆的豆腐桶。开始磨豆腐了,外公推着石磨,外婆手拿一勺子,自盆中铲起一勺带水的黄豆,倒进上扇磨的窟眼中,随着石磨的转动,豆浆自上下两层石磨的缝隙中被挤了出来,像崖缝里涌出的泥石流一样,顺着磨身流落到豆腐桶中。
   豆子磨完了,下个程序就是袋豆腐。这时,外公在房梁上系好了一根绳子,在垂下的绳子上绑了一个工字形的袋架。外婆拿来了一块有三四平米正方形的洗湿了的袋豆布,她将袋豆布的四角分别缠紧在工字架的四端。做完这些准备后,外公双手掌着工字架的两端,外婆用葫芦瓢将豆腐桶中的豆浆一瓢一瓢地乘到袋布中。随着豆浆的不断加入,外公不停地晃动着手上的工字架。这时,只见豆布内的豆浆在剧烈地翻滚,像牛奶样的豆汁水被过滤到豆布下面的桶中。袋至最后,没汁水往下流了,豆布里面只剩下一团粗粗的豆渣。现在想起来,这个过程,让我懂得什么叫汲取精化,去其糟粕。
   在结束了豆汁与豆渣的分离过程后,接着开始煮浆了。外婆家专门有一口名叫“海天”的煮浆大铁锅。现在想来真好笑,这铁锅的名字真是叫得够大气。外公将豆浆倒进了大锅中,外婆往灶洞中不停添加柴火。灶洞里的火实在大,火焰不时冲到灶门外,照亮了外婆幸福的脸膛。外公站在锅边,他用手中的长柄锅铲,时不时搅动着锅中的豆浆。这时,只见海天锅中,豆浆翻滚,热气腾腾,真有种“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气势。待到锅中有豆花浮现时,外公赶紧对外婆说:“退火!退火!”灶里火灭,外公将锅中的豆浆剩到豆腐桶中,准备进行随后的“点浆”程序。
   点浆,是打豆腐最关键一首程序。是将豆腐点老点(增加豆腐韧硬性),还是将豆腐点嫩点(增强豆腐的柔软性),取决于点入石膏水的量。点浆是外婆的拿手好戏,竹林垸村的人家打豆腐,都是请她去点浆。点浆前,外公将一团烧热的石膏锤成了碎末,用锤柄摩成了粉,再加水不断搅拌成一盆石膏浆水。点浆时,外婆坐在豆桶边,将剩有石膏浆的盆子置于桶沿上,她一边往豆桶内缓缓加入石膏浆,一边用一长柄勺子轻轻地划动着桶中的豆腐。我问外婆:“为什么点浆要石膏糊,用面粉糊也好吗?”桶面的热气罩住了外婆的面额,外婆正在专心致志地点浆。这时,我听到自热气中传出一句话:“细伢不晓得事,莫乱说!”听了外婆的话,我吓得没作声了。
   待桶中的豆浆出现豆腐与水分层的姿态,外婆适可而止地停止加入石膏水,再在桶面加一木盖盖住豆桶。到现在我才明白,点浆为什么要用石膏了,这是因为没煅烧的生石膏含有CaSO4·2H₂O,含有二分子结晶水。经过煅烧后、磨细,成了含有半分子水的熟石膏CaSO4·1/2H2O。石膏成份是硫酸钙,它是一种电解质,在水中微溶,加入豆腐中后,能使豆浆中的蛋白质聚沉,而促使豆腐的形成。
   点浆过后,再经历个多小时闷豆腐过程,开始压豆腐了。外公搬来一张小桌摆在堂屋天井边,桌上放了个十厘米高、一平米大小的木框。外婆将洗好的袋豆布铺在木框中,接着用葫芦瓢自豆桶中轻轻地挖起豆腐,倒进木框中的袋豆布内,这时,我看到亮黄色的豆浆水从豆浆布中滤出。待桶中豆腐全部倒进袋豆布中后,外婆将袋豆布的四角收起,尽量覆盖住木框中的豆腐,随后,在袋豆布上面盖上锅盖,还放个稍有重量的石头,进一步加压,使豆腐中的水份尽量滤完。第二天早晨,我看到了外婆用菜刀轻轻地切划着木框中的豆腐。
   现在我想到,凤凰涅磐之后,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可怜的黄豆豆,经历水浸,石磨,皮肉分离,煮沸,点浆和压榨这般涅磐后,变得其色更白,其质更精,其形更好,其味更美,可见黄豆豆的涅磐重生,与凤凰涅磐重生一样美丽辉煌。

共 355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以螺丝峰来展开描写外婆家如山水般的住处,自然的风采以及安静的竹林垸,可见作者很喜爱外婆家的环境。从种植黄豆到收成,中途的小家小闹显得格外温馨,作者的外婆外公相互合作得很是默契,尤其是采用传统工艺来制作豆腐,这门工艺在现在来说很珍贵,现在大多采用机器制作,没有了以前的繁琐,但作者的外婆外公保留的这门手艺是很珍贵的,细致认真,也侧面衬托了作者外婆外公为人的正直。整篇文章语言通顺,用词恰当,文章写得形象生动,可见作者文字功底深厚。推荐阅读共赏,问候作者。【编辑:吴大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223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吴大少        2017-12-21 22:42:15
  很喜欢老师的作品,祝老师佳作不断
回复1 楼        文友:秋静人        2017-12-23 13:39:53
  多谢吴大少收录并编辑本文,辛苦了,谢谢!
2 楼        文友:笑对人生        2017-12-23 14:08:13
  恭喜静人老兄又摘红豆,为江南烟雨又增一篇精美文章。欣赏学习,祝老兄在创佳作。
回复2 楼        文友:秋静人        2017-12-23 16:50:33
  谢谢笑对人生文友的关注和点评!欢迎你来到我的江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