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传奇小说 >> 【丁香青春】潘安的传说(传奇小说)

精品 【丁香青春】潘安的传说(传奇小说) ——美县令传奇


作者:孙巨才 进士,6592.5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98发表时间:2017-12-26 08:34:01
摘要:潘安在怀县(今武陟县)当了六年(公元283—289年)县令,深受百姓爱戴,给武陟县民间留下了很多动人的传说。

【丁香青春】潘安的传说(传奇小说)
   潘安在怀县(今武陟县)当了六年(公元283—289年)县令,深受百姓爱戴,给武陟县民间留下了很多动人的传说。
  
   一、巧计免皇粮
   晋太康四年(公元283年),怀县的原任县令因连续三年超额完成皇粮上解而荣升一级,成了县令的顶头上司。潘安则从任职四年的孟县调到怀县,担任了怀县的县令。潘安一到怀县上任,就发现县衙大堂之上满墙都是上司和朝廷颁发的嘉奖,各种簿册上银足粮丰,连年盈余,不由得喜上眉梢;但实际查对起来,才知道官府的银库和粮仓空空如也,比响晴的天空还要干净。他不耻下问,探问究竟。知情人透露说,怀县本来地廋民贫,收成不好;但县令好大喜功,只求升迁,为了多出政绩,就不管百姓死活,谎报丰年,加倍征粮,横征暴敛,不足之数,就以空数抵充。潘安听了此话,更加忧心忡忡。他微服出衙,深入乡村,访贫问苦,看到民有饥色,糠菜度日,食不果腹,叫苦连天,禁不住也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正在这时,因为怀县上报的存粮数量巨大,朝廷又给怀县下达了调粮进京的命令。这一下让潘安犯了大难,再一次向全县百姓摊派吧,实在不忍心残害百姓;不向百姓摊派吧,无粮往京城调运,违抗了圣命,县令要犯死罪;自己如实上报真情吧,也不可行,不等真情报到朝廷,顶头上司就会暗地要了他的性命。自己丢命还是小事,再换一个县令来,也难免不向百姓摊派皇粮,更使百姓雪上加霜;自己不说真情吧,无粮可调,也是冤死性命一条。潘安虽然才华超众,足智多谋,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也是思来想去,一筹莫展。他在书案上大大地写了个“粮”字,两眼直瞪瞪地盯着不动,绞尽了脑汁。
   潘安的夫人杨氏心疼丈夫愁眉不展,就给他端来了一杯热茶放到了书案之上,没料到潘安心不耐烦,一失手弄得杯翻水倒,把那个“粮”字淹了个一塌糊涂。杨氏埋怨他说:“用水一淹,你写的字就没有了。”潘安一听这话,马上高兴得蹦了起来,狂喜大叫:“好计好计,水一淹就没有了!”他立即研墨挥毫,向朝廷书写呈文,文中有“蒙圣上福泽,怀县仓廪丰足;然水火无情,怀县偏遭水灾,存粮已赈灾民,百姓齐颂圣恩”等语。他派出快马,飞报洛阳。
   潘安的呈文送到了京都洛阳,朝廷对此半信半疑,就委派钦差大臣来到怀县核验实情。潘安得知钦差大臣贪酒好色,就将他安置在豪宅花园之内,低声下气,殷勤供奉,晨昏两叩首,一日三问安。还投其所好,将怀县特产名酒“沁河玉液”源源不断地运到园中,供钦差畅饮;又将色艺双全的妙龄歌伎送到园中,陪伴钦差歌舞消遣。直弄得钦差大臣整日整夜沉醉在温柔乡里,晕晕糊糊,乐不思蜀。
   忽一日酒宴中,钦差大臣对潘安说:“圣命难违,总得实地查看一番。”潘安再三劝阻不过,就对钦差说:“今天已晚,但等明日。”
   当天晚上,潘安紧锣密鼓,预作安排。他首先给县衙的轿夫全部放了假,接着物色了一批身强力壮的贫穷乡民来充当轿夫,然后对这些轿夫进行了严格的培训。潘安对这些轿夫说:“钦差明日核验水灾,若勘察属实,则不再向百姓征粮,请诸位听从本县号令,为全县百姓造福。”众轿夫感激县太爷潘安为自己这些穷苦农夫谋利,皆躬身拜谢,诺诺连声,人人想妙法,个个献巧计,编排情节,反复预演,直至潘安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一直拖到了第二天的下午,潘安才恭请喝得醉醺醺的钦差大臣坐进了轿子。在潘安的指挥下,众轿夫快步如飞,霎那间把轿子抬到了沁河岸边。潘安唤醒了钦差,手指着波涛汹涌的河水,问钦差水势如何?钦差语无伦次地说:“不,不,不大。”潘安给轿夫使了个眼色,轿子就在河边团团转了起来。潘安刚等轿子停稳,就手指着满滩的芦花又问钦差,这里的水灾大不大?钦差晕头转向,醉眼朦胧,依稀望见风吹芦花,当作白浪滔滔,就说:“水势虽高过人,但没高过树,还不算水灾。”潘安急了,狠了狠心,就给轿夫打了个手势,众轿夫就将轿子径直抬到了沁河当中。潘安手掌一按,轿子就往下沉,潘安手掌一抬,轿子就往上升。钦差大臣刚开始还“啊不吃,啊不吃”地在水中乱闹腾,到后来被淹得神志昏迷,没了喊声。潘安这才吩咐众人把钦差大臣抬回县衙进行急救。
   钦差大臣被救得清醒了过来,看见潘安精心伺候在病床前,满头大汗,浑身湿透,正在为自己的安危尽心竭力,不禁流出泪来,衷心感谢说:“老夫不听贵县再三劝谏,方有今日之祸。多亏贵县搭救,日后定然不忘你的好处。”潘安伏地不起答道:“为了怀县百姓,下官陷大人于水火,幸蒙宽容,诚惶诚恐。大人忠诚圣命,赴汤蹈火,不顾生死,视察水灾,堪为百官楷模,怀县百姓要上‘万民折’,为大人请求朝廷褒奖。”钦差大臣顿时笑逐颜开,心有余悸地说道:“多谢怀县美意。怀县水灾真大,真大!”
   钦差大臣带着怀县百姓的“万民伞”和满满一车“沁河玉液”名酒回朝复命,这趟怀县之行使他名利双收。潘安也靠着钦差大臣的实查结论一笔勾销了怀县的亏空,还为怀县百姓免去了一年的皇粮征收。
  
   二、智取运粮船
   虽然潘安用巧计为怀县免去了一年的皇粮征收,但怀县仍然没有解决缺粮的难题。一到第二年春天,就有很多贫穷人家吃了上顿没下顿,搁锅无啥下。苦熬到了青黄不接的关口,饿死的人不断出现,逃荒要饭的老百姓更是比比皆是。潘安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就多次向上司呈文,请求拨粮赈灾。而上司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总是答复得非常好听,就是不把赈灾粮调给怀县。潘安为了解救燃眉之急,就带头发动有粮之人捐献口粮抢救饥民,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潘安只好和灾民同苦共难,每日用树叶和野菜充饥。
   有一天,县令潘安青衣小帽,㧟着大荆篮;夫人杨氏荆钗布裙,手拿剜菜铲。夫妻俩相伴走到城北十几里外的运粮河边采挖野菜。只见田野荒芜,树木光秃,柳叶被捋净,榆皮被剥光,能吃的野菜也被搜刮得难以寻觅。夫妻俩连连叹气,像大海寻针一样到处细瞅。潘安发现了一棵刺牙菜,不顾扎手,小心翼翼地连根拔了出来。杨氏铲了两棵黄黄苗,哼着小曲,如得珍宝。潘安拔了半把狗儿秧,念念有词,表功不已。杨氏深挖了一小片茅草,把几条白嫩的草根喂到了夫君的嘴里,潘安慢嚼细品,甜滋滋,香津津,一直美到了心窝里。夫妻俩虽然在野外日晒风吹,灰尘满面,倒也夫唱妇随,苦中有乐。两个人辛苦了一晌,只采挖了小半篮野菜,都累得满头大汗。杨氏心疼地为夫君擦去额上的汗珠,拉着他坐到了运粮河边的一个高岗上歇息。杨氏依偎在夫君的身边,手指着行驶在河里的官军运粮船队,撒娇地戏说:“你若能把船上的粮包搬上岸来,咱们就不用再挖野菜了。”潘安却一本正经地回答:“是呀,是呀,若是能把船上的粮食都留下来,整个怀县的老百姓就有救了。”
   采挖野菜归来,潘安愁得一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一闭上眼,运粮船上的粮包就在眼前晃来晃去,团团乱转。他狠拍自己发疼的脑袋,下决心要找出一个妥善的办法来,一个一个方案诞生,又一个一个方案否定,一直思考到雄鸡报晓,他才算完成了自己的周密策划。
   第二天一大早,潘安揉了揉布满血丝的双眼,在县衙前贴了一张大幅告示。告示上主要内容是:“明日起举办全县青年才艺大赛,获得前三名者各赏粮一石、九斗、八斗,入围前二十名者皆赏粮五斗。”值此粮比珠贵的时节,这个告示发生了非凡的吸引力,到县衙报名参赛者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很多官吏和百姓对此迷惑不解。有的人暗地埋怨说:“人都快饿死了,还搞这个花架子,恐怕县太爷的脑袋进水了。”有的人私下大骂:“这真是奈何桥上跳舞,断头台上唱歌,饿死鬼卖笑,死皮不要脸!”不管如何咒骂,也挡不住大赛按期举行。县衙前戏台髙搭,锣鼓喧天。靓女、帅男、美妇、壮汉轮番登场,竞相献艺;歌舞、戏曲、口技、杂耍琳琅满目,流派纷呈。潘安从中选出了二十名入围高手。
   潘安暗中派人打探,获得了有一批军粮船要从怀县境内通过的准确日子,就把这一天定为第二轮前三名决赛的日期,并发布公告,将决赛的地点迁移到了三县交界的运粮河码头,声明凡到场观赏的怀县百姓均有礼物相赠。
   运粮河是当时运输的大动脉,也是怀县北部的边界,北岸与两个县相邻,南岸属怀县境内,有一个非常繁华的船运码头,酒馆、饭铺、车马、客店一应俱全,平日里人来客往,车水马龙,十分热闹。到了决赛这天,更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动。决赛的高台面对着运粮河水,锣鼓铿锵,管弦悠扬,台前场地广阔,观众挤得满满当当。恰逢官军运粮船队通过的时候,台上的演出更是钩心摄魄,扣人心弦。船上的官兵不由得停下了船儿,齐齐朝台上望去,个个看得如痴如醉,不忍离去。带队主事的押运官在部下的再三要求下,只好同意停船靠岸,留下几个哨兵看守,其他官兵可以放假看戏。这些官兵上得岸来,除了看戏,遇上酒馆,岂能不喝几杯,都是听着音乐,饮着美酒,过上了云里雾里的神仙日子。留守的几个哨兵眼馋岸上的官兵饮酒取乐,也不甘寂寞,招呼酒保上船送酒送菜,个个也喝得酩酊大醉。歌舞演到夜暮时分,有个哨兵醉眼朦胧,船头小解,突然发现船儿只只都是悠悠进水,慢慢下沉,吓得大喊起来,运粮官兵全都惊慌失措,赶紧往岸上抢运个人财物和随身物品。正在这个紧急关头,怀县县令潘安指令县尉带领一大批怀县的兵快丁壮,团团围住案发现场,反复搜查,未见任何肇事凶手。押运官为了减轻罪责,苦苦哀求县令潘安抢救船上的军粮。潘安再三推辞不过,只好下令所有在场的看戏观众一律参加搬运。在兵丁的严密监视下,不大一会儿,不管是船上的,还是水里的,全部的粮包都被观众们抢运到了河岸上。这时的押运官吓得还没有回过神来,心甘情愿听从潘县令安排。潘安先让入围的前三名和前二十名选手得到了规定的赏粮,又给每个参与搬运粮包的观众发粮十斤,把两个布告的承诺全部兑了现。潘安对心神不定的押运官说:“值此饥荒时节,野外存粮,难保安全,水淹之粮,不能装船。不如就近运到官仓倒包整晒,然后再做计议。”押运官一听言之有理,连连点头称是。于是潘安就立即安排车马,连夜将所有粮包就近运入了官仓。
   过了两天,押运官督令运粮官兵修好了粮船,就赶忙来到怀县县衙拜见县令潘安,要求将原粮返还并协助运到船上。潘安满脸堆笑,连说别慌别慌,双手奉茶,请入上座,盛情款待,待如贵宾。押运官酒足饭饱之后,潘安笑嘻嘻地向他递过来了一纸公文,他只见公文上写道:“军粮运经三县交界,不料船漏粮沉,淹没于水中。怀县县尉带领兵快丁壮,及时赶到破案,反复搜查未果,疑为敌军奸细暗中破坏所为。怀县县令闻讯赶到善后,当机立断,组织怀县百姓抢救水淹之粮就近运入官仓。然而水泡粮胀,生热发霉,不能再充军粮。怀县为使军粮不损,有益军需,只好委屈地方,将霉变之粮即刻作为赈灾之粮下发灾民,甘愿将朝廷原拟调拨怀县之上好赈粮如数挪作军粮。”押运官看了,满头冷汗,忐忑不安。潘安微微一笑说道:“将军是如实上报、准备砍头呢还是天衣无缝、皆大欢喜呢,何去何从,悉听尊便。”押运官思来想去,最终还是觉得潘安此法可行,只好乖乖听从了潘安的指点,在那个公文上也签了自己的大名,军地两方同时联名上奏朝廷。
   这份公文到了京都洛阳,朝廷上下传看了一遍,都觉得无懈可击,言之有理,于是就按照潘安的提议批复了此事。二十多条船、五十多万斤的救命粮就这样留到了怀县,帮助怀县百姓度过了难熬的饥荒。
  
   三、举办教化院
   潘安在怀县(今武陟县)当县令时,有一次下乡巡视坐轿归来,路过县城西门外柏树森森的老坟岗时,发现有一个年轻女子正要在一棵歪脖树上悬吊自尽,他赶紧让轿夫落轿去救。年轻女子被救下后,潘安近前询问道:“你这女子家居哪里,叫何姓名,为何要自寻绝路?”年轻女子哭啼啼地说:“娘家姓康,乳名玉娥,两年前嫁与城西三里的李家庄李勇刚为妻。自己木讷老实,不善言语。婆母嫌没成色,百般挑剔。丈夫脾气暴躁,打骂不休。自己感到没有过头,因此来自寻短见。”
   潘安听了,十分同情,就叫玉娥坐轿,自己骑马,领着玉娥到了后衙,交与妻子杨氏好生解劝。在杨氏夫人的耐心开导下,过了两日,玉娥打消了轻生的念头,一时不敢回家,就在后衙住了下来。杨夫人喜得女伴,二人相处非常融洽,以姐妹相称,无话不谈,渐渐发现,玉娥本身也有一些毛病,别人问话,她反应迟钝,做起事来,丢三落四,缺乏条理。由此看来,家庭不和睦,一个巴掌拍不响,也不能全怨婆母和丈夫,玉娥也极需改正自己的缺点与错误。杨夫人就苦口婆心地教玉娥如何笑对老人,恭敬应答,如何做事有条有理,博得婆母欢心。如何审时度势,以柔克刚,讨得丈夫喜欢。玉娥悟性很高,大有长进。

共 16246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高度赞扬县令潘安一心为民的传奇小说,通过七大事件,对于潘安,读者都会有深刻的印象,他不畏强权,一心为共,巧设妙计,为民着想,是位非常难得而又很称职的父母官。一、巧计免皇粮:描写潘安在顶头上司上奏折大夸本县取得收成皇帝加派皇粮的情况下,为了免除百姓的负担,潘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全县百姓平稳度过难关。二、智取运粮船:潘安为了解决全县百姓的温饱问题,巧设妙计,截获运粮船,为百姓造福。三、举办教化院:为了彻底解决当地存在的家庭矛盾,潘安特设教化院,使大家明白家庭和谐的关键所在。四、立规娶女婿:为了避免类似“五虎”“七星”之类的事,潘安制定了一些规定,没有儿子的人家,也可以娶女婿,用现代人的观点就是“招人”。五、扮女擒色狼:潘安是著名的四大美男之一,由他扮女子,肯定具有独特的魅力,果不其然,妙计成功,为全县的女子除去了埋在心头的祸患。六、发起婚礼会:为了彻底解决当时存在的攀比之风,潘安特设集体婚礼,可谓是一举多得也,为很多穷苦人家,解决了大麻烦,也有利于社会安定。七、打赌斗风筝: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可潘安这位父母官,依然巧设妙计办好了“家务案”。七个故事,各个精彩,文笔干练,情节动人,欣赏学习,特此推荐。【丁香编辑:樱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229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21 楼        文友:樱雪        2017-12-30 07:59:21
  祝好老师斩获精品,非常棒。期待更多美文,祝老师天天开心,新年快乐!!!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21 楼        文友:孙巨才        2017-12-30 08:17:27
  感谢樱雪老师的关心与祝贺。祝樱雪老师笑口常开,新年快乐!
22 楼        文友:娇娇        2018-01-02 14:24:24
  祝贺老师作品加精!
娇娇
共 22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