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窗】未闻花名,已染其香(组诗)
◎ 嫩寒
落叶是止不住了。
天空也醉枫红,白云乱颤
掉下来的那朵,就势藏在水底
看百泉渐冻,水色淡
水底有佳句凝香。
有汲水人把嫩寒当成春冷
把那白云误认成明月
将明月托出。
犹如春暖勾出百花,羞涩地打着朵的
冲你点头微笑,而淘气的那些
开得正欢,纷纷翻墙而去
冷风吹到这里,也有几分犹疑:
能否放胆造冰桥。
◎ 冻醪
秋稻像喜酒之人。
擅自酿,越冬就可以饮下自己
前面就是冬天了。
冬天的英雄手持桃木剑
正放胆过冰桥。
而你不同,心有骑鹤之梦
过冰桥,饮下春酒,就放鹤归山林
你还有三里桃花堤要走
然后是六里杏花村。
你看啊,来自花海之人
亦染香去了花海
◎ 12月31日:纤秾
月明,风好。
宜微醺,宜现原形。
不可学玉兔捣药,不饮雄黄
回首也是可以的。
你打马经过的地方,都留有蹄印
深浅已知。
旧交和旧事,都随你爱
拂晓白,日夕红
拂晓的白是朝云的白,日夕的红是彩霞的红
都随你爱
此刻,下一刻
路过你的,你路过的
也都随你爱
◎ 旦日
这一天,交出轩窗
就有清白之身
可以不诗酒,但要唤出露珠
你看呀,每颗露珠都提着小灯笼
那明晃晃的笑容,胜过一大段赞美
这一天啊,穿上石榴裙
就可以定下江山
可以不欢舞,但要叫醒心鹿
你看呀,它已在山林之中
每一次撞击,就是一次突围
你看呀,即使你什么没做
这一天也在寂静生香
17.12.31
新年快乐!
深浅已知。
旧交和旧事,都随你爱
字字玑珠,散落玉盘!
诗写的精妙,编按更是精绝。
西窗有你们,幸甚!
今天只是驻足,匆忙间,暂时留言。
好久不见,老铁,过得还好。
其一 《嫩寒》
落叶无声,一个“止”字,一句“止不住”,漫天飞舞的落叶扯开了这片舞台的帷幕。
要如何懂得,一片落叶从枝丫坠落,又如何懂得,这片落叶顺势飘进水底,这水色,经过一年的渲染,或浓或淡,随着寒气渐浓,诗人用了“百泉渐冻”,这份气势延续了上一句。由叶到水,空间视觉的延伸,水色淡三字,作了很好的缓冲。
由水引出了第二节。
古诗中常会有对仗的手法,而在此诗中,“嫩寒”对“春冷”、“白云”与“明月”,因这水而引出了汲水人。一个“误”字,将这些或景或意串起,有意?亦或是无意?诗人将这层层帷幕缓缓挑起。
既误认为“明月”,何不将“明月”托出。诗人用轻灵的笔法,轻轻带出第三节。这一节很暖,这一节带着一点俏皮。将百花百态,浓缩在这两句里,读来不禁莞尔。闭上眼,细嗅佳句凝香。
尾节“犹疑”二字,切了《嫩寒》之题。既犹疑,那必定未尽全力,以问句“能否放胆造冰桥”,就给全诗留下了无限畅想的空间。
其二 《冻醪》
首句将“秋稻”比作喜酒之人,跨越秋、冬两季,“自酿”、“饮下自己”,一下子将诗的意象扩展到一个新的层面。
第二节,有意无意地回应了上一首的尾,如同圆环套着圆环。冰桥最终还是被造起来了。就如同秋的尽头是冬。一切的一切,是这样的理所当然。
第三节,笔锋一转,诗中的这个“你”,会是谁呢?是你吗?是他吗?会是读诗的每一个人吗?怀着骑鹤之梦,走过冰桥,是要过那三里桃花堤的啊。慢慢随着诗人,一起四季轮回,慢慢随着诗人一起,饮下这杯春酒,然后放鹤归山林。
尾节等着我们的,是美丽的杏花村。你,闻到这扑鼻的花香了吗?来自花海的人,染香去了花海。
其三 《纤秾》
我个人是最喜欢这一首。
原因很简单。开篇四字“月明 风好”。就一下子写进我心里。谁能不喜欢月明、风好?特别是在这个跨年的夜晚。酒微醺、月正好。诗中有写道宜,也有写道不宜。原来,微醺的时候,还是留有一丝清醒在内心。依然还是可以分出什么宜,什么不宜。那,既如此,不妨一起现原形。
以下三节,写的很暖很暖,末句都是都随你爱。
都随你爱。都随你爱。都随你爱。满满都是宠溺,满满都是暖。
打马经过,路过日红月白;马蹄得得,蹄印深浅;回首过往,路过的,都随你爱,多好。
其四 《旦日》
不知不觉,离新年又近了一点。
可否,如诗中所语,倚轩窗,着石榴裙,如此,就算不诗酒,就算不欢舞,依然可以有明晃晃的笑容,依然可以叫醒心中小鹿。
旦日,与平日并无特殊,旦日,又异于平日。不管睡着还是醒着,明日,依旧可以看到露珠挂在轩窗下。这么一想,内心充满着平和和希望。
我的心,在此时寂静生香。

每一小段落,都有其闪光点。都随你爱,寂静生香。一下子,心动莫名。
西窗你好!西窗,我们一直在。
问好东东,期待下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