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故事】十月初一接老爷

精品 【故事】十月初一接老爷


作者:逝者如斯 探花,15147.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62发表时间:2017-12-22 14:15:49

话说在八百多年前的清朝,某年农历十月初一,有十二人从湖口坐人工划的木船去九江。不料船行到半路,突然刮起了大风,木船在河里左右摇摆,一船人吓得哭爹喊娘。
   当时,船上有一对母子。女人三十六岁,儿子那年刚满一岁。孩子的爹上个月因去武山砍柴,不幸掉下了山崖。
   女人当时在想,如果船翻了,自己正好去地下找男人团聚,只是,儿子还小,余家三代单传,儿子是丈夫唯一的血脉。一想到儿子,女人显得非常镇静。她快速地把熟睡中的儿子用一根绑带,牢牢地系在背后,女人的两只手,早已顾不上随身携带的包袱了,紧紧地抓住船帮。这时,一个急浪打过来,船翻了。女人和同船的十二人一同跌入水中。
   女人在跌入水中的刹那,大声叫着儿子小宝的名字,左手因惊慌失措,离开了船帮,只剩一只右手还在船帮牢牢地吊着,好在穿了棉袄,女人的整个身子是浮在水面上的,儿子在女人的背上,虽然暂时还没有浸入水中的危险,但早已吓得哇哇大哭。几分钟过后,女人发现周围之前一起抓着船帮的人都不见了,不是被浪头转走了,就是沉入了水中。女人心里害怕极了,想哭却哭不出来。突然,女人发现水中不远处漂来一根三米多长的古铜色的木头,木头顺着风向,距离女人越来越近。当木头靠近船身的刹那,女人使出全身的力气,伸出双手,紧紧地抱住了木头。谢天谢地,儿子有救了!就这样,女人在这棵木头的帮助下,成功地漂到了岸边。
   女人上岸以后,便回家喊来孩子的爷爷,两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这根救命的木头用绳索扛到了家里。女人想,这根木头就是儿子的救命恩公,等于就是孩子的老爷。我何不找来能工巧匠,将木头刻成老爷的模样,将老爷供奉起来,让老爷千秋万代享受后人的香火呢。女人说到做到。在老爷的保佑之下,女人的儿子小宝成年后考上了秀才,后又中了举人,一直在京城为官。因为有了榜样,后来村里出的秀才越来越多,于是,村子便改名为秀才舍。
   从此以后,一代传一代,老爷一直供奉在姓余的祖堂内。初一十五、逢年过节,或是家里有什么喜事,村里人都要去祖堂朝拜老爷。平常每家每户遇到难事儿,或是小孩子生病、夜啼不止、孕妇难产等等,只要去祖堂把老爷抬回家,危局便立即化解,屡试不爽,十分灵验。
   余姓子孙不断繁衍,分成了许多村落,可老爷只有一个,村村都想供奉,怎么办呢?老祖宗便立下一条规矩,每个村轮流转,一个村子供奉老爷一年。每年十月初一,轮值的村子要派全村的男女老少,敲锣打鼓抬着轿子去上一个村子接老爷,接老爷的村子要唱三天三夜的大戏,鸣铳放炮,杀猪宰羊,大宴亲朋,以示庆祝。所以,每年的十月初一,余姓的村子,比过年还要热闹呢。
   文革的时候,红卫兵想用斧头将祖堂的老爷劈开,可是无论怎么砍也砍不烂,只好架在大火上烧。烧了三天三夜,才将老爷烧完。当天夜里,村里的一位老爷爷不顾危险偷偷将老爷的灰烬扫拢,用一个干净的布袋子装好,悄悄供奉在自家的阁楼上。
   文革的风声过后,村里人又去大山里找一棵大树,花重金请来工匠,重新雕成老爷的形象。竣工的那天,那位爷爷将之前文革中收藏的老爷的木灰请出来,摆上供品,然后用红漆将木灰调匀,用毛笔涂在新雕像的五官上。顿时,一尊与文革前一模一样的老爷像出现了!村民们都说,我们的祖先、我们的救命恩人又回家了!
   今年的十月初一,我有幸亲临秀才舍,亲眼见证了余姓一族喜迎老爷的风俗。
   早晨八点过八分,八十一人的仪仗队,抬着一顶披着大红布的轿子,在一片鼓乐声中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上一轮供奉老爷的村子离秀才舍大概只有五华里的样子。仪仗队的规模非常壮观,就跟古代大官游街没什么两样。走在最前面的是两块“肃静”、“回避”的牌子,有刀、斧、剑、弓、钗、钩等十八般兵器,有龙、凤、十二生肖等各色三角旗子。抬轿的八个男丁都是生得虎背熊腰的三十岁以内的后生,每人上身套着一件黄马褂,头上统一扎着红头巾。队伍大约每走一百米,就要放一次鞭炮。走在仪仗队后面的,是四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他们每人手中都端着一个大盘,盘子里放的是猪头、羊肉、鲤鱼和米饭。老人后面,紧跟的是一群看热闹的孩子。孩子们一边走,一边叽叽喳喳地说着话。由于锣鼓和鞭炮的声音震天响,所以谁也听不清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当然,主要是因为兴奋,因为好多孩子出生至今,还是第一次欣逢接老爷的盛典。凡是沿途经过的村庄,不管是否姓余,家家户户早就准备好了鞭炮,远远地瞧见仪仗队就放炮了。
   在接老爷返程的途中,凡是余姓的村子,虽然今年不是他们供奉老爷,仪仗队也会特意从他们的村子里绕一圈,目的是企求老爷保佑他们一年风调雨顺,安享太平。当仪仗队即将进入秀才舍村门口的时候,早有另外八个后生跑上前去,替换之前抬轿的人。这,或许也是接老爷的礼节之一。
   “鸣炮!”
   “恩公大老爷驾临!”
   “全村老少跪迎老爷!”
   “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早有司仪手拿话筒在大声指挥着。
   村里的戏台上,早已布置好了巨大横幅,台上铺好了红地毯,两边的旗架上,插好的各色彩旗,迎风招展。接下来的程序是,将老爷安坐在戏台的正中央,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致开幕词。开幕词的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欢迎老爷回家;二是讲解老爷的来历;三是告诫后代要懂得感恩,要珍惜眼前的幸福日子。然后,所有的鞭炮同时燃放、所有的锣鼓乐器一齐奏响。我的乖乖,这声势和动静,早己传遍周边五华里以内的所有村落呢。
   欢迎仪式结束后,老爷便归位祖堂的东边安座。安座完毕,家家户户的男丁,都会端着新做的米粑,来祖堂焚香跪拜,向老爷再一次行三拜九叩之礼。接下来,从下午开始,直到第三天晚上,村里请来的戏班子会在戏台上连唱九台大戏。戏台下,各种卖小吃的和卖玩具的商贩会如约而至,吸引了周边所有的孩子们。每家每户大摆宴席,全村男女老少与所有的亲戚朋友一起,热热闹闹地度过一年之中三天最开心快乐的日子。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看完第一场戏就离开了秀才舍,但我回城后一直沉浸在秀才舍的那种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在世,凡是懂得感恩的人,生活就会越过越好,越过越幸福。余姓的子孙感恩老爷,更加感恩中国共产党。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没有党的富民好政策,就不会有今天中国农村脱贫致富的新面貌。
  

共 252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中的母亲凭着潜意识中伟大的母爱,在即将翻船时的情急之下背着儿子,一只手抓着船帮等来了一根三米多长的古铜色的木头,保住了母子的性命。脱离危险后,母亲将将木头刻成老爷的模样供奉起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品语言简洁朴实,主题阳光大气。欣赏,荐读!【编辑:海淼】【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1223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海淼        2017-12-22 14:16:32
  欣赏佳作,问好逝者如斯文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回复1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7-12-22 16:19:23
  多谢老师审稿,辛苦了!
2 楼        文友:海淼        2017-12-22 14:17:13
  感谢投稿支持故事征文,期待精彩继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回复2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7-12-22 16:19:57
  问好老师!感恩江山!
3 楼        文友:阳媚        2017-12-23 22:53:09
  一篇有着内涵的故事!祝贺精品!预祝取得好成绩!
回复3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7-12-25 07:54:31
  感谢主编的鼓励与支持!问好!
4 楼        文友:孙巨才        2017-12-24 07:02:51
  人生在世勤思考,感恩报恩要记牢。感恩国家太平年,感恩党的政策好。忘记感恩不如狗,知恩感恩走正道。
   不知感恩是无德,滴水之恩涌泉报。有才无德祸害大,德才兼备品格高。感恩民俗秀才舍,美德换来新面貌。
   故事情节真感人,作者写得实在好。语言朴实接地气,土色土香似珍宝。拜读之后流眼泪,心潮澎湃逐浪高。
回复4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7-12-25 07:56:21
  感谢孙老师倾情留墨,您的文采非同凡响,向您学习!
5 楼        文友:樱雪        2017-12-24 10:29:24
  小说诠释了一个厚重的主题——感恩。人要懂得感恩,而且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铭记自己的恩人或者对自己好的人。学习老师佳作。祝节日快乐。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5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7-12-25 07:57:45
  感谢樱雪总编的大力支持,向您问好!祝您天天快乐!
6 楼        文友:老土        2017-12-24 21:25:27
  学习佳作,感受精彩,懂得感恩,传统美德。祝贺加精,企盼新作!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6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7-12-25 07:58:35
  谢谢老师!您是如斯的榜样,向您致敬!
7 楼        文友:阳媚        2017-12-25 22:07:27
  祝贺友友又得一精品!期待佳作连连!预祝取得好成绩!
回复7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7-12-26 09:26:47
  谢谢主编!冬安!
8 楼        文友:借双慧眼看世界        2017-12-27 08:51:15
  问好老师,故事很精彩耐读,恭贺老师佳作获精品,期待更多精彩。
走向太阳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阳永远那么迷人!
回复8 楼        文友:逝者如斯        2017-12-27 17:10:41
  谢谢老师!向老师学习!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