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借书谈(杂文)

编辑推荐 【丹枫】借书谈(杂文)


作者:柴湿燃 秀才,1800.2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02发表时间:2018-01-08 16:32:15

现在印刷业发达,图书馆多、藏书亦多,为提倡书香社会,甚至对常借书者还公开表扬。比之古代,书册少而异显珍贵,虽说无钱当然无法买书,有钱也不见得买得到书,因此,想读书爱读书,只好用借的办法了。书少,借书非易事,出借者也捨不得,于是无奇不有的事便常发生。
   西晋的杜预要儿子将书“别置一宅中,勿复以借人”,还引古谚说:“有书借人为可嗤,借书送还亦可嗤。”书被人借去不还确实很麻烦,催着还吗?似乎不厚道;不讨还,要用时又懊恼。所以藏书万卷的唐人杜兼,在每卷后都题字:“清俸买来手自校,汝曹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为不孝。”
   宋人的《侯鯖录》说“比来士大夫借人之书,不录不读不还,便为己有,又欲使人之无本。潁州一士子,九经各有数十部,皆有题记,是谓借诸人之书不还者,每炫本多。”这也不免令人嗤之以鼻而哭笑不得了。所以俗语又说:“借一痴,与二痴,索三痴,还四痴。”
   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续集》则说上述引文的“嗤”,本来就应为“痴”。方勺《泊宅编》说“前辈又以痴为瓻。瓻,酒器也。”《唐韵》对瓻的注释是:“酒器大者一石,小者五斗,古借书盛酒瓶也。”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借书一瓻,还书一瓻。”
   于是,何薳《春诸纪闻》分析说:“山谷《借书诗》云:‘时送一鴟开锁鱼。’”以为瓻是鴟夷之讹;何薳还说:“当是古人借书,必先以酒醴通殷勤,借书皆用之耳。”借书还书都要送这样的礼,痴到如此程度,也太令人难以想像了。
   苏轼有诗句:“不持一鸱酒,肯借五车书?”他认为:跟人借这么多书,是要送上一点酒以表谢意的。鸱是鸱夷,东汉应劭对于“鸱夷”解释是:“取马革为鸱夷。鸱夷,榼形。”《史记‧伍子胥列传》说鸱夷大到可以装上伍子胥的尸体,那么一鸱夷的酒,就不是一般读书人送得起的东西了。而东汉时就需要对鸱夷作解释了,可见那时鸱夷已经没什么人用了。
   宋人的《吕氏杂记》说:“予幼时有教学老人谓予曰:‘人借书而与,借人书而归之,二者皆痴也。,闻之便不喜其语。”古书用竹简,装在袋子里,就像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那样。“借书一鸱,还书一鸱”是说要完璧归赵,不可取其精华。后人不解,或者故意,把“鸱”变成了“痴”,以致弄到“借一痴,与二痴,索三痴,还四痴。”晋朝的杜预给自己儿子的遗书中还说:“书勿借人。古谚云:借书一嗤,还书一嗤。”、
   也有人觉得不能这样解释,于是宋人的《高斋漫录》说鸱应该是与鸱、痴同音的“瓻”,是酒器。宋朝人注《广韵》“瓻”字说:“借书盛酒器也。”借书而有专用酒器?元人吾丘衍《閒居录》又解释说:瓻是一种专门的瓦器,是用来盛书的。于是,把事情弄得愈来愈不可思议了。
   鲁迅在《忆刘半农君》中说:“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所谓:“漂亮的女人是数字上的零,虽然本身无所建树,但加在男人身上,就能使他从个位数上升到十位数,无论他是正数还是负数。”英雄美人,才子佳人,即便不是项羽那洋的豪杰,甚至也连最小的个位数也算跟不上,但有了不同一般的艳福,似乎多少也算是有所慰籍了,许多读书人也概莫能外。
   红颜知己毕竟太少,于是清末民初的叶德辉说:“书如妻妾,恕不外借。”这句话的不同版本有“妻与臧书概不出借。”或者“书与老婆概不外借。”按照左舜生《中国现代名人轶事》的说法,则是“老婆不借书不借。”袁枚也说过“我言藏书如藏娇”,但书与妻妾毕竟不同,所以他又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而叶德辉归田后臧书、刻书,写下了著名的《书林清话》,还收《素女经》等房中术的书,编成《双梅影闇丛书》,最后在湖南农民运动中被杀。其子叶尚农给人的信中说是“所犯刑律‘帝制嫌疑’。四时遂往浏阳门外识字岭枪抉。”周作人的《饭后随笔》中说他:“为皇帝选秀女,皮包不住胆,捷足先登,所辱秀女后来当了农会干部,叶自然不免一死。”连给皇帝选的秀女,他也要乘机染指!足见其狂非同一般。
   清著名藏书家吴翌凤讲过一个故事:“嘉靖中,华亭朱吉士大韶性好藏书,尤爱宋时镂版,访得吴门故家有宋椠袁宏《后汉纪》,系六放翁、刘须溪、谢叠山三先生手评,饰以古锦玉签。遂以一美婢易之,盖非此不能得也。婢临行题诗于壁曰:无端割爱出深闺,犹胜前人换马时。”究竟是婢还是妾有些讲不清楚,不过此美婢为自己为书而做出牺牲可怜的强自宽解,也算是书林佳话了,毕竟她的价值胜过了《异闻集》中的酒徒鲍生,拿美人与外弟换骏马。
   “红袖添香夜读书”这句话究竟出于何人之口似乎很难讲清楚。比较早的出处是清乾隆六十年赴北京惨加科举考试不第,遂绝意仕途的郭频伽有《清平乐.红袖添香夜读书图》,词中还说:“劝君书卷须抛。只有一支红烛,休教负了春宵!”比他年长二十岁的藏书家赵怀玉在《题双鬟伴读图》中说:“万卷驱贫,尽读君能否?更红袖添香销永昼。”到了清末民初,《题查履光〈红袖添香夜读书图〉》;《题胡兰痴〈红袖添香夜读书图〉》等等诗文、书画频频出现,更显示了身处文化断裂层,一些读书人对于出路的迷茫。
  

共 203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借书之谈,作者引经据典,大谈借书之道。是啊!如果说我们所欲之书,都用钱来买,有时钱也没那么多,其实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摆设的。“学到用时方恨少,知识厚重用可掂!”读了作者这篇杂文漫谈借书之道,深受感动。“学富五车,方能才高八斗!”正因为读了五车或者超过五车乃至更多的书,才会才高八斗,构成“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亦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往往穷读书,死读书,傻读书。仰或读成“穷书呆子”,也自我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云云!所以曹雪芹在撰写《石头记》前八十回尽时就在贫病交加中死去,杜甫在草堂当中亦悲歌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所以说,文人,总像阿Q,在精神上是个永恒的胜利者,这也叫作精神上的百万富翁。“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感受作者的借书感悟时,我也感动了,强调一句:“多练练武,强强体魄,才不会读成夏衍笔下‘芦柴棒’的人物,或曹雪芹笔下弱不经风的作《葬花吟》林黛玉的病殃楚楚!”但当慷慨赴国时,方有一副好身体,“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问好作者!推荐共赏!遥握君手!叩问冬安!更祝新年吉祥如意,快乐康安!期待作者更多精彩继续!【编辑:黄江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江山        2018-01-08 16:34:04
  问好作者!推荐共赏!遥握君手!叩问冬安!更祝作者新年吉祥如意!快乐安康!期待作者更多精彩继续!
《江山文学》永远都是最棒的!
回复1 楼        文友:柴湿燃        2018-01-08 16:39:54
  问候并祝福编辑老师!新的一年快乐!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