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峨桥人,真牛!(随笔)
在电子版的中国交通地图上,你只有将地图放大到最小比例,才能找到一个名叫峨桥的地方。峨桥不是桥,而是依长江支流——漳河而建的水埠古镇。峨桥不大,名气却不小,那得归功于这里孕育了一支数以万计的茶叶销售大军。这支队伍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浩浩荡荡,斗志昂扬。好不夸张地说,凡是产茶的地方,都会留下峨桥人的足迹;凡是有人喝茶的地方,都能搜寻到峨桥人的身影。
峨桥有山,但棘草丛生,砾石遍布,几乎不产茶叶;峨桥有水,河汊交汇,沟渠纵横,在以舟辑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除了提供水路上的交通便利,也没什么特别丰富的水产。如果遇到老天不安分的年月,经常是河水泛滥,庄稼颗粒无收。所以,如果说峨桥是个穷山恶水之地,一点也不为过。
俗话说,穷则思变。生活在峨桥的先民们为了养家糊口,从峨桥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中看到了商机。因为漳河从峨桥穿境而过,溯水而上,峨桥便是出入皖南深山的门户;顺流而下则与商业繁华的江城芜湖相连。很多年前,聪明而勤劳的峨桥先民在农闲时,正是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把皖南山区的山货(土特产)贩运到峨桥中转,再由来自芜湖的商贩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运往全国各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众多山货中,茶叶的利润空间最大。后来越来越多的峨桥人最终选择茶叶贩卖,于是,贩卖茶叶也就成了峨桥人谋生的一种手段。一部分人从产地把茶叶贩运到峨桥,在峨桥批发;另一部分人又从峨桥把茶叶推销到全国各地。随着采购、销售两支队伍慢慢壮大,一个中转式的茶叶批发市场在峨桥自发形成了。
随着茶叶需求量的增多,批发商将茶叶采购地由皖南山区扩张到省外茶叶产区。所以,在峨桥茶叶市场上,你可以搜寻到全国各地的茶叶。正由于峨桥茶叶市场库存量大,品种多,峨桥人把茶叶推销到全国各个角落。可以说,除了边远地区,几乎每个县城都能见到峨桥人经营的茶叶店。特别在苏皖地区,甚至每个集镇上都能见到峨桥人推销茶叶的身影。
峨桥人怀揣着对茶叶的一份挚爱,在不产茶的峨桥这块土地上自发形成了大型茶叶批发市场,并且凭着勇往直前的开创精神,他们的脚步遍及全国各地,充分开拓了茶叶消费市场。现在,经营茶叶不仅仅是峨桥人的谋生手段,而且已经是规模化、产业化。与之配套的茶叶包装厂、茶杯厂、茶杯店等,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早期建成的“江南第一茶市”,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造建设,不久,她将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你的面前;二期建成的“中国峨桥国际茶城”早已投放使用;三期“瑞丰茶博城”即将竣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峨桥“茶二代”们正在网络中开辟另一番的新的天地……
一个不产茶的地方,竟然把茶叶玩转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这是峨桥人的执着与智慧。在茶叶经营领域,当人们提及峨桥人,他们都会竖起大拇指,惊叹:“峨桥人,真牛!”
编按不妥之处,还请海涵!遥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