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雪】暴风雪里的军人脚步(征文·散文)

绝品 【流年·雪】暴风雪里的军人脚步(征文·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7730.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167发表时间:2017-12-28 09:28:14

【流年·雪】暴风雪里的军人脚步(征文·散文) 江南,这是一个没有雪的冬天。
   和煦的阳光穿过松树枝头,从明净的落地窗透进来,照在母亲稀疏花白的发上。母亲斜靠在病床上,我和父亲围坐在她的身边。
   母亲望向窗外,她在等着一场雪,一场铺天盖地的雪。十六岁从军,她把最好的青春年华给了北国海滨。她喜欢北国的雪,喜欢飘飞在原野里精灵般的雪花。她常常说起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与战友们围炉夜话的情景。那北国的雪,在她的回忆中、在她的情怀里,早就有了童话般的诗意。
   多少年后,回到江南故乡的她,鬓间有了如雪的发。气候温润的江南,冬天再也遇不见一场像样的雪。前年的冬季没有雪,去年没有雪,今年还是没有雪。
   窗外,阳光灿烂。室内,温暖如春。三个曾经的军人,围坐在空调房内,聊起了北国的戎马岁月,聊起了日日思念的久违的雪。
  
   一、母亲讲的故事
   十七岁那年,从军政大学毕业,我随三野的部队到了胶东海滨。部队驻守在海防线上,我们几个女兵就住在老乡家中。
   那天,我们去海防哨所巡诊,海上起了大风。冬天的海风凛冽刺骨,在海面上掀起一阵阵巨大的浪涛。与夏日的海浪不同,冬天的海浪更有气势和力度,它们砸向岸边,将岸边的薄冰砸碎,然后又抛向空中,落地的海冰顷刻间被冻住,仿佛海滩上洒下一地珠玉。即使在这样寒冷的冬季,海天间的精灵——海鸥,一样倔强地飞翔。就像我们这些来自江南大城市的女学生们,放弃优越的生活,凭着一腔热血,开始艰苦的海防军旅生涯。
   第一次来到冬季的海岸,我们欣赏着不曾见过的北国风光。巡诊归来,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海天一色,仿佛一块巨大的深蓝色绒布,映衬着白蝴蝶一样的雪花,在海天之间翩翩起舞……我们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停下来观看。
   雪越下越大,医疗小分队离开海岸,走向丘陵里的渔村。
   天渐渐暗下来了,漫天飞舞的雪花,将原本清晰的丘陵遮蔽得朦朦胧胧,若隐若现。我和战友小姬原本是大城市里刚刚毕业的女学生,行军的速度哪里赶得上那些久经沙场的新四军老战士?加上贪玩,我们渐渐地掉队了,最要命的是,我们在大雪天里迷失了方向。
   在一片洁白的风雪中,我们背着枪,斜挎着卫生箱,又冷又累,又饥又渴。大海边上那点小资的诗意火苗儿,早被冷酷的冰雪浇灭。不知走了多少路,天黑了,我们还在风雪中跋涉。暗夜里,远远的狼嚎声,让我们感到既害怕又绝望。小姬带着哭腔问我,我们不会冻死在山里吧?我想广州的妈妈了。我没有回答她。我比她早参军一年。我的四叔是南京城里的地下党,在我还是个小丫头的时候,他就教我唱过《山那边有个好地方》,那个好地方就是延安。我参军不仅仅是热情还有信念。我要拿出大姐姐的样子,装得比她坚强。
   又在跌跌撞撞中攀过一座小山后,我们忽然发现山下的谷地中,有灯光闪亮。原本,我们已经筋疲力尽了,此时,又来了精神。我们摸进山下小村子的时候,那盏闪烁的灯不见了。黑暗里,风卷起雪花,像鞭子一样抽打人的脸,狂暴的风雪肆意扫荡村里的街巷,撞击人家的门窗,摇动光秃秃的树梢,发出怪腔怪调的嘶吼。我们在村头连敲了好几户人家的大门,敲了许久,一点反应也没有。风声太大,里边的人听不见。
   我们又一次陷入绝望。站在一户人家的门楼下,躲避了一场风雪。等风停了,雪小了,我们毫无目的地向村里走去。转过一条小巷,我们惊喜地发现有户人家的门板后透着一缕灯光。
   我立刻上去敲门:老乡,开门!老乡,开开门。
   许久,传出一个苍老的女声:不能开门,俺家没有人。
   老乡,你不是人吗?我大声地问。
   俺家没有男人。里边的人回答。
   我和小姬忍不住笑了:老乡,我们是解放军,是女兵。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从门里探出一个老妇人的头。她仔细看了看我俩的脸,一脸的惊喜:真是两个大嫚。解放军同志快进来。她伸出两只手,一手一个把我们拉进了家门。
   刚一进屋,大娘就招呼:快上炕,咱家里的火炕暖和。哎呦呦,看把两个姑娘冻的。她拿了被子铺到炕上,捅开灶门执意要为我们烧水洗脚,又拿出了准备过节用的枣子、花生要给我们吃。
   小姬说:大娘,我们有纪律,不能随便要老乡的东西。
   大娘不乐意了:我家老头子和儿子都在咱们队伍上,我是他们的老婆、老娘,在我这儿你们的那个纪律不好使。
   大娘,逼着我们洗了脚,吃了东西。她也收拾了纺线机,上了土炕。一直到午夜还没睡,她是在织土布纺线。大娘上了炕,把我们一手一个搂在怀里唠家常。她说,你们这些孩子,放着好日子不过,跑到俺这穷山沟里干革命,遭罪了啊。你们的妈妈知道了,该多心疼呐。唉,我也是啊,打鬼子,把老头子送到队伍上;打反动派,又把儿子送去了。我一个老婆子在家里,心里也苦呢。不过,解放了,咱们的好日子,就要来了。
   这个北风呼呼的雪夜,我们母女三人,流了许多泪,说了很多话。这位素昧平生的胶东老大娘,她的爱,如春风一般,吹去了我们心头的暴风雪。
   第二天,天放晴了。一早,我们就与大娘告别,去寻找自己的防区驻地。临别,我们要把粮食袋里的五斤小米留给老大娘,但她说啥也不要,倒给我们每个人的口袋里塞了两只熟鸡蛋。她说,你们这些队伍上的孩子,都是我的亲闺女。
   等我们走上了山顶,还看见老人家站在自家门口,向我们挥手。几十年过去了,胶东老大娘的真情,我也一直没有忘记。那里的老百姓真是好啊。就像是自家的亲娘
   母亲的故事讲完了。她侧过头来对我说:儿子,有机会回老家,带上我孙子一起去,替我看看胶东的老乡们。打江山、坐江山,靠的不是勇力,是民心呐。
  
   二、父亲讲的故事
   抗日战争那会儿,咱们家乡是个游击区。小鬼子来了,烧杀抢掠,是什么坏事都干。给小鬼子折腾得没有办法,乡亲们都躲进了山里。
   我十五岁那年,家里来了八路军。等到队伍开拔时,我就跟着跑了。不当八路,在家也没法活啊。
   转过年,就是除夕。我跟着几个老兵,上山打了只野猪,捉了几只山猫,还弄了些山货准备着过年。当年的八路军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再苦再难,都乐呵着呢。政委说了,鬼子过年,我们也得过年。
   我们正准备着过年呢,黄昏时候,天上飘起了大雪。这雪花开始是稀稀落落的,后来就越来越大,纷纷扬扬地在空中飞舞,铺天盖地地挂上枝杈、遮住道路。傍晚的时候,起风了。
   我们几个小兵正准备着年货呢,集合号吹响了。
   队伍集中在山神庙前,团长发话了:同志们,看见了吧,老天下雪了,这是给咱提供掩护呢。这个除夕咱们下山打鬼子去,把炮楼给他端了,回来再过年。大家说好不好啊?
   好!听说要下山打鬼子,大家那个兴奋啊,喊得嗷嗷叫。
   队伍迎着风雪出发了。冷飕飕的西北风,摇动着山路边上的白杨树,发出尖锐的嘶鸣,吹得人睁不开眼睛。我们把枪横背在身后,两只手可以揣在袖筒里取暖。队伍在夜幕里,向着山下的平原疾行。
   踏上平原,队伍就进入了敌占区。也不知走了多少路,队伍慢慢地停了下来。侦查员报告:前边有条三十多米宽的大河,河上结了薄冰,站不住人。我们侦察过了,上下游五里内都没有桥。
   这时候,政委从后边走上来了。他接过一个战士递过来的“三八大盖”步枪,用力朝冰面砸下去,一下就砸开个冰窟窿,他将枪刺朝下探了探水深。然后转过身来,低声命令道:共产党员站出来!看着我的样子做。他很快脱了身上的衣服,用绑腿将它们捆起来,顶在头上,噗通一声跳进了冰河。他一手托着头顶的衣服,一手用枪托破冰。很快,冰河里冒出血花,冰块在他的身上划出一道道血痕。营长、连长、共产党员们跟在政委身后纷纷跳进了水里,用血肉之躯,为部队在冰河里开路。
   我也跟着跳了下去。那个冷啊,直钻骨髓。那个疼啊,好像千万根钢针扎进了骨头缝。
   部队上了岸,借着风雪和暗夜,一路隐蔽前进。
   午夜,我们摸进了敌人的炮楼,在内应的接应下,不声不响地端掉了敌人城边上的三个炮楼。接下来部队一鼓作气,用刺刀和手榴弹开路杀进了县城。正准备着过年的鬼子和伪军,被我们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一个团的八路军会在除夕夜下了山。枪声、爆炸声很快响彻了小小的县城。敌人养马的草料场被我们点燃了,敌人的弹药库被我们炸爆了。城里燃起熊熊大火,照亮了半边天。城里的鬼子和伪军大部被歼灭,剩下的一小股鬼子,躲进一座坚固的炮楼里负隅顽抗,死不投降。他们一边殊死抵抗,一边向周围的鬼子据点呼喊救援。
   那时,我军没有重炮,没法攻坚。四周据点里的鬼子,开始向县城增援。团长下令带着缴获来的米面等战利品撤退。
   这次再过河时,比较顺利,河水已经结了厚厚的冰层。部队很顺利地过了河。当我们就要上山撤回根据地时,侦察员报告:前来增援县城鬼子的快速骑兵就要追过来了。
   情况紧急!团长下令:二营和特务连跟我在山口布阵阻击,政委带一营、三营带着缴获的年货上山。下达完了命令,团长拍拍政委的肩膀,笑呵呵地说:老哥,这些白面粉你是一两都不准少啊,我可答应了乡亲们,今年过年村里每个人都能咬上口白馒头。
   二营长说:团长,你也跟着撤吧。有我在,保证不让一个鬼子上山。
   团长甩了一下胳膊,冲着二营长吼起来:放屁!老子在县城打了个窝囊仗,没过瘾。怎么着,你要赶我走啊?山上的老乡都没转移,鬼子来了。老子不在这钉着,出了大娄子,你替我扛啊?扛得住吗?
   没有多久,团长就带着二营和冲过来的鬼子接上了火。正当双方打到胶着状态的时候,四下岩壁、山坡上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和松木土炮的轰鸣。刚才还哇啦哇啦鬼叫着冲锋的小鬼子,一下子惊呆了。是政委带着一营、三营和四乡里的民兵增援来了。
   小鬼子顶不住,跑回县城去了。
   团长、政委,带领我们和乡亲们过了一个胜利年。咬上了白馒头的老乡们那个乐啊,用麦秸扎了两条草龙舞动了好几天。
   父亲说,战争年代的干部和现在不一样啊,困难的时候,生死时刻,他们都站在前面,他们带的队伍,那都是嗷嗷叫,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三、我讲的故事
   我们尖兵班到达宿营地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从早上六点钟出发,我们已经在漫天飞雪里跋涉了十五个小时。真是又累又饿,人困马乏。
   草原上的暴风雪,和城市里的不一样。举目四望,千里大地无垠空茫,无边无际的原野,一片幽远灰蒙,只有狂风在耳畔呼啸,这飞旋着的风,把天空中的雪搅合成一股股气浪,吹打得人左右摇摆。这气流打在人的脸上,就像是钢针扎进肉里一样的痛。狂舞的风,不时地卷起旋涡,将地上的积雪吹起来,从人的裤管底下钻入人体,真是凛冽刺骨啊。风雪一体,挟裹着地上的沙尘、草茎一起飞扬,堵得人喘不动气,睁不开眼。
   这时候,我开始想家了。想象着家中煤炉的温暖,那从大块无烟煤上腾起的火焰,一直在我眼前飘动。
   好不容易,我们走近一座小小的村庄,仿佛在大漠里千里行军看到一片绿洲,在汪洋大海里行船望见了港湾。一夜默默行进的队伍里,有了说笑声。我们准备到村里去找房子,给大部队准备宿营,也好在村头给自己找个房间,避风取暖,美美地睡上一觉。能有一张木床,或者能睡上老乡家的土炕,那该是多么幸福啊。
   这时候,背在报务员身上的步话机响了,首长指示:部队要遵守民族纪律,不能在蒙古族村庄中夜宿,不许打扰蒙古族老乡。尖兵班继续前进,向东前行十公里。军令如山倒,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没有办法,白白高兴一场。副连长带着我们小分队,继续裹进风雪里。
   身上背着背包、冲锋枪、子弹带、米袋、挎包、水壶,还有四颗手榴弹,怎么也有六、七十斤吧。那时,我也只有十七岁,虽然也算是一年军龄的老兵了,但在家里也只能算是个半大孩子。现在城里的九零后们在我这个年纪大多还在读书,或许还会在妈妈怀里撒娇呢,可那时的我,正负重行走在边陲的暴风雪里。作为一个小兵,我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和意义。但我知道这是在执行任务,是在履行一个军人的职责。只要祖国需要,再苦再累都值得。
   我们在雪原上行军,其实并没有路。确定前进方向,全靠挂在副连长腰间的指北针。我在队伍里环顾四野,除了风雪单调的嘶鸣,天地间是一片死寂。飘飞的雪花,在暗夜里就像是一条条掉落的黑毛虫,一开始还能感觉到它咬人的疼痒,时间久了,脸和手渐渐变得麻木。
   又跟着小分队摇摇晃晃地走了许久,好不容易摇晃到了又一个村庄,已经是下半夜了。副连长说,这里要给大部队住,我们尖兵班还得继续前行五里。还要再在暴风雪里走五里路啊,我听了,脚下一软,就势摔倒了。
   怎么回事?副连长大声问。
   报告副连长,我实在没有力气了。我小声回答。

共 685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我”是17岁的母亲,15岁的父亲,17岁的作者自己。某日,作者和父亲照顾病重的母亲,三个人一起回首起那些与风雪相关的时光。三个故事,三个故事中的他们,是那么年轻,母亲和战友与暴风雪搏斗;父亲在团长的带领下,趁着除夕雪夜,去袭击了鬼子;“我”在副连长的带领下,雪地行军。相同的暴风雪,不同的时光,不同的他们,在此刻的回忆中相聚,作者从父亲母亲的话语中,方才领悟到曾经认为缺少的爱,是那么深沉。作者对母亲所说的:“娘,我爱你!”是如此的直白,又如此的厚重。对于作者来说,父亲,母亲的离开,就像他生活地的无雪冬天一样,他唯有面对。此刻的书写,是为了一份爱的传承,对于自己像父母爱着他一般,他如此深爱的家人们。 今年是一个暖冬。是此文的收尾。暖,对应的是暖,也是空。冬,之后必然是春。《暴风雪里的军人脚步》,走在往日时光里,亦走在他的未来里。一步,一步,敲击在我们的心上。具有厚重意义的文字,倾情推荐给大家!【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2280033】【江山编辑部·绝品推荐20180306第1001号】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8-03-06 23:29:34
  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第73篇绝品!
   祝贺流年,祝贺二哥佳作荣登江山绝品榜!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11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3-07 22:26:42
  雪,非常感谢社长厚爱。江山、流年给了我一个写作的平台,这个正能量的地方,这个温暖的团队,给了我很多激励和鞭策,我会继续努力写下去。感谢江山。感谢流年。感谢许许多多关注我,支持我的朋友们。
12 楼        文友:无粮        2018-03-07 01:32:44
  军人自有军人的爱,先爱国,后爱家,最后爱子女。且把爱深藏在冰雪里,冻其身,寒彻骨,练其志,人才感到雪夜孤灯的温暖,党员的舍己为人,官爱兵的情怀。佳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满满的正能量。学习欣赏了。
不在意自己是否会崛起,只在意自己是否会堕落。
回复12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3-07 22:29:27
  无粮先生,谢谢您的关注。您是一位诗人,跟评都写得那么诗意,让人读了那么暖心。恭祝春安。
13 楼        文友:小金子        2018-03-08 00:40:48
  朴实、厚重、致敬!真不愧是绝品!
胸怀天下锦绣,写锦绣文章!
回复13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3-08 21:01:56
  金子,谢谢你。
14 楼        文友:柳丝织雨        2018-03-08 09:09:55
  作为一个从军二十载的老兵,看完此文我感到无比震撼。今天的温暖生活,是前辈们战风雪严寒换来的,应该倍加珍惜!
   向革命前辈致敬,向战友问好,并祝贺再登绝品榜!
回复14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3-08 21:03:09
  向老兵致敬!只有当兵的人才知当兵人的心。
15 楼        文友:风逝        2018-03-09 08:40:17
  一个家庭中不同时代的三个年轻军人在暴风雪中的故事,展现了人民子弟兵不一样的情怀,让人感受到了军人对祖国对人民那感天动地的大爱。作者选取特定的环境中去展示一代代军人的甘于牺牲勇于牺牲的精神,朴素的叙述没有煽情却情感充沛,动人心扉。向这些军人——我们民族的脊梁致敬!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15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3-10 10:55:32
  风,谢谢老乡的帮助和校对之功。这是一篇怀念父母的文字,也是对那个与父母在一起的最后那个冬天的记忆。陈老总曾感慨:创业艰难百战多。我们的国家现在日子好过了,但年轻人也开始追求骄奢的生活。我们这代人承前启后,有义务告诉他们今天之前,先辈们是怎么战斗生活的。谢谢您的美评。
16 楼        文友:江山绝品评议组        2018-03-09 14:57:42
  缅怀峥嵘的岁月,翻晒珍贵的记忆,成就了一篇直抵心灵的怀念双亲的文字。品读美文,追寻着暴风雪中军人的足迹,回望了一个军人之家的军旅生涯,感动于一家人戎马岁月里演绎的一个个精彩的故事:雪夜孤灯下的暖意,父亲与战友里应外合端掉敌人炮楼的战况,“我”与战友同甘共苦爬兵卧雪的切身经历……如影再现的一个个场景泼墨成了诗意的画卷,让人从中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甘于牺牲、不怕困难的精神和以天下己任、爱家报国的情怀。力荐赏析。
回复16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3-10 11:09:24
  谢谢江山文学给予我的这项荣誉,谢谢这段诗意的文字。对于父母的逝去,我不想写那些悲情的文字,因为他们都是经历过血与火的战士,纪念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继承他们的遗愿,让他们为国为民的精神得以传承。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将自己的青春芳华,贡献给祖国。纵观历史,一个国家的败亡、一个民族的衰落,根本的原因是丢掉了最初的进取精神,在骄奢淫逸中,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不知不觉地走向了消亡。我想,一个以作家自诩的人,必须站在一个精神、道德、人文的高度上,让自己的作品给读者以正能量,必须有文以载道的精神。如果你的文字不能给人以美感、不能激励人上进,不能有光明的指向,那还是不写的好。再次谢谢江山文学编辑部的朋友们。
17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8-03-11 09:11:27
  军人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最艰苦的地方,向现役军人和复员退伍军人敬礼!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7 楼        文友:江凤鸣        2018-03-12 16:21:09
  问好武戈老师,春安!
共 17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