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有奖金”征文】人,要常扫心境(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人,要常扫心境(散文)


作者:江北乔木 举人,4405.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16发表时间:2018-01-02 17:13:06
摘要:由当下的腐败与反腐败,我联想到了一个人心境污染与清扫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到所清扫过后的地面,是那样的整洁;旅游所见到清理过后的湖面,是那样的明净;日常所见抹擦过的镜面是那样的光洁。其实,人的心境一如地面、湖面、镜面一样,也要经常清扫、清理,假若不常打扫、不常清理,思想上的“杂物”、“尘埃”就会越积越多,腐败分子就是这样产生的。

由当下的腐败与反腐败,我联想到了一个人心境污染与清扫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到所清扫过后的地面,是那样的整洁,旅游所见到清理过后的湖面,是那样的明净,日常所见抹擦过的镜面是那样的光洁。其实,人的心境一如地面、湖面、镜面一样,也要经常清扫、清理,假若不常打扫、不常清理,思想上的“杂物”、“尘埃”就会越积越多,那些腐败分子就是这样产生的。
   《论语》中曾这样说过:“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大意是说:“我每天都要对自己反省三次,为他人谋事有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老师的传授有没有去复习?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三省”。
   孔子也曾说过:“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是说:不论是皇帝,还是普通老百姓,一切都要以修身作为根本的要求。
   曾子所说的“三省”和孔子的“修身说”,表明了一个事实:古代圣哲先贤都对清扫心境、修身养性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记得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习总书记曾多次说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脸,治治病。”
   两代领袖都阐明了清理灰尘与修身养性的道理。习总书记所讲的:“照镜子”,是自己找个人的问题;“正衣冠”,是注意个人形象;“洗洗澡”,是改正缺点错误;“治治病”,是处理存在的问题。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无视惹尘埃。”这段话有个故事,禅宗五祖弘忍法师要选一个接班人,要求每个弟子写一段佛谒,这段话是他的大弟子神秀写的。大意是说,佛祖要把自身当成菩提树,心要当成明镜台,要时时擦拭,不要让它被尘垢污染障蔽了光明的本性。而当时只为扫地僧的慧能说了另一段佛谒:“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段话把佛家的至理说出来了,最终接班成为六祖。我欣赏慧能的高明,迎合了佛家的理念。我更钦佩神秀的现实,这与现实生活是多么的相似。
   一个人若不像扫地一样经常清扫自己的心境,自己的心境也会产生“雾霾”,不整洁,诸如财、贪、色、赌、懒等尘埃就会在心灵上潜滋暗长,久而久之,就会积重难除,破坏了原本澄明如镜、宁静宽舒的心境,污染成了污迹斑斑甚至脏乱不堪的心境。
   清扫心境,是清扫自己心灵上的污垢提升完美自己的过程。一如开启了生活中的水龙头,不断地冲刷着日常器皿上的污垢,我们也要经常开启思想上的“水龙头”,让我们的心境常冲常新,将污垢荡涤干净。也如同心血管病人一样,血液中积淀的不良杂质多了,阻止了血液的正常循环,有的影响语言,有的行走迟缓,有的甚至影响到生命。
   常扫心境,心境才会始终保持清爽舒畅;常扫心境的人,才是走向完美人生的人。这也如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一样,如果发现一点“尘埃”、“污垢”没有及时清除掉,天长日久,将会越积越多,就很难清理干净,更难以恢复到原来的模样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轰动全国的腐败分子接连不断,截止2017年6月底,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80多人、厅局级干部8600多人、县处级干部6.6万人,真是触目惊心。这些高官接连丢官、锒铛入狱,就是不扫心境的例证。这些都可称之为党的高级干部、人民的公仆,最不应该让那些敛财、贪色之类的尘埃封住心灵的。假若他们当初常清扫自己的心境,让心境始终亮亮堂堂的,就不会沦为这样的下场!
   清扫心境,并不是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能做到的,是要付出代价的。有的人意识到了清扫心境而又敢于去清扫心境,有的人意识到了清扫心境而不敢去清扫心境,还有的人被胜利的鲜花和掌声冲昏了头脑,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要清扫心境。从这里就可真正检验出清扫心境的高下,正如有人所说:“懂得清扫心境,是大智;敢于清扫心境,是大勇。”这是懂得和敢于清扫心境的人,是大智大勇的人,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改正自己、完善自己的人,也是走向人生成功和完美的人!
   常扫心境,是古代圣哲先贤的告诫,是完美人生的必然要求。愿我们每个人都要常扫自己的心境,做一个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的人!

共 16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念由心生,好与坏、善与恶,都在一念之间。心之洁净,尤为重要。人身处红尘中,难免心境被灰尘污染,因此就要做到及时清扫。作者认为曾子所说的“三省”和孔子的“修身说”表明了一个事实:古代圣哲先贤都对清扫心境,修身养性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然后又列举一代伟人毛泽东和习总书记所说的话,以及佛家语的至理名言进一步阐明了清扫心境的重要性。一个人若不像扫地一样经常清扫自己的心境,自己的心境也会产生“雾霾”,不整洁,诸如财、贪、色、赌、懒等尘埃就会在心灵上潜滋暗长,久而久之就会积重难除,破坏了原本澄明如镜、宁静宽舒的心境,污染成了污迹斑斑甚至脏乱不堪的心境。作者联想自然,提出观点,阐明观点,寓事于理,有理有据,见解独到,层层递进,分析透彻,结尾深化了主题,要懂得清扫心境,更要敢于清扫心境。力荐赏析!【编辑:红叶摇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1-02 17:17:22
  文章很有现实意义,值得细细品味!
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8-01-02 18:46:55
  问好老师,欣赏学习精彩文章,祝老师新年快乐!新的一年,我们都做到常常清扫心境!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