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浅谈“理智”(随笔)
年轻时做事容易冲动,曾经因为对一件事儿的看法产生了分歧而闹的不可开交,一番争吵后头脑一热,于是轻率地结束了一段感情。
现在想来,当初的做法何其幼稚!两个人之间本就不存在感情上的问题,只怪当时年轻气盛彼此间谁都不肯妥协,以至于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竟然闹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即使后来消除了误解也冰释前嫌了,但终究时过境迁,每每回忆起总会生出一丝悔意出来。
对于这样的事儿,人们总能找到各式各样儿的辩词和借口,诸如年轻火气盛、头脑发热易冲动等等。仿佛一切过失和错误完全可以被“年轻”二字包揽一般。也是——总要找到一个貌似合理的解释让自己以及旁人理所当然地接受罢了!
人们常说“冲动是魔鬼”。好像在一本杂志上也看到过类似的说法,是说人在冲动时大脑的智商几乎等于零,理智是基本不存在的!
一位父亲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儿子下午没去学校上课,气急败坏的他拽过儿子就是一顿暴揍,直至打成重伤住院。事后才得知是自己的母亲带孩子去医院看病了——那天儿子一直在发烧,而他和妻子当时只顾忙着生意上的事儿,全都不在身边!
这位父亲但凡有一点耐心听听孩子的解释,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个清楚,就不会给孩子带来如此身心上的伤害。
理智真的是一个好东西,有它在人就不会犯糊涂,就不会情绪失控。理智能让人保持思考的能力,明辨一切人与事物的是与非、好与坏,知晓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如此便会避免一些情绪化的错误。
做事儿是这样,做人也是如此。常听有人说起“别看只见过某人一两次面儿,但他人品行如何如何!”对有些人“独具慧眼”的能力我不表示任何的怀疑,但这种盲目的认知方式却是丝毫不敢苟同的。人与人之间的密切交往是从根本上互相增进了解的基础。“窥一隅而否全局”,仅仅凭一两件小事或是相互间肤浅的接触便来给一个人、一件事儿定性,显然是有失公正的,既偏执也没有道理可循。
世人身上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便是此理。人在不理智的情况下只会放大别人身上的缺点,却极易忽视对方身上的闪光的品质,只有通过深入细致地充分了解,才有可能理性全面地对人做出正确的评价。
一个人不负责任的言论虽然只代表你自己的观点,但却忽视了无形中对周围人群认知上的干扰。虽然我愿意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面对一些人和事儿的时候都有着自己理性的判断力,但总有一部分人他的思维方式具有天生的惰性,他们习惯了人云亦云的盲从,所以很少去主动的思考。
记得曾听有人说过这么一件事儿,事件中的男人常年在外打工,女人在家带一双儿女,日子虽然清苦但一家人过得很有劲头儿。一次男人回家刚走到村口便遇到一个熟人。这人神秘兮兮地叮嘱男人以后尽量少出门,看好自家后院儿……男主人多了心,活儿也不做了整日耗在家里,先是跟踪、监视、拷问,后来居然发展到了拳脚相向。不堪忍受的女人一气之下带着一双儿女离家出走,好好一个家庭就这样散了!
姑且不论这个所谓的熟人他的目的为何,我们暂且理解为是善意的提醒,或者就是一句单纯的玩笑话,但是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或许本来就没什么事儿,殊不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只为随意的一句话却让一个男人丧失了理智和判断的能力,最终落得个妻离子散的下场。
事实上,很多激情犯罪都是一时冲动而酿成的苦果。凡事当“三思而后行”泡一杯清茶,做一下深呼吸,静下心来清空全部负面的东西,将所有事情捋顺。“心无内鬼,何来外贼”?很多时候真正伤到自己的并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而是自己那颗缺乏理智的躁动的心!
高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让人们像是上满弦的钟表,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负担、复杂的环境以及过度的需求让人们身心俱疲。但是愈是如此我们更需要保持一份心灵的静谧,一个淡然的态度,一种理性的思维。
不求有多大成就和作为,只为一生平安、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