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那个离别30年的东北姑娘(散文)
人的一生总是有许多回忆,有些记忆刻骨铭心。
三十年过去了,那个仲夏,那个美丽的东北姑娘,总是不经意间在脑海翻滚。经历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历历在目。
一
1987年7月,院里的石榴树结出了青青的果实,枝桠间,几朵晚开的花儿正红,我家空旷的大院,突然走进一位吉林姑娘王美玉,她亭亭玉立,个子高挑,戴着变色镜,抹着口红,洋溢着时尚、青春的气息。
这种装扮,在我们当地,别说是农村,即使在城市,当时也是极少见到的。
你一定会问,相隔2000多里,你们怎么认识呢?
那时信息技术不发达,通讯联络主要是信件,长途电话和电报用不起。不像现在,通过网络瞬时可以结交世界各地的朋友。
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大概都知道,征婚启事十分火爆,征集书信朋友的信息也在杂志时常出现。
王美玉就是通过征婚启事来到2000里之外的河北邢台。
当然,我并没有刊发征婚启事,也没有联系过她。
那遥远的她为什么会找到我的家呢?
说来,里面有个曲折的故事。
二
邻村一个朋友李伟家里开了一间小商店,没事的时候,也爱写两篇文学小稿子。他思想比较前卫,不想在本地找媳妇,而是把目光放在国内,他大胆在国内一家知名杂志刊登了自己的情况介绍,说自己爱好文学,谎称发表作品近百篇,想找到共同爱好的女性知音。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文学正在蓬勃兴旺之际,许多征婚启事里面都要有一句“爱好文学”的表述。文学的魅力相当厉害呐。
年轻的姑娘王美玉也是个文艺青年,她初入社会,无所事事,喜欢看书报,爱好写诗,从杂志上看到李伟的征婚启事,喜出望外,急匆匆书写一封信邮寄给李伟。从此,俩人开始了鸿雁传情,书信来往没几个月,李伟专门跑到吉林王美玉的家求婚啦。
王美玉年轻,眼看李伟相貌堂堂,加上发表过多篇文学作品,她一时冲动,不顾父母的阻拦,兴冲冲地跟着李伟,千里迢迢跑到邢台。
王美玉在他家过了几天安稳的日子,看看书,读读报,随后坠入情网,和李伟同床共枕,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可是,她的美好愿望,随着一位河南女子的到来而落空。
要知道,李伟的征婚启事刊登在一家发行量很大的杂志,引来的自然不是一两个书信来往的女子。其中有一位河南的女子娜娜,俩人之间书信联系也不少。
这不,人家来相亲了。
俩美女驾到,看似好事,实则麻烦来啦!
李伟不该在小王到家并计划与之结婚的情况下,接受河南女子发出的求爱信号,而且公然领到家里。
王美玉能不生气吗?俩人大吵大闹一通,就要分手。
她举目无亲,不好去找官方解决这事。
为了防止激化矛盾,李伟想了个办法,介绍她给我做媳妇。
知道了吧,王美玉是迫于无奈找到了我。
三
我跟李伟认识,跟文学有关,彼此业余时间都爱写点东西,关系逐步加深。
在他家,我见过王美玉,一双美丽的眼睛,一口带着东北味的普通话,那天,她在静静地阅读一本散文集。我和她简单聊过关于文学的话题,大概对我有印象。
谁能想到,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漂亮动人的王美玉跟着李伟来到我家,待了没几分钟,李伟借口说去市区进货,拍拍屁股走人。
我感到很蹊跷,心中充满了问号,这是咋回事?难道有什么情况?
果然,他刚离开不久,王美玉开始向我叙述了自己不幸遭遇,说到伤心处,泪雨横流。最后,她表示要和我结婚。
突如其来的消息令我震惊。
我极力劝说她冷静,并打算跟李伟谈谈,能让他回心转意,俩人重归于好,那是最好的结局。虽然她很漂亮,而且,我也没结婚。找个志同道合的文学知音,一直是我的梦想。
她说了一句至今我记忆犹新的话:你不会感到大祸临头了吧?
我摇头否认,能有这样一位有共同爱好的美女陪伴一生,三生难求。我只是对突然的幸福不敢相信。
她很坚决地表示,既然他已经变心,随他去吧。但是,她要他付出应有的代价。
当天下午,李伟再次来到我家,没有问我什么情况,接了王美玉回家去了。
四
后来,王美玉一番叙述我才知道,那天下午回到李伟家,两人发生激烈交锋,迫于压力,李伟拿出500元作为经济赔偿,条件是她必须回吉林老家。
王美玉很有心计,她随着李伟先到邢台火车站购票进站,等李伟离开一段时间后,雇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毅然回来独自找到我家。
美女突然到我家,我正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工厂上班,哥哥安顿她休息吃饭,并急忙骑车跑到工厂告诉我,可是,工作性质决定。我不能立即离开。
第二天上午,心情激动的我,一路猛登自行车,急切地想见到她。
一进屋门,王美玉在我的屋里坐着看书呢,而且把脏乱的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她从火车站到我家,还有一段故事。
她坐着一辆人力三轮车,一路颠簸来到我们村,十多公里路程有几公里土路,坎坷不平,很难走。三轮车夫不熟悉情况,在车站的时候要价3元,可是,一看走了这么远难走的路,就要加价,他把王美玉给的五元钱攥住不给啦。
王美玉坚持必须三元,因为事先有约,不能随意涨价。三轮车夫从口音猜测她不是本地人,又是个年轻的姑娘,就是不给。
这下把王美玉惹急啦,东北人厉害劲儿显示出来,她二话不说,一把抢过三轮车夫搭在车上的上衣,厉声说道:“你要不找我两元,衣服不给你!”她还向围观的村民讲述三轮车夫不信守诺言的行为,最后,迫使对方找回两元。
我安排王美玉住在父亲那个大院,这样生活方便,因为我每天要上班。
我们在一起交流写作读书的经验和体会,她还动手修改我的作品,这幸福来得让我不敢相信!
记忆犹新的是,她帮着父亲学习烧火做饭,因为不熟悉,火不着,呛得她满眼流泪,她还是要坚持。
五
小村来了美丽的东北姑娘,一下沸腾起来,来家里观看的人可不少。在艳羡的同时,风言风语也随之而来,说她是个骗子,甚至在她后面指指点点。
这种情况无形中,给她很大的压力。我不畏人言,对同事和亲友说,咱一没钱,二没权,人家骗咱啥呢?
但是,为了平息舆论,减轻她的心理压力,经过商议,我们决定到她老家去一趟,说清这件事,取得家人的支持,争取结婚。
未来是美好的!我们俩信心百倍。
在北行的列车上,王美玉给我写了一首诗歌,有一句存留脑海至今,开头是,“伴着列车的呼啸,我们站在过道。”
是的,当时列车乘客爆满,我们只能在列车的过道站立,直到到了北京站一些旅客下车,才找到座位。
诗歌有这样一句:“不要说一见钟情是祸源”。
老实说,对于去她家会遭遇什么,我没底。她的父母能接受突然换了的我吗?
火车到达吉林省长春车站,我俩下车计划明天倒车前往她家。
凌晨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再次发生,李伟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居然坐着火车追赶到长春火车站,在候车室找到正在打盹的我们。
我顿时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李伟指责我不够意思,来吉林也不告诉他。而且他明确告诉我,王美玉在车站的举动,包括来我家,他都了如指掌,暗中派人监视。
我反驳道,你说你办的是啥事儿啊,好意思批评我?
他没有和我继续争论,俩人到一边商谈着什么,大概是谈不拢,随后激烈争吵起来。
时间不长,王美玉气呼呼地回到我身边,原来,李伟后悔了,追赶我们的目的是,劝我退出,他跟着王美玉回她家说明情况。
王美玉坚决地拒绝了,于是,出现了尴尬的一幕,我俩坐在一块,把李伟晾在一边。
李伟因为一路追赶的急,十分狼狈,下边穿了一条蓝色的秋裤。甚至,连前往农安县的车票也买不起了。
王美玉不理睬他,她不可能不恨他。
我出于同情心,还是给他买了一张车票,毕竟是朋友嘛。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任谁都想不到。
六
列车到达农安县,我们仨一起下车,王美玉劝说李伟在车站停留,她要带我去她家和父母见面。
李伟气坏了,独自一人气哼哼地往她家走去。
不能不说王美玉心眼比我多,她考虑到突然出现的变化,我的身份将引起父母的怀疑。她决定自己先回家跟家人解释一下。
于是,她匆匆坐了一辆毛驴拉的小车,急急赶回家中。
我独自在小站外徘徊,心中很不安静。王美玉回家的结果是什么?李伟到她家又会说什么?令我十分纠结。
大约不到20分钟,王美玉急急忙忙向我走来,脸色沉重,皱着眉头。她说,父母不同意她和我结婚,更不允许进他家的大门,否则,将会打断我的腿。最重要的一点,她的父母不让她再跟我道别,必须留在家里。
她谎称还有东西在我手里,需要拿回家,父母才准许她来车站找我。
那一刻,我心里空空的,感觉前景不妙。
我轻轻问道,你打算咋办?
王美玉坚定地表示,既然父母不同意,我跟你回家,不管那么多!
这句话让我信心倍增,感动极了。要知道,假如我独自回家,父老乡亲面前怎么抬得起头哇?
七
“叮叮咣咣”的火车再次把我俩拉回邢台。
一路上,她依然笑容灿烂,但是,我感觉到,她心事重重。
村里人看到我俩这么快回家,议论纷纷。
得知这次去吉林很不顺利,王家父母不支持,而王美玉信心坚定跟着我。父亲决定,要我俩准备结婚,并提出先“生米煮成熟饭”。
我没有答应,也不能那么做,落井下石算怎么回事?
尽管我和王美玉在一个床上休息,我并没有贸然侵犯她。
形势急转而下。
两三天过后,李伟回家,他趁我不在家的时候,找到王美玉和她交谈,还拿出了父亲写给她的信件,父亲措辞严厉地要求她马上回家,不然就当没这个女儿。
接下来,最富创意的编剧恐怕都难想到。
王美玉给我留下简短的一封信,匆匆走了。
她要回老家吉林,我和父亲谁也无法拦阻。她的性格我是了解的,敢作敢为,用现在的话就是,像个女汉子。
算下来,从进我家到去吉林的旅途,我们的缘分整整十天。
她说会记得我,并肯定地说,你一定会成功,待你成功那天,我亲自来祝贺。
离别总是伤感的,我无法预料未来新的变化,此生还能不能相遇相见,只能祝福她平安幸福。
列车远去,伊人挥别。剩下的是遥遥无期的等待,我总感觉她还会再回到我的身边。
八
在纠结和思念的撕扯下,我还给邢台人民广播电台写信,点播了一首歌曲《不必太在意》,专门说明为一位东北姑娘点播,“抛弃你满腹的忧虑,缤纷的彩虹等着你”,祝愿她走出阴影,“走向那灿烂的天涯路”。
时光嗖嗖飞过,转眼金秋十月来临。
忽一日,我骑着自行车正在市区闲逛,猛然看到李伟骑车后面带着的,正是我朝思暮想的王美玉。
我的脑子“轰”的一声,我怎么也想不到,她竟然又回到邢台,而且再次与李伟亲密依偎。
这是怎么回事?她难道忘记了李伟的欺骗给自己造成多大的伤害吗?“好马不吃回头草”哇!
我无法理解,无法平静。
王美玉没有说话,李伟打了一声招呼,我一句话没说,匆匆擦肩而过。
李伟到底做了什么工作,王美玉出于什么考虑?不得而知。
当年春节前,他俩结婚了,我没有参加婚礼。
以后的时间,我还是时刻关注着她的一切,默默祈祷她找到幸福。
可是,她没有得到自己的快乐,更妄谈幸福,听说还挨打受骂。
闻听这些,我很难过,后悔自己当时没有勇敢地追求。
没有感情的婚姻可以慢慢培养,如果时常打骂一个远离故土的倔强的女人,她又找不到亲人倾诉,后果很严重。
终于有一天,王美玉丢下孩子离家出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媳妇不辞而别,李伟遍寻无果,他居然跑到外地,开始一场征婚骗钱闹剧,这次他没有那么幸运,很快被抓捕判刑,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
饱尝苦果的王美玉哪里去了呢?
大约十多年前的一天,在回邢台的列车上,我发现一位女士和王美玉相似,她看了我一眼,扭过头去。我感觉正是她,本想下车问问她,岂料,她急急忙忙下了车,进入人海车流中。
今天的我,在写作方面,有了一定的收获,出版了三部书,可我没有等到王美玉的祝贺,她忘了自己的承诺了吗?
三十年过去,所有的对与错,都已经无法挽回。所有的岁月,都已成为历史。
惟愿王美玉能平平安安,幸福快乐!
(文中人物是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