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心】一块豆腐(随笔)
“五更起早磨豆子,一把汗水一瓢浆。莫道人生无美好,全在鲜滑白嫩间。”从古至今,豆腐一直都出现在平常百姓家的餐桌。豆腐多么普通,在平常的生活中不会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一丝的涟漪,普通到你可以忽视它的存在,但久而不见,才觉得生活中不可以少了它,久而不食,才知道是可以那么那么想念。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真正美好的东西,都在平常的生活之中,只有经过短暂的分离,才知道自己对它的深深眷恋。
明代诗人苏秉衡有诗:“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尽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百沸汤中滚雪花。瓦缶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誰知得?多在僧家与道家。”一抔黄豆,再经历了粉身碎骨,历尽了千番磨难之后,最终与卤水相遇后,把自己固化,变成了豆腐。黄豆将它的一切都奉献出来,然后成就了豆腐的晶莹和清白。
这种精神又何尝不令人敬佩呢,将自己的一切一切都奉献出来,只为那最终的结果。
豆腐方正,清白。有人云:为人之道,须知豆腐。清白方正,可荤可素。豆腐切之成型,工整厚重。细加观之,又如白玉无暇,晶莹剔透。但反之,豆腐又极易破碎,实为外表风光,内心脆弱。他就好比那成功的花朵,不仅外表明艳,令人惊羡,而且内心也柔软无比,就给人们无限的温柔。当内心与外表都一样美丽,一样光荣时,那么这一切便也就完美无缺了。
豆腐又极其的随和。煎,炸,蒸,煮任你塑造;香,咸,酸,甜随你改造;苦,辣,臭都能够以身相许。豆腐仿佛对一切都怀着包容和关怀,就像母亲一样包容你一切的过错。即便是配上燕窝,鱼翅,又怎样?即便是搭配白菜,青菜,又怎样?不还是依旧不变如初,依旧有这自己最美的味道和最好的展现。
豆腐还非常的亲民。朱自清曾在他的《冬天》中描写过豆腐,“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温暖而惬意,这也许就是我们普通所向往的生活,而这最美好的时刻又怎能少的了豆腐呢?
在那些肉类极其贫乏的年代,豆腐就是人们生活的必备。上到八十的老人,下到妇孺儿童,谁又能够离得开豆腐呢?可以说豆腐早都已经深深地刻到我们深深的脑海记忆中了,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豆腐随和,可塑;豆腐方正,清白;豆腐柔软,坚贞;豆腐包容,亲民。这不就是我们民族所倡导的民族精神吗?
我敬佩豆腐,我爱豆腐。也许生活的改变,就始于一块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