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云】一滴雨,水流成趣(组诗)
【编者按】这组诗歌诗人围绕一滴水展开丰富的想像,运用比兴等手法,无论是从意象还是空间的转变都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真率自然的语言,不加雕饰,但又禅意十足,意境优美。第一首《水落无声》读后给人一种看童话的感觉。诗人通过形象演说佛理之外,也在描述世态人情。第一节写出了水珠在叶子上的形态,也暗喻了世间的个人。而第一句“不问来处,与归处。”诗人就用佛理给人设下悬念,让人想一探究竟。初冬植被上的水滴不知何时从何地而来,又何时穿过植被,就像我们一样,从何处来到何处去?诗人也引用了典故加以暗喻。这个初冬是干净的,就像人之初性本善一样。经历红尘大千,最后还是在“渡船”“经幡”中苏醒,到达菩提彼岸。让我不禁又想起红楼梦中的一句“质本洁来还洁去”。《烛光泪》诗人的视角开始了转换,或是说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又戳中了他的痛处。诗歌的前两节用“寒夜”“刺骨的风”“清冷”渲染环境的幽冷。一滴蜡油是不是像一颗眼泪,看完社长的诗歌我肯定了。烛光点燃使寒夜不再冷,心也温暖起来。开始原谅“刺骨的风”周围是安静的,心情是放松的。对着汉字发呆,想象着自己与蜡油一样有着酸楚,直至诗歌的结尾“直待一截烛光,燃烧出舍利,在黎明中虹化”见出诗人超然物外的豁然。《屋漏痕》如果说上一首诗人还有着淡淡的忧愁,这首绝对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喜悦。“草丛”是诗人的化身,他经历风雨,因情绪积淀形成痼疾。遇到外在坏境的改变而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奔跑。诗歌中的“冬天褪去”,也是暗指所有的不快消失不见,春天来临。诗歌的结尾“一切终会安静下来,包括你 在旧色屋檐下,看燕子衔春泥,及水流成趣。”,可以看出诗人安定下来“新因旧而见奇,景因情而不惊”这是思乡的乡愁,这是割舍不下的情缘。这一句也是诗人以心中的情移眼前的境。春天诗人坐在旧屋檐下,看燕子衔泥,水流成趣,这是多么美的一副画面啊,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相媲美。最后一首可谓是全篇的点睛之笔。《雨水未干》这是说故事未完,就像抽刀断水水更流,生命还在继续。这首诗歌的画面感比较饱满,人物也多了起来。“做饭的母亲,在明暗的蒸汽中说出归乡的时间”“干涸之前的水,暖过心灵的故事”这些情愫的揉入,让诗风倍感温暖。而诗歌的结尾“只是,各执天涯,相隔一滴雨的距离 白发三千,仍系着发紫的春天”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又巧妙地运用了典故,辞清意婉,意在言外,十分动人。读完全诗,我大舒一口气,不得不佩服如云社长的思维和灵性。他借助于一滴水的图片,一气盘旋,把看似分散的水组成一个整体,循环往复,连绵不断,正如上善若水一样教人叹服!感谢如云社长分享佳作,敬茶问好,力荐赏读。【编辑:柏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801070015】
11 楼 文友:风清月明 2018-01-06 17:00:25
带着对文字的敬畏和学习拜读清心如云老师的诗,每次读,都会读都受到触动。带来的不仅是诗意的禅净,还有性情的陶冶,每次都是一次文化的享受,精神的洗礼。这次向我们呈现的是:水落无声,大爱无言,追求的是不忘初心,形如若水,英雄不问来处,雪花不问归途。把蜡烛流泪看成是奉献人生的升华。通过比拟,借代动则上善表达奉献,一滴水考验际遇只是时过境迁,留下的是暖的回忆,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上善若水,感恩相遇,水的的祝愿仍旧潺潺,汇成 组诗《一滴雨,水流成趣》,表达了诗人不忘初心,无私奉献,向善向美的大爱情怀。这是神思中的静默,奉献后的禅定,般若里的禅悦。钦佩老师诗意里的无为心和清凉境,拜读学习!问好老师,祝您冬暖!
回复11 楼 文友:清心如云 2018-01-06 18:50:07
风清月明主编的评语很精彩,联想丰富,透过诗境能衔接到更多的生活层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功夫与智慧,而且用心真诚,对这团的工作有承担与责任,所以写诗创作来源于生活,细节也能体现出对文学的高度。感谢美评,祝福创作愉快,新年大吉,身体健康!
12 楼 文友:秋下蝉 2018-01-06 23:35:44
文思过人。真美的意境,喜欢
回复12 楼 文友:清心如云 2018-01-07 07:54:19
感谢秋下蝉老师来读与美评,艺无止境,我还相去甚远,一直在学习中。献花敬茶,祝福创作愉快!
13 楼 文友:秋下蝉 2018-01-06 23:36:40
一些意象借助动态,极为传神,好多我都没想到可以这么描绘这个事物,真棒
回复13 楼 文友:清心如云 2018-01-07 07:57:07
写诗写心,经历不同会流露不同的文字,互动与交流也是心灵与智慧的碰撞。感谢您的美评与鼓励,祝福新年快乐,创作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