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故事】“怀都烙馍”有故事

精品 【故事】“怀都烙馍”有故事


作者:孙巨才 进士,6603.1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54发表时间:2017-12-29 08:37:36
摘要:武陟曾被刘秀定为战时首都,称为怀都。武陟人两千年来一直把烙馍作为日常主食,独具地方特色,被誉为“怀都烙馍”。提起“怀都烙馍”的来历,还有一个趣味横生的故事哩。

武陟曾被刘秀定为战时首都,称为怀都。武陟人两千年来一直把烙馍作为日常主食,独具地方特色,被誉为“怀都烙馍”。提起“怀都烙馍”的来历,还有一个趣味横生的故事哩。
   刘秀在怀都(今武陟)扎下大本营,在怀宫中发号施令,派遣十一员大将围攻洛阳。时值酷暑,赤日炎炎,如蒸似烤,热得人都喘不过气来。前方战事紧急,后勤供应极为困难,天热火燎,饭馊馍霉,前线将士难以下咽,勉强吞下胃去,则免不了腹疼肠鸣,泻肚拉稀,一躺倒一大片,战斗力急剧下降,把刘秀急得两眼冒火,满嘴起泡。祭遵见状,为主分忧,扬鞭策马二十余里,飞速赶到小董村,向董永和张七姐紧急求援。
   正午的太阳格外狠毒,祭遵浑身汗水直往下流,年已五十多岁的董永听了祭遵的诉说后,也是走里实外,脚步转圈,思考不停。董永的妻子张七姐指着放在石板上已擀好的大面叶说:“咱先下面叶吃饭吧,要不然,这么毒的日头,不下锅煮也给烙熟了。”张七姐的这句话使董永豁然开朗,顿时有了主张。他让张七姐在石板下烧火烙面叶,烙熟后一吃,香甜可口,别具风味,董永嫌石板烙馍时间缓慢,就又改在薄铁板上烙,时间大大缩短。擀好一个圆圆的大面叶,不用刀切,放在薄铁板上,铁板下烧火,面叶两面一翻,即刻便熟。董永对祭遵言道:“此种烙馍比蒸馍、烧饼都要简单快捷。烙馍卷上大葱大蒜,可治冒肚拉稀,卷上荆芥、黄瓜,可防上火中暑。一顿吃不完,皮薄易干,便于保存,不会变味。”祭遵听了不禁拍手叫好,连称言之有理。
   在祭遵的组织下,年已五十多岁的董永和张七姐老当益壮,带领怀县(今武陟)民众踊跃支前,日夜赶制烙馍。大批烙馍源源不断地送上前线,前方将士吃了烙馍,疾病顿消,身强力壮,斗志昂扬,连打胜仗,很快就攻占了洛阳。刘秀大赞烙馍之功,封其为“怀都烙馍”,还表彰董永和张七姐为“支前模范”。
   刘秀进洛阳当上了皇帝后,还时常爱吃怀都烙馍。宫中御厨为了讨皇上欢心,就在怀都烙馍制作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花样翻新,开发出了用硬面、发面、烫面、糖稀面、油面、菜面、稀汁肉面等做的芝麻盐焦烙馍、油层烙馍、蜜糖烙馍、单层菜烙馍、双层菜烙馍、肉末烙馍、三鲜烙馍等等数不清的花色品种,并把烙馍提升为御宴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主食。盛誉之下,怀都烙馍就从洛阳皇宫传遍了全国,成为普天下老百姓的快餐美食。
   时至今日,要说烙馍,武陟人坚守传统,仍然无愧为烙馍的发源地,当属地道正宗。武陟老百姓做烙馍,常用的是反复揉好的硬面团。吃烙馍既省时又方便,铁鏊子一支,一个人烙,可供十来个人吃。若遇上红白大事、修房盖屋,家家都离不开烙馍。两位妇女,一张铁鏊,一人擀,一人烙,不管多少人吃,都能供得上。武陟人用于擀馍的柳木案板,板下有四条腿,有齐腰高,不管在屋内还是在屋外烙馍,案板都可随意移动。烙馍用的铁鏊,可架在煤火上,也可用三块砖支起架在地上,以柴草当燃料。翻馍用的工具是一尺多长的竹劈,既轻便又不会烫手。烙馍时是妇女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巧妇手中的小擀杖,舞动如风,使人眼花缭乱,能擀得面片团团转,核桃大小的面团,能擀出直径一尺多的圆如月、薄如纸、白如雪的“张儿”。馍擀好之后,小擀杖随手一挑,不偏不斜就搭到了铁鏊子上,手法熟练得如同耍杂技那样潇洒。更有甚者,不用眼看,背后搭馍,隔墙撂馍,随心所欲,从不失手。武陟人吃烙馍,十分老练,拿起一张烙馍,左手一托,右手夹菜往馍上一放,随手一卷,磁磁实实,蘸上佐料汤水、蒜汁辣酱,吃得津津有味,令人生羡。
   烙馍不只是武陟人平日的主食,还是走亲访友、礼尚往来的重要礼品。妇女生孩子时,娘家要给月子里的女儿送去几十张烙馍,以保证产妇加强营养。婆家则要给小孩的舅舅们回赠油烙馍和大葱,说是这样做有利于小孩子长得聪聪明明。在老社会,为了预防天花,婴儿种牛痘时,孩子的姥姥要给外孙送去掺了芝麻盐的焦烙馍,说是外孙吃了焦烙馍,牛痘就会顺利脱痂,孩子就会平安无恙。烙馍张张,礼轻意重,承载了亲朋好友之间的衷心祝福。
   武陟人传承了刘秀的做法,还把烙馍当成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样主食。不论是民间嫁娶的亲友聚餐,还是各大宾馆的盛大宴会,几小碟葱段、蒜茸、辣酱、蒜汁,一大盘白薄喷香的烙馍,许多种可供卷馍的菜肴,常会出现在丰盛的席面上,供宾客们卷菜蘸食,饱尝美味。
   有首民歌赞曰:
   烙馍发源在怀都,董永七仙创此物。
   刘秀吃它得天下,百姓谁吃谁幸福。
   朋友们,当您有幸来武陟吃上饮誉天下的怀都烙馍时,可别忘了怀都烙馍的有趣故事,一定要感谢董永和张七姐给您带来的幸运口福。

共 18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事讲述了刘秀在攻打洛阳时,由于天气炎热,食物容易发霉变质,将士们吃了以后跑肚拉稀,个个萎靡不振,如何能打胜仗?只好求救董永和张七姐。张七姐无意之中一句话点醒了董永,烙馍应运而生,天下又多了一道美食。刘秀的将士们在吃了董永兼有治疗偏方的烙馍以后,精神振奋,奋勇向前,攻克洛阳。从此,怀都烙馍名闻天下。欣赏佳作,推荐赏阅!【编辑:老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103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土        2017-12-29 08:39:11
  学习精彩,了解历史掌故,祝您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孙巨才        2017-12-29 14:35:00
  如今,在其他地方,烙馍是一样很不起眼的快餐小吃。但在武陟县,烙馍却被看成是御宴精品。因为武陟县城在刘秀打天下时作为战时首都,称为怀都,就相当于共产党打天下时的延安城。刘秀攻占洛阳迁都后,怀都仍然作为陪都,刘秀的宗庙、御用作坊以及制钱机构仍在怀都。武陟因为受刘秀的巨大影响,时至今日,照样把刘秀御宴上的高贵烙馍的特殊待遇保持不变。各大宾馆、各大宴会,烙馍仍是桌上必摆食品。
2 楼        文友:孙巨才        2017-12-29 14:06:21
  感谢老土老师的编按与推荐。
3 楼        文友:阳媚        2018-01-03 21:24:46
  不错的故事!祝贺精品!预祝取得报成绩!
回复3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4 03:16:49
  我非常感谢阳媚主编的深情厚爱和鼓励鞭策。我一定感恩报恩,以实际行动支持短篇栏目,投好稿,多投稿,在您的指导下,多出精品。
4 楼        文友:老土        2018-01-04 08:48:35
  阅读了老师故事系列,倒真想去董永的故乡看看。问好老师,祝福!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04 12:28:00
  欢迎您前来董永故乡做客。
5 楼        文友:阳媚        2018-01-06 21:55:36
  为了交流学习,请加入江山系统优秀小说群 560535959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