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为顽强的生命放歌(随笔)
4月28日的早晨,没有风也没有云,曲靖的天气非常好,阳光穿透玻璃窗,照进小屋的每个角落,也照在他愁眉不展的脸上。马上就是“五一”小长假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可是乘兴出游的好时机,可他却没有心情。3天前,他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单位,无班可上了,离开单位的这几天,他明显地感觉到身体特别不舒服,他真怕会有不好的事情在自己身上发生。
身体越发严重的不适感,迫使他下定决心,今天就去医院看看,无论检查结果是好是坏,都坦然面对。说走就走,他关好窗,锁好门,挤上公交,赶往医院。
到了医院,他挂了个专家号,遵照医生要求,做完各种检查后,医生告诉他,他的病情严重,需要立即做手术,尽管他有思想准备,还是没有想到病情会严重到这个地步,一时间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感觉自己要崩溃了,想哭却哭不出来。病情摆在那儿,他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手术第一天就花费了近两万元,他原本想做完手术,疗养一段时间身体便可康复出院,谁知,医生告诉他,鉴于他的病情,要每天打点滴,排毒,不然手术就白做了。前期治疗已经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这后续的治疗费又是一大笔钱,这可怎么办呀?那一刻他绝望得想死的心都有了。可想想家中年过六旬的父母,他慢慢地冷静下来,过去的一幕幕如电影般在脑海里闪现。
他来自山区农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母喜笑颜开,父亲还破天荒地跑去街上买了一些菜,晚上母亲做了一桌好菜,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得特别开心,平时话不多的父亲那晚也变得话多了起来,他说:我娃有出息了,这些年我们终于没有白辛苦,你一个人在外面读书,要懂得照顾自己……
2012年,他大专毕业了。怀揣梦想,带着家人的期盼,他来到贵州盘江矿山机械有限公司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通过单位“三级”教育,他成了一名普通的电工,分配在车间工作。刚下车间时,师傅叫他拆电机上的一个螺栓,他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师傅的一句话让他至今记忆犹新:在家没有干过活吗?这是最基本的,你真该好好地反思了。听了师傅的话,他内心失落感顿生,第一次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有了想放弃的念头。
下班回到宿舍,师傅的话还在耳边回响,他开始冷静地思考:真要就此放弃?师傅的一句重话自己都不能承受,还能做什么呢?父母的教育,这么多年的学校生活,难道就只培育了自己一颗玻璃心,一碰就碎?这样下去,自己还会有好的出息?父母还能指望我什么呢?我的意志力就那么脆弱?思来想去,他终于明白了师傅话中的含义,最基本的活自己都不会做,就说明了自己是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再也不能端起大学生的架子高高在上,必须振作起来,潜下心向师傅学习。于是,他从零开始,从拧好每一个螺栓开始学,遇到不懂的地方就问师傅、问同事。慢慢地他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悉、从熟悉到能独立操作,能按工艺流程完成车间交给他的工作任务。期间,他从事过电机、变压器、矿用防爆型移动变电站等维修。每当看到他维修的设备在煤矿正常运行时,他的心里就非常高兴。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他在公司已经工作三年多了。本科生在单位工作,三个月的实习期满就是技术员,没有等级证也有技术津贴,而他这个专科生,尽管有等级证书,工作也不错,却不能享受技术津贴,也不能评职称。为此,他没有少问为什么,对他的疑问,公司给出的答复始终只有一个:单位的制度规定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待遇就是不一样。甚至还有人说,你不服气又咋样,实在觉得委屈,你看哪里不委屈你就去哪里吧。听了这些话,真是让他寒透了心,看着身边一起去的30多人,现在只剩4人,虽然对公司有些不舍,他还是向公司交了辞职申请,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俗话说:福不双至祸不单行。自己都未曾想到刚刚离开单位就住进了医院,还是一场大病。
住院治疗期间,也是他最难熬的日子。每天独自面对打点滴,面对昂贵的医疗费,他的心里五味杂陈,他无数次地问自己:还能坚持吗?每次的回答都是必须坚持。因为,家中年迈的父母还等着他指望他、他不能就这样放弃,他必须要坚强,要振作起来。
经历了这次病痛,他更加意识到了生命的珍贵。如今的他已经走出了阴影,坦然面对生活的考验,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爱他的和他爱的所有人,他勇敢地接受了这次命运的挑战,选择坚强,把自己经历的艰难困苦视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走实走好未来的人生之路。
文中的他,就是我。28岁的我将会更加珍爱生命,将过去的一切归零,从新开始,努力奋斗,追逐梦想,为自己顽强而美丽的生命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