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言
五年前,湛庆民在张洼村筹建纺织工业园时,就亲口对张洼村的村民郑重许下了诺言:“只要有我庆民在,全村不能有一户吃不上饭,不能有一个孩子上不起学,不能有一个人看不起病。”
起初,村民并没十分当真,这空口无凭说大话吧,天底下哪有恁好的事?说出的话泼出去的水,中不中,关键还得看行动,是不?
公司建成开业的那天,湛庆民邀请张洼村全体村民参加庆祝仪式,并根据摸底排查情况,他当场立下军令状,与贫困户签了托管式帮扶协议。仪式上他还掷地有声,承诺对张洼村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贴八十元,对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一百二十元,对考上大学的学生每人发助学金三千块。
“嘿嘿,托管式帮扶是个啥玩意?咋帮扶?”
”嗯嗯,协议不过是一张纸,能管啥用?到时公司赚不了钱,他能自己掏腰包?”
“是啊,话好出口,事难做!忽悠谁不会,吹牛皮又不上税。”
一时间,村民七嘴八舌,众说纷纭……
村支书耐心解释说:“这个吗?大家别妄加议论,日久见人心嘛。我看湛庆民心里装着咱百姓,是个能干事,会干事的人,他承诺的话。一定能兑现。”
好日子过的快,一晃五年过。当初湛庆民信誓旦旦的承诺兑现了吗?
县上的调研组刚到村口,就有村民围过来。说起此事,村民们个个竖起拇指,说:“兑现了,从没有间断。嘿嘿,没想到啊,比承诺的还要强,还要好!”
心生欢喜的村民,止不住心头暖心的话,滔滔不绝……
“前年,湛庆民来俺村走访,见八十岁的孤寡老人张一水无人照顾,生活不能自理,他说我愧疚啊,这都是我的错,没尽到心啊!那天,他还当场安排人员把张一水老人接到工业园,一切吃住全包揽。”
“他为了从根本上帮助俺村的困难村民能早日脱贫致富,采取了‘三个一’安置办法,就是公司优先招用俺张洼村和乡镇辖区内其它村庄的贫困户,大约有八十多名贫困村民被特招进厂去务工,月工资底薪定在两千八百元,根据公司效益情况实行上不封顶。”
“嗨,公司还成立了由三十二名困难村民组成的装卸队,把工业园一些日常装卸零活承包给装卸,这都连续几年了,人均年收入三万多。嘿嘿,俺那口子还是装卸队的成员呢。”
调研组的同志问:“那,村里贫困户家庭年龄偏大的村民咋办?”
“这个嘛,湛庆民说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年龄较大,干不了重体力活的村民都安排进厂干一些力所能及的轻松活,要么去食堂帮厨,要么就是去打扫卫生,或从事厂区绿化美化等工作。他说的好,做的比说的更好。仅此项工作安置了三十多人,每人月收入一千六百元以上,实现了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目标。
“村民张重生的小女儿张朵朵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去年做手术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湛庆民得知此事,亲自去医院看望并慰问,当场拿出两万元现金,感激的张重生夫妇泪眼婆娑,还一再道谢呢。”
“真扶贫,扶真贫,让俺村里这些贫困户一年就脱了贫,真是好样的,这样的好人俺稀罕!”
……
整整一个上午,县上调研组的同志没能走出张洼村,说起湛庆民,热情淳朴的村民满脸自豪漾满笑,你一言我一语,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调研组的组长深有感触地说:湛庆民办企业反哺村民,把扶贫攻坚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心里装着老百姓,彰显着大义担当。扶贫攻坚,践行诺言,是个值得宣传的好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