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青春】温暖如春的冬至(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青春】温暖如春的冬至(散文)


作者:柳絮依依 举人,4774.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89发表时间:2017-12-23 11:50:01
摘要:写在鲜花盛开、温暖如春的岭南冬至节。

【丁香青春】温暖如春的冬至(散文) 昨天黄昏,彩霞满天,几架飞机在天空中不期而遇,都镀上了一层金黄,更奇特的是其中一架闪着彩色的光芒。刹那间,我以为是外星来的飞碟。不停拍摄空中美景,不觉间夜色降临。夜幕中往家的方向走,一弯月亮如邻家少女的柳叶眉,悄悄地挂在树梢。在蛋黄花树边遇到下班回家的人们,有人提着汤圆,有人提着饺子,开心地说着明天是冬至,要过节了。我恍然大悟,时间过得真快,栀子花开、石榴结果似乎还是不久前的事儿,转眼间就到冬至了。
   冬至,又叫“一阳生”,也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我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老人们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就叫“冬至”,从冬至开始,白天一天天变长,阳气渐渐回升,天地间下一个循环又开始了。据说冬至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被人们称作“小年”,也有人说冬至大如年,可见冬至在一年中的重要地位。民间有关冬至的北方版“数九”谚语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南方的“数九歌”则是:“冬至是头九,两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八九七十二,柳絮满地飞;九九八十一,穿起蓑衣戴斗笠。”说明从三九开始就要进入冬天最寒冷的天气了,过了最寒冷的九九天气,寒冬过去,春天的脚步就不远了。春回大地,姹紫嫣红,人们就开始春耕生产了。这些谚语是人们世世代代根据生产、生活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对人们的劳动、生活起着指导作用。
   记得小时候还没启蒙读书,母亲最忙碌时,就会把我们几姐弟送到外婆家,最炎热的夏天、最寒冷的冬天,我们都在外婆家度过。难忘炎炎夏日,我们在外婆家附近的江边嬉戏玩耍,寻找铁器、孔方兄,去收购部换糖吃。难忘冬至来临,我们在江边采摘船型的叶子,以为可以包粑粑,哪知拿回去,大人们说不是包粑粑的,还是一边去玩吧。那时,江上白帆点点,江边人迹稀少,只有孩子们在悬崖峭壁、金黄沙滩边追逐,几个放牛的老人在茅草丛中出没。
   江边的冬天出奇的寒冷,江风呼啸,大浪滔天。那时,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世外桃园生活,大人们走过忙碌的春耕、夏时的劳作、丰收的秋季,冬季并没有清闲下来,岸边来了船只,勤劳的人们就背着背篓,拿着扁担和箩筐,来到沙滩上,搭上跳板,上船卸货、装货,挣点零花钱。那时,山里交通不便,人们出行只能坐船,货物运输靠江上的船只,他们把干活力气大的妇女(一次可背200斤)叫作“狗儿车”(小型手扶拖拉机),他们卸货、装货时还唱起了自编的劳动调子,声音雄浑有力,就像船工号子一样动听,为自己加油鼓劲。冬至来临时,人们就开始忙年货了,男人们上山砍柴,准备过冬取暖、做饭的燃料,女人们采摘杆竹叶子,拿出晒干的黄豆,把墙角的石磨冲洗干净,把黄豆从上面的石磨孔灌入,拿起木质的推杆,开始推豆腐,米白的黄豆酱就从两块石磨缝中流出,粘稠的酱汁慢慢积满木盆。女人们永远是忙碌的主角,磨好豆腐,雨天,她们一起坐在火坑边闲聊,手中却忙个不停,一个个蒿子粑粑在她们灵巧的手里出炉了,这些蒿子粑粑是过年的美食,更是春耕时人们带到山上、田野的中餐。那时,冬至在农家人的心中不是节日,是催促他们准备年货的号角,磨了豆腐、做了粑粑,还得将杀好的年猪肉用盐水浸泡在大缸里,过个十天半月,就用粽叶把一块块猪肉系好悬挂在火坑上,昼夜不停地用烟熏,熏成口味独特的腊肉。此时,他们还得把豆腐用竹筛挂在腊肉之下熏烤,不久腊豆腐也是年饭桌上的美味儿了。
   记得冬至后的一个雨天,大人们没有上山、下江去做事,晚餐吃得早,饭桌上的野菜“马援苦”难以下咽,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我们就只挑杀猪菜吃,舅舅说那野菜可有来历呢。他指着大江下游的壶头山峰,说那是东汉的马援将军征服苗蛮之地驻军的地方,那时,马援将军自动请缨率军讨伐五溪蛮来到清浪滩下,被险滩阻隔在大江下游两年之久,没有粮草,军队发生了瘟疫,他们就吃野菜,野菜竟然有助于治疗瘟疫,不久马援因病去世,实现了“马革裹尸”的豪言壮语。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马援这位伏波将军,把野菜取名为“马援苦”,把对岸纪念马援的寺庙叫“马援庙”,旁边的一条小溪叫“马料溪”。一千九百多年过去了,马援曾经驻军的地方已被江水淹没,驻军的洞穴也浸泡在江水之中,烟波浩渺的大江两岸有了集镇,人们乘船过往,看到壶头山就会想起马援将军。那时年幼的我们不知马援是何许人也,没看晋代的《荆州记》“小酉山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於此而学,因留故梁湘东王云访酉阳之逸典,是也”。没看过宋代的《溪蛮丛笑》,那时老家的武陵有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都是蛮夷所居,故称五溪蛮。不知故乡就是中华始祖盘古的发祥地,不知道《山海经》里的夸父追日地点就在老家的柳林风光带,不知道“书通二酉”的典故就出自县城附近被称为中华文化圣山——二酉山里的二酉洞中。
   昨天夜晚回家打开手机,朋友圈那家乡的冬天美景让我怦然心动,真想回去了。照片里的山川河流都披上了银装,那雪花、冰挂、冰凌、雾凇是那么美,让我想起小时候读小学前在外婆家过冬,厚厚的白雪像棉絮覆盖在小桥、井边、溪边、菜园、江边的沙滩和鹅卵石上,顶着厚雪的柚子树像一树树梨花开在冰天雪地里。外婆在悬崖边的吊脚楼上扯着嗓子大叫:“调皮孙儿,快回来呀,外面冷。”我们嘻嘻哈哈地继续在江边堆雪人、打雪仗,直到外婆叫:“吃晚饭了,今天做了肉炖萝卜。”多久没有吃过荤菜的我们一听有肉吃,乐得屁颠儿屁颠儿地跑回家,嘴里不停对玩伴说:“明天还来打雪仗吧。”那时,年幼的我们不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江边雪景是何等美好,不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浪漫雪景会带来如此大的惊喜和美妙想象,如今远离家乡,白雪皑皑的景象已离我们远去……
   突然,手机响了,沉醉在儿时记忆中的我一看,是母亲来电话了。她说明天要做豆腐乳了,过几天还要煮黄豆,做腊八豆。我应承着,告诉她明天陪她过冬至节,把从老家带来的干辣椒末给她一点儿。她嘴里推辞着,却又高兴地说,下面条放点辣椒可好吃了。以前在老家,母亲再累,到了冬至,都会把豆腐切成小方块儿,放在竹子织成的簸箕里,吹晒在冬日的阳光里,等豆腐的水分干了些许,她叮嘱已经读书的我们要帮忙做家务,去田里寻找最好的草垛,从那里抽下金黄的稻草,拿回家洗干净,晾晒在竹篙上。稻草晒干了,她就把豆腐一层层地放在木匣子里,放一层就铺一层稻草,然后关上柜门,让那些豆腐发霉,过几天她会看看发霉了没有。老家的冬天真冷,外面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田里的土壤都结了一层薄薄的冰,家里也冷如冰窖,我们围着火坑烤火,看着上方熏烤的腊肉问母亲,还有多久才可以做豆腐乳?母亲说别急,天儿太冷了。大概过了二十几天,一层层的豆腐上长了一层层毛茸茸的绿霉,母亲高兴地说过几天就可以粘上剁碎的干辣椒和盐放进坛子了,我们仿佛闻到了豆腐乳的香气,只咽口水。那时过年才能饱食荤菜,如猪肉、猪蹄、粉肠、鸡肉、狗肉,吃了这些向往已久的肉质食品,再吃点豆腐乳、油淋酸萝卜,简直是美味佳肴,赛过神仙日子。
   后来,母亲年纪大了,不愿给子女添麻烦的她在老家过起了空巢老人的生活,她常和邻居结伴去砍柴、种玉米、栽红薯、采摘野菊花,她在电话里告诉我们她很快乐,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总被老屋的漏雨所困惑。有次夜晚下着倾盆大雨,雨水从碎了的瓦片间滴下来,她感叹“屋漏偏逢连夜雨”,赶紧起床用盆子接雨水,还用木梯子搭在墙角木板处,去看看到底是哪里漏雨。爬楼梯时,不小心一滑,就摔了下来。不放心她待在老家,就逼迫她随我们来到了外地。她常唠叨喜欢老家四季分明的气候,喜欢在老家种菜、种花生、栽红薯、摘野菊花、做豆腐乳、养猪、养狗。如今,她没地方种菜、种花生、养猪、养狗了,没地方熏腊肉、腊豆腐了,她就在阳台上的花钵里栽上辣椒、大蒜、菊花,还自己琢磨在冬季做豆腐乳。当第一次做豆腐乳成功了,她听着我们的赞美声,心里美滋滋的。一次,她给前来拜年的舅舅、舅妈他们带了几瓶尝尝。舅舅、舅妈一家人只夸太好吃了,和老家做的一样好吃,母亲心里乐开了花。舅妈告诉母亲,她也尝试过在这海边城市做豆腐乳,但直到豆腐长蛆了也没做成功,从此她再也不做豆腐乳了。母亲告诉她密招,她也不敢做了。只有母亲每年到了冬至就忙活起来,她去采购纯黄豆做的豆腐,要我从老家带来研碎了的干辣椒,然后就把豆腐切成小方块,晒在阳台。她告诉我,要关上纱窗门,不能让蚊虫飞进来,否则豆腐就要长蛆了。她说,她不能像在老家那样为准备年货施展拳脚了,就做点我们小时候喜欢吃的豆腐乳和腊八豆,没有老家的木柜子,就用纸箱子放豆腐,让豆腐快速发霉,然后粘上干辣椒末和盐放进玻璃瓶。
   我告诉母亲,今天很多人都准备了过冬至的饺子、汤圆,我也给她带点汤圆去,我们就过温暖如春的冬至节吧。她说只有现在的人们把冬至当节日,以前在老家只是在冬至准备过年的年货,冬至一过,年味儿就浓了。时光如水,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母亲到了四季花开的岭南,却依旧怀念曾经的岁月,怀念曾经到了冬至忙碌准备年货的情景,怀念冬至前后那白雪纷飞、玉树琼枝的山间美景,也许她怀念的是那曾经属于她的青春芳华吧。

共 37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大重要节气。到了冬至,就意味着白天会慢慢变长,天气也渐渐冷了,到了真正的冬季。全国各地,都很重视冬至,而且各个地域,都有不同的风俗。文章首先引用关于冬至的顺口溜简要介绍了这个节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详细描写了记忆中的一系列故事:在江边玩耍、昔日的艰苦、马援苦的由来,细腻的情节、优美的语言、古典的引用,给读者带来触动心扉的感受,其一是突出时代的变迁,另外也为了让当下的年轻人懂得珍惜今日的幸福。母亲做豆腐乳的片段,将文章推向了高潮,通过母亲对往昔的回味和热衷于做豆腐乳的场景,使我们感受到一份浓郁的乡情,从心底油然而生。对于家乡,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即便永远不在那里生活了,也总会不由自主地念起,这就是乡情的奇妙之处。文章从头到尾始终洋溢着浓郁的情感,字里行间纷纷展现出昔日的劳动、玩耍、生活场景,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及深刻的生活体会。文笔老练,字字含金,欣赏学习,力荐赏析。【丁香编辑:樱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木斯塘        2017-12-23 15:16:17
  一篇朴素的文章,娓娓道来,情感真挚,问好。
木斯塘
回复11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7-12-23 15:27:35
  谢谢林易峰老师鼓励!敬茶!
回复11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7-12-23 15:31:18
  谢谢木斯塘老师鼓励!敬茶!父辈们更乐于过冬至节。
回复11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7-12-23 15:41:11
  手机回复出错了,现在开了电脑回复,谢谢老师来访!
12 楼        文友:林易峰        2017-12-23 15:18:49
  真好,冬至节,吃饺子,吃汤圆,生活多么好。
回复12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7-12-23 15:29:00
  说真的,小时候没吃过饺子,只吃过汤圆。现在可以买速冻饺子了。谢谢林易峰老师再次留评!
13 楼        文友:林易峰        2017-12-23 15:20:20
  年货现在就开始办了,欢欢喜喜过大年了,哈哈。
回复13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7-12-23 15:44:09
  以前在乡下,冬至到了,大人们可忙了,熏腊肉、做豆腐、包粑粑等。谢谢林易峰老师来访!
14 楼        文友:天使的左翼        2017-12-23 15:25:15
  很耐读的作品,冬至吃饺子,办年货,迎新年。
天使的左翼
回复14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7-12-23 15:46:14
  是的,现在冬至到了,可以买过年的东西,以前在乡下,都是自己熏腊肉、包粑粑、做豆腐乳等。谢谢天使的左翼老师留评!
15 楼        文友:天使的左翼        2017-12-23 15:26:17
  乡村生活的画面,很美,喜欢。
天使的左翼
回复15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7-12-23 15:47:40
  谢谢天使的左翼老师鼓励!敬茶!
16 楼        文友:庄稼        2017-12-23 17:05:59
  阅读老师佳作,感受南方冬天美景冬至风情,感受冬日里岭南民俗民风,体会温暖的亲情,虽然数九寒天,却是温暖和谐温馨暖人。感谢老师带来这么好的文章,体会雪冬不一样的家乡情结,尤其母亲那种博大绵长的慈爱,更是给白雪皑皑的数九寒天一袭沁人肺腑的温暖。问好老师!祝您工作快乐!
回复16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7-12-23 18:44:26
  冬至前,江南有的地方已经下雪了,那雪景、雾凇让我想回老家了。看到白雪皑皑的景象,觉得年味儿渐浓。谢谢庄稼老师鼓励!敬茶!
17 楼        文友:庄稼        2017-12-23 17:12:15
  老师家乡的饮食真有特色,阅读美文,在字里行间品味诱人的美感,唇齿留香,跟随老师浏览岭南雪景,就像身临其境,好美!要是能亲自去到那里,在诗情画意的仙境,真正品尝一下当地的饮食风味多好啊!哈,想想都陶醉了!问好老师!祝您创作愉快,精品不断!
回复17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7-12-23 18:48:08
  老家在山区,以前交通不便,冬季就地取材,只做粑粑、豆腐,熏腊肉、腊豆腐,现在慢慢有人做饺子了。谢谢庄稼老师再次留评!
18 楼        文友:闰土        2017-12-24 08:20:59
  拜读老师美文,感受很深,字里行间都发出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感觉,地气十足,语言朴实耐读。
回复18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7-12-24 08:56:57
  谢谢闰土老师鼓励!敬茶!
19 楼        文友:乐歌        2017-12-25 20:12:16
  老师笔下的冬至节让人回味,温暖的故事很有年代感,文字功底了得,一篇美文,欣赏了。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回复19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7-12-25 20:40:29
  远离老家,对曾经冬至的记忆没有淡忘。谢谢乐歌社长鼓励!
20 楼        文友:江山娇        2017-12-26 10:02:47
  豆腐乳,折射出母亲的关怀。
回复20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7-12-26 14:47:03
  母亲离开老家,没有条件制作腊货,就只好做豆腐乳了。谢谢江山娇老师留评!
共 21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