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云】问津书院来问津(外二首)
摘要:学子四处游走,散落天涯的种子 幼苗破土,根脉连着接华夏文明
◎问津书院来问津
时光回溯重叠,众生藏进历史的褶皱
探索的脚步越来越远
推开虚设的门,和碑记中的智者对视
精神在血脉中传承
再多的雾霾,也无法遮挡闪烁的星光
暗夜中,吟诵声穿透云层
信念在觉醒,像书院苍劲的古槐
每历风雨,都会挺起蛰伏的脊骨
学子四处游走,散落天涯的种子
幼苗破土,根脉连接着华夏文明
汛海问津,堂前的匾额厚重
所有聆听的人,铭记教诲
向往自由和远方,背负起温暖的行囊
◎在文字里,铺设远方
海河清晏。血脉滋养着津城
鼓楼的钟声,唤醒繁华
人们开始汇聚,书吧。
双槐书屋。以及雅雨堂
无数身影,在文字里铺设远方
这里,是传播知识的道场
是多元文化的丰穰
满怀渴望,问津为我们
召唤黎明的曙光
温暖灵魂的荒凉
每次求索问津,闻见静默的书香
生命的源泉涌动着清凉
那些流浪的音符组章
更多的赞颂响起
炙热冬日的阳光
◎书香地标
它的前身,诞生在乾隆十二年
那时名儒掌教,声动四方
只可惜,毁于战乱
两间古屋,一株古槐日夜哀叹
幸好文脉不灭,复建后的问津书院,扬起风帆
窗明几净,书架上满是
等待开启的宝藏,古人的智慧
封存在鲜活的诗行
虔诚的人们,徜徉其间
汲取着无尽的力量
知识就是密钥
丰盈着生命的厚度
托举起灵魂的荒芜
【编者按】在中国文化中,诗歌有其特殊的地位,因此中国也是古老的诗的国度。那么在此我从微子大姐的三首诗歌中也了解到了关于问津书院的血脉传承与教化,这是一个奇迹,问津有着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也有着历史和文化的源远流长,所以读诗也是读史。与问津以及问津书院相关的诗歌我也写了两首,但自问没有写的那么好。“汛海问津,堂前的匾额厚重 所有聆听的人,铭记教诲 向往自由和远方,背负起温暖的行囊”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曾经钱穆先生分析认为诗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类似宗教的作用,我认为在这里同样地诗人以其敏锐的思想点出问津书院的博大,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海河清晏。血脉滋养着津城 楼的钟声,唤醒繁华人们开始汇聚,书吧。”文字简单、淡定、从容,却有一种令人血脉贲张的感觉,我想这是诗人深厚的文字功底所赋予的吧!也只有诗歌才能做到的艺术真实,才能让我们感受到在津城那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有着文化的延续,知识的燃烧。“虔诚的人们,徜徉其间 汲取着无尽的力量 知识就是密钥 丰盈着生命的厚度 托举起灵魂的荒芜”略带禅意的文字,也是我感受最深、最喜爱的一段文字,人生在世就需要一种信念的滋生来前进,无论是诗和远方,还是对于命运的谦卑,诗歌更多的是给人一种至高无上的智慧。感谢赐稿,力荐共赏,期待更多精彩!【编辑:过云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8011108】
1 楼 文友:过云雨 2018-01-02 12:07:44
喜欢微子大姐的诗歌,文字简单、淡定、从容,其内里却绵绵不绝地给人一种血脉贲张的感觉,读之感悟颇多。希望诗人可以写出更多好的诗歌,另在新的一年,也祝微子大姐创编丰收。
2 楼 文友:玄微子 2018-01-02 12:32:13
非常感谢过云雨兄弟,在仔细的阅读了编按以后,我被你那博学洽闻的文字功力所折服!追根溯源,旁征博引给拙诗增添了光彩!最后祝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学业有成,创编愉快,收获满满!
3 楼 文友:丛林小鹿 2018-01-02 22:26:00
微子老师的诗,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禅意的萦绕,且用词深刻,意境悠远。看得出,微子老师是个非常严谨的作者,每个词,每个句,都是细致入微的刻画,使得整组诗读起来,不仅有语感上的流畅,更有思想上的深度!
回复3 楼 文友:玄微子 2018-01-04 16:09:10
我一直把小鹿老师奉为女神,是我学习的榜样,不单从作品的方面,还从为人处世而言,总之得此挚友与有荣焉!
4 楼 文友:清心如云 2018-01-04 07:29:31
微子的诗歌意境凝练,对语言的运用很成熟,在诗性触摸的行笔中体现出生活丰厚的内涵,尽管是一组应征诗作,字里行间渗透着人生的豁达与历,在诗意里独守一份心境,涉猎古今为己所用,并能巧妙贯通于诗情画意中,给人思索与启迪向上的美好信念!祝贺微子的这组诗歌入选《问津疏影.诗歌卷》,并祝福新的一年创作丰厚,好运连连!

回复4 楼 文友:玄微子 2018-01-04 16:12:35
如云社长是一位德才兼备的良师益友,极有才华又有悲悯慈善的心,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教诲和帮助,祝您幸福和乐!
5 楼 文友:鹃紫 2018-01-05 16:15:05
这组问津读来有浓浓的文化气息,体现了历史传承。文字淡定中带着厚重感,如静水深流,直抵内心。学习妹妹佳作,祝新年快乐笔丰!
7 楼 文友:见贤思齐 2018-02-04 10:41:32
欣赏,拜读 学习了,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