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以文字熨帖心灵抒写心声(随笔) ——梁培喜先生作品之我见
一
两年前,我就曾答应梁培喜总编,给他的作品写一篇评论文章。
但是,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间,两年的光阴倏然而逝。其间,由于种种原因,这篇文章虽然写成,但并没有达到我满意的程度。我还记得,家乡济宁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作家,他曾经负责机关报刊的文学作品版面,在一次重要采风后的聚会中,老人家和颜悦色地对我说过:小宋,你从来没有耽误过报社文学版的任何约稿,哪怕时间非常紧迫。他说这一点非常难得,没有深厚的文学造诣、没有高度的责任感是难以做到的。他说我不简单,能廿余年如一日地做到这一点,着实不易难能可贵。
再想想我对梁总编的承诺,这让我感到忐忑不安由衷得汗颜。哦,这在我的写作生涯中,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所以说我几乎每天都在想着这件事。承诺,是因为你觉得自己能够做到承诺之事,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你没有做到;如果你是个口是心非的人,你或许不会放在心上;但我偏偏是个爱较真的人,而现在承诺过的事情,还是没有做到,一而再再而三地拖欠迟延没有交稿,这不是食言吗?我又非明星,没有耍大牌的资格。所以,从我对梁总编承诺那天起,我就在心中想着这件事,心心念念直到现在。
逢年过节,总能收到谦谦君子一样的梁总编打来的电话或是发来的问候短信。此时,我和接到他电话的所有文朋诗友一样,心里总是暖暖的热热的。
因为是我向他承诺说,要写他的作品评论稿件的。承诺至今,已经两年多过去了。我因为自己辞职做了培训教师,有了自己的培训机构。虽说再也不用到学校去坐班上课了,但是老板是那么好当的吗?丝丝缕缕千头万绪都需要一个人去打理去操心:给学生选书、备课、上课、批改作文、见家长、给学生讲试听课等等等等。每天都忙得昏天黑地马不停蹄,比在学校时更忙了。当然,写作也不能放下。但是我这个人,写作上有一个习惯。这个习惯就是:如果,我没有写作的灵感,没有非常充沛足够的时间,那么,我宁愿不写,也不愿意硬写。我希望写作上,有想倾诉的欲望时再动笔,不希望非常潦草地完成一篇文章。虽说水平有限,但我对自己写作上的要求却是非常高,一言以蔽之地说,即是宁缺勿滥吧!
综上所述,这也就是我到现在还没有完成对梁总编的承诺的原因。
二
梁总编是个非常勤奋的人,他遵循内心的愿望,写了大量的内容和体裁都非常丰富的文章。他有过“从军行”的经历,从事过相当长时间的体育报道工作,文字造诣深厚,水平非常了得。原先,我自己做培训以前,还是在学校里工作时,因为时间紧迫,都是在工作与生活的间隙,挤时间拜读他的文章。常常是都到了深夜,还沉浸其中,不断地读他的文章,希望从他的文章里面,寻觅到更多的教益,以求得更多的心灵之共鸣。并且,他还给我们刊发的作品寄稿费(稿费名单都要上报纸,这个细节让我很感动乃至很震撼)。不得不说,祥通集团董事长张建鲁张总在这方面高屋建瓴高瞻远瞩尤其难能可贵。现在很多报纸,只采纳作者的作品,一般都不给作者寄发稿费。而他,每期报纸作者的稿费,都非常准时地给寄过来。那种见到并领取汇款单时的欣喜冲淡了写作中的含辛茹苦殚精竭虑,我深深感到:为了多出佳作,所付出的所有劳动都是值得的。小小的汇款单,承载着对作者劳动成果的尊重,让每一个供稿者欣喜若狂心花怒放,那种付出就有回报的立竿见影的感觉,呼之欲出,让人过瘾,非常受用……
因为大量的艰苦的培训工作,也或许因为有改不掉的惰性原因吧,我到现在一直惴惴不安,因为对梁总编的承诺迄今尚没有兑现。
所以,无论如何,我近期必须完成这篇文章,给梁总编的承诺画上一个迟到了两年的句号——我必须尽我所能、高质量地完成这篇文章了。
三
先前,常拜读《祥通之路报》,对于梁总编的履历已经耳熟能详:
一九六二年出生的梁总,一九八二年入伍广西某空军雷达部队服役,曾在《空军报》发表作品;其后在《山东体育报》、《齐鲁周刊》、《山东商报》任专职体育记者,采写大量足球新闻述评和足球言论稿件,颇有影响,广受好评;为国内多家体育媒体特约记者,曾全程参与“第九届全运会”报道,所写稿件受到山东体育局通令嘉奖和表彰;现为山东祥通橡塑集团《祥通之路报》执行总编;工作之余笔耕不辍,潜心创作了“新启蒙”系列、“俗世奇人”系列、“祥通人物志”系列、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系列文本等,拟结集出版发行。
不知他的作品结集出版的愿望,如今可否得偿?因为天道酬勤,所以我多么希望答案毋庸置疑是肯定的。
四
读他的《“今”语“梁”言之回眸故乡》,感慨良多;读《背对故乡》,读出了温馨融融的情怀;读《村庄与海》,读出了对余光中《乡愁》的别样解读;我记住了他文章中一幅幅难忘的画面:
童年时代的调皮淘气;爱走亲戚的孩子天性;哥哥被窝里那蓄谋已久的雪;快到姥姥家时,那种迫不及待的心境;刚强、正直、诚实、善良的老人;文中常常拥有的画龙点睛般的神来之笔。譬如《没有星光的夜晚》,印象中那一气呵成的长长的排比句,令人惊叹——没有生活的积淀没有切肤的感悟,仅仅凭借想像闭门造车,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的。生活赋予他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演绎成他笔下氤氲着无限深情的质朴文字:难忘记卖辣椒时,为了赚地区差价(我给中学生也讲过一篇类似的阅读文章),与两个哥哥一道,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地劳碌奔波含辛茹苦;难忘记在生活赋予的各种艰难挫折面前,他始终乐观向上,不恼不怒不怨天尤人,始终以平稳坦荡祥和的心态与姿态,泰然处之,以不变应万变……
我每每觉得,梁培喜总编就像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的男主角孙少平,背负着时代与生活赋予的林林总总的悲悲喜喜酸甜苦辣,匍匐前进勇往直前,不屈地奋然地昂首前行。他的生活,他的文字,充满了弥漫氤氲着人生历练后的烟火气,最接地气,最易振聋发聩发人深省,从而也就具有了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无垠活力与精彩纷呈的生命张力。
【后记】
因本人能力视野有限,本文写作中挂一漏万的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肯定不少,恳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海涵谅解,也期待来日方长下次待续,一并将缺憾弥补为盼。
——完成于2017/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