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力写手选拔赛】杀猪过年(散文)
每到腊月是我的家乡是杀年猪的季节。“杀猪过年”是家乡的民俗,这一习俗究竟始于何年何月似乎无人考证,也无从考证。
杀年猪是村民一年忙到头的最大期盼。每年杀猪后就要邀请亲戚邻里聚一聚,吃上一顿当地有名的格子蒸肉。在那困难年月,也就是在那腊月里,乡亲们才可享受几天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日子,那可是亲情、友情、乡情的聚会,由此拉开春节的序幕。那一刻总是让娃娃们兴奋不已,欢笑声在群山中回荡。
去年冬天,乡下的老同学请我们几位好友吃年猪肉,又享受了一回儿时的美味。那土家族的方桌、方凳,透着憨实,也捧着热情。当冒着热气的大格子被抬上桌子,一片片肥嫩的粉蒸肉,沿格子围成一圈,中间是鲜香的排骨,拨开肉便是金灿灿的老南瓜、土豆,让人垂涎欲滴。
在浓浓的酒香和肉香中,老同学的几句开场白,唤醒了大家的胃口,享用着农村一年中时尚、丰盛、讲究的年猪肉,享受着质朴、自然的农家风味。大家喝着老酒、品着美食、拉着家常,仿佛又回到了儿时,又回到了老家。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养猪,少则可供自给,多则可卖。用饭后的残汤剩水喂猪,将山上的野菜、红苕或其叶子弄回来做猪食,成本相对较小。如果每年能卖上一两头猪,那可是不小的收入,可给一家老小添置一些新衣,还有供娃娃们读书的费用,但一定会留下最肥的那头作年猪。
那时小队还设有养猪场,养上十几头猪,完成商品猪的任务后,逢过年过节也会杀几头猪,让队里乡亲们改善一下伙食,虽然比食品店里便宜,但也不是每家每户都能享受的,那就更不用说请人吃格子蒸肉了。
那时,猪吃的饲料是野草,仅喂了少量粗粮,一年能长到一百五十多斤就算大肥猪。如果猪长不到一百斤,上面不发证,“杀猪佬”(又称屠夫)也不敢杀。我好友就有这样的经历,有一年他家杀年猪,老父亲一大早就起床烧开水,“杀猪佬”一听说没领到宰杀证,便坐在那儿等,锅里的水开了又开,水加了又加,一家人等啊等,直到天黑才领到宰杀证。本是一件高兴事,却弄的一家人不痛快。另外还规定,猪肉要购半、留半,就是杀一头猪,猪肉带尾巴的一半要上缴给国营食品店,另一半才可供自家食用。老屋旁有一位邓世玉的五保老人,快七十岁了,喂了一头猪,就请生产队长写申请不上缴猪肉,可队长一听就不大高兴,顺手拿起笔就写了这么几句话,“三队邓世玉,喜欢吃猪肉,想一人吃一个,不响应政策”。也许上级领导见他没儿女,又是自己劳动还是批准了。
老家“杀猪佬”姓向,娃娃称他佳爷爷。每到腊月,佳爷爷的工作就是杀年猪。每年开杀之前,佳爷爷还要在堂屋正中的家神上点燃蜡烛,摆上贡品,烧香、祭拜、放鞭炮,口中念念有词。据老人说,“杀猪佬”杀生太多,不得好死,“杀猪佬”在死前要放一把大刀在他的床下才会断气。这也可能是佳爷爷每年要敬神的原因。
乡亲们杀年猪,就去请“杀猪佬”佳爷爷推算日子,按照先后顺序将日程排好,以便提前准备
杀年猪的日子到了,母亲早早将锅灶洗刷干净,烧一大锅开水,再把家里所有的大盆小盆准备好。佳爷爷一到,帮忙的几个男人们就进猪舍“请”猪出栏,有的抓耳朵,有的抓尾巴,然后用力将猪按倒在准备好的长凳上。不一会就听到猪声嘶力竭的嚎叫。每当这个时候,我就藏在在屋内,不想看到那种残忍和血腥的场面。而母亲则到猪圈呼唤曾经养的猪,那怕是圈里没猪了,照样会呼唤着,一边摸着眼泪,说这样明年养的猪会更大一些。我想更多是母亲看到自己养的猪被杀了心里不是滋味。
佳爷爷杀猪通常是一刀毙命,如果杀了几刀,家乡人认为那是来年家运不好的预兆。主人不高兴,“杀猪佬”更是无趣味。
猪死后,佳爷爷就在猪的蹄子上割一道口子,再用铁的长杆子在皮下反复通无数次,然后吹气,直到吹的鼓鼓的,说是好脱毛。最近我看了别人杀猪就没了这程序,原来是技术改进了。
猪杀完了,母亲便会准备几桌丰盛的菜肴,请所有帮忙的人吃饭。佳爷爷坐上席,其他人就随意入座。酒足饭饱,佳爷爷会收取一块钱的报酬,带走猪毛和肠子,这是约定俗成的惯例。如今这猪毛和肠子再也没人要了,因为它已不值几个钱。
老家贮存猪肉的方法就是将猪肉用盐腌咸后用柴火烟雾烘干,制成腊肉或香肠,一直能吃到第二年再杀年猪的时候。
那年月如果家里养着几头大肥猪则被视为家庭殷实的标志。如果当年家里比较顺,或者有喜事,就会请亲朋好友吃格子蒸肉,高高兴兴庆贺一下,感谢亲朋好友的关照。困难的年月,吃肉似乎是一种非份之想,吃肉成了一种向往。能够弄点肉吃有破天荒的感觉,即便弄到点肉也是让娃们先吃,说是有利他们长身体。
如今吃猪肉已不是难事,只是我还是喜欢家乡的味道。每年都要在老家请老乡养一头猪,年终和弟弟一起分享。有一次和老婆一起到乡下吃年猪肉,她感觉那味道非常好,就回家就照着那方法做,可就是做不出那味道来,原来是市场上的猪不是老家那样的喂养方法。有一位在城市住了多年的老乡,每年都要到家乡订购猪肉,对他亲友还有特别要求,就是多数喂猪草,加上少量粗粮,长到一百斤左右就行了。我到他那儿吃过,那肉真的是香啊,每次都会吸引不少邻居来品尝。
近来家乡的方山石林景区,每年腊月都要开展千人吃格子蒸肉活动,现场杀猪,现场蒸肉,台上观土家歌舞,台下喝苞谷老烧、品尝格子蒸肉,把土家文化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