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以往被无情地覆盖(散文)
月光慢慢地爬上树梢,她仍然坐在院子里,月光如一个幽灵,在悄悄窥视她的容颜。她正在听贝多芬的月光曲,她在想音乐里,贝多芬是借助怎样的语言来表达音乐所描述的意境的?1801年,这是他献给朱丽叶坦•桂察蒂的,这位朱丽叶坦比贝多芬小14岁,是一位伯爵的女儿,他对她一见钟情。后来女伯爵爱上了另一个男伯爵。
她坐在那里听着月光曲,感觉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正洒遍了银色的光芒。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这一阵风吹过来,她的心被风吹动,她明白乐曲舒缓的部分,表现了月光下的大海,似乎一切都很幽静。她想起了丈夫,她的心里就泛起一阵酸楚,她其实不想要那么多钱,只想要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夜色迷离,无法来描述你。忧伤如一阵风吹来,使泪水模糊了眼睛。
贝多芬在皮鞋匠那里为什么弹完一曲要再弹一曲?盲姑娘为什么仿佛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光粼粼的大海?这是温馨的关爱,他要用月光曲子来抚慰她残疾的心。
前段奏鸣曲中包含着贝多芬至深的感情,是患有耳疾的音乐家用心和灵魂谱写而成。它将这曲献给自己的第一位恋人,意欲娶之为妻的桂齐雅蒂女伯爵,然而当他们分手时,他是多么的悲哀无助。
琴音轻推慢陈,如倾泻一地的月光,缓缓移至心房,照亮了那些许久不曾碰触的角落,勾起回忆翩翩。她想起与丈夫的恋爱,她那时以少女的心倾慕他爱恋他,恋爱中她很幸福,爱的情愫也在他的心中滋生。她最爱鲜花,尤其爱红玫瑰,含苞待放的红玫瑰,像一颗熟透的大红灯樱桃,浪漫而高贵。最重要的是她当时正处在恋爱的热烈浪漫之中。丈夫是个英俊高大的男人,见到她,总是有一脸灿烂的笑容,这很吸引她。
在她满二十四岁生日的时候,丈夫送给她九朵红玫瑰,红玫瑰那时是爱的使者,红得美艳娇羞。红玫瑰陪着他们走过了春夏秋冬,她想像那个美丽动人的时刻的到来。那一天真的到来了,为了她,丈夫不顾父母的反对,在婚礼现场布置了几千朵红玫瑰。她感觉非常幸福,流下了欢喜的泪水。
她渴望丈夫的归来,她坐在大椅子上,望着晴朗的天空发呆,她上次和丈夫的见面很奇怪,他没有想像中的激动,没有给他拥抱。他很平静地坐在饭桌的那头,仿佛过去的恩爱时光,都被一阵什么风掠得干干净净。
她看着他漫不经心地吃饭,很轻淡地叙说分别后的种种情况,她投过去不信任的表情,他对她的表情视而不见。夕阳从窗外斜照进来,她在想往事正被无情地覆盖。还不到一个小时,丈夫就起身要出门,他说有事先约定好的重要的事情要办。多少天她一直在等他回来,可是他连个电话都没有。现在他创业有成,家产千万贯,回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
曾经的相处中她倾注了所有的爱,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刚才月光都很幽静,现在乐曲渐强的部分表现了微云的出现,幽静被破坏了。乐章进入第二章,她在回忆从前的幸福温婉,并在预感着什么。
贝多芬在经历情感波折后创作出来的钢琴奏鸣曲,德国的路斯维希听后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经受着失恋和耳疾带来巨大的痛苦的时候所作。月光曲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那支叹息的主题调融入了他的耳聋疾患,忧伤的思绪,表现了忧郁、哀诉和痛哭,对失恋沉痛的悲哀和暝想的的柔情,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和阴暗预感的精神状态;第二乐章表现了那种爱情回忆的甜梦,也是在憧憬未来的蓝图;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乐曲高亢的部分描述了汹涌澎湃的大海,表现整个世界充满了风浪。她想她的人生像这乐曲一样,可能走到了第三乐章。
她怀着忐忑的心情走到的话机前,拨通了丈夫的手机,丈夫说他很快就会到家。她的心又一下子恢复了平静,把乐曲调到第一章,她认为这部作品最美丽的,便是第一乐章,让人想起美好的月光。
她来到二楼,仿佛听到丈夫的骄车在楼下停下来的声音,她连忙从窗户探出头,突然一部红色骄车蛮横地冲到丈夫的车旁,把她丈夫挡在了车里。她听见一个青年女郎命令她丈夫的声音……
两辆轿车都走了,这时乐章又演奏到第三章,她的心悲伤着破碎了。天空乌云密布,海上翻起一排排巨浪……她把自己埋进被褥里,放声大哭,她望着那只空空的花瓶,不会再有幸福,玫瑰也不会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