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阅历的两端(杂文)
不晓得什么原因,躲在岗位上,倍感无聊之际,既不愿拿着手机读书,又懒得跟网友们聊天,我也怕我此刻的无聊会传染给那些网友们,毕竟很少有人会像我这么闲。所以悠闲到略感痛苦的我,只好借助随身携带的纸笔写点儿什么,管它有没有意义,有没有价值,权当练字就对了。
这种怪异的想法曾几何时并没有过,可能身在家乡时的我所能做的,排斥无聊的事情会有很多。但在这里,既是上班赚钱,且又不挨累受苦,空虚无聊下的选择似乎只有胡乱书写这唯一的办法了。
我不想讲太多关于生活,关于工作,关于见闻的东西,古今中外已有许多人在写、在说、在唱、在吟这些。同一件事,同一个场景,改个人物的名字,改个事件的起因,再改个古怪的邂逅,又是崭新的桥段和对白。类似的玩意,大同小异,也就没什么值得我继续书写的必要了。那样会很乏味,不仅读者乏味,就连我这个所谓的作者都会感到乏味,好像我是在用别人的老调谱成了属于自己的新曲。我怕别人会斜眼看我,冷眼看我,我更怕自己由衷的瞧不起自己。
以前我的文学偶像是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直到现在也没有变。读了这么些年的书,写了这么多年的文,只要是真实的,无论褒与贬,无论赞与讽,从来都是我的最爱,以至于巴尔扎克在我心目中文学界的位置始终排第一位。
而我,也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向他学习,向他靠拢,用以真实且犀利的文笔创作着,铭记着我所接触的,赋有时代气息的现象和现状。但是,这么多年过来了,写着写着,我竟然惊讶的发现,我写的东西其实不光有巴尔扎克的影子,还有列夫·托尔斯泰的影子,鲁迅的影子,以及令我印象深刻的卡夫卡的影子。
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大家,只是我居然会从巴尔扎克写起,通过托尔斯泰,鲁迅的过渡,终止于卡夫卡。在我哑然失笑的同时,又不免心生慨然,难道我的触笔行为没有心理多?场面没有思想多?我竟感到迷惘了。
想到这里,我会把自己以前写的东西和最近写的东西做一个比较,相对全面的比较。结果,还真就是这样,从写实写景到描心描情。
我也弄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可能是多年的经历令我的心智已然成熟,成熟到了对于一些事情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且能够给予它们一些属于自己的评价和品鉴。以致,现在的我再难回到从前。
什么是真正的阅历?什么是真正的道理?当一个人能够由废话连篇、不耻下问,到现在的沉默寡言、冷眼向洋,这一段无法说清楚究竟有多远的过程,就是阅历。当走完这段路程之后,也便成了道理了。
有时候我更希望自己能够再返回去,回到阅历的那一端。就像我跟一位高中生网友说的那样,我羡慕她,我真的羡慕她,羡慕她能够好好拥有年轻气盛的韶光,好好珍惜无忧无虑的童年,好好享受属于她的朝气蓬勃的现在。
她打趣我说,她是高中生,童年早就过了。
我笑着对她说,在我眼里,你的现在,仍是童年。
为什么我会有这种古怪的想法?道理很简单,阅历那一端的一无所知是幸福,为本色出演。阅历这一端的一无所知是不幸,因为是装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