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四周年】一群人的狂欢完胜一个人的孤单(散文)
我们6人到达目的地风穴寺的时候,已是下午四点多,中午1点半从市区出发,沿朝阳路一路向东,再转云禅大道一路向北。这场由我提议,由文友世杰哥组织的徒步行走,已持续了两个多小时。行走过程中,天空雪花漫舞,大地一片银装素裹。
二十多里地,这是近些年来我走的最远的一次,可以说是打破了我自己的记录。对于一个经常蜗居在家人,对于一个缺乏锻炼、体形稍胖的人,能走完这么远的路,我已经在心里为自己点赞了。
这场雪来的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就像他们在朋友圈里转发的那样,一句话形容汝州人民最近等待下雪的心情:“像一个初恋的少女在等待男友,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雪终于来,下得未曾料及的大,整个小城沸腾了。自从那年九月飞雪过后,小城一直没再见过这么大的雪。
进寺前,我们去了随缘阁,看到郭总发的梅花图片后,我就惦记上了那里的梅花。踏雪寻梅,终于如愿以偿。那一树星星点点的黄色,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我们争先恐后地赏梅,闻香,留影。此时,我想起了那个写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人林逋。他种梅养鹤成痴,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梅花的品格和幽香,着实让世人向往。如果你也闻过梅花的香味,我想你很难忘记。那是一种不同于其他花香的香味,淡淡的,沁人心脾。可以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乐曲相媲美。
去往风穴寺大门,要路过夷园。前段时间园中有诗人的塑像,今日去了,并未见到。但是我们见到了元旦时为诗人新修的陵墓。站在夷园中,面对白雪覆盖的山峰和诗人的陵墓,静谧中雪落的声音清晰地落在耳中。想必灵魂有了归宿的诗人,九泉之下也会笑对这场大雪吧。况且夷园中有青松,有翠竹,有梅花,有佛堂陪着他。而他留给后人的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也被世人无数次地吟诵。
山是白的,树是白的,路是白的,人也是白的,雪把这尘世间的一切都变得更纯净了。从夷园到风穴寺门口这段路,几个文友们拉着小朋友滑雪,即使摔了跤也无所谓。这场雪,带给儿童和成人的快乐是相同的。
雪中的风穴寺比往日多了一份灵动,“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被寺内的一棵大松树无声无息的诠释着,展示出。因为时间原因,因为雪后路面太光滑的原因,我们并未完全浏览全寺景点。只是在进寺后第一门那里看了看。但寺内各个景点:“悬钟阁、大慈泉、锦屏风、吴公洞、珍珠帘、望州亭、玩月台、升仙桥”都在我心中一一穿过。
返程时已是初显暮色,因为耽误了一些时间,已无车辆可乘。我们在云禅大道路口等待和徘徊,不时的张望,看乘车无望后,决定步行返回。此时,一辆路过的车停在我们身边。在询问了我们目的地后,司机师傅和他的朋友邀请我们上车。就像那句话一样:“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日黄昏,陌生人带给我们的温暖,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难忘。坐在车上聊起后,得知这位开车的师傅姓贾,是一位拍微电影的导演;是一位写了很多歌词的作词人;是一位诗词爱好者。大家纷纷感慨,真的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啊!
有些人即使在认识数年之后都是陌生的,彼此之间总似有一种隔膜存在,仿佛盛开在彼岸的花朵,遥遥相对,不可触及。而有些人在出场的一瞬间就是靠近的,仿佛散失之后再次辨认。那种近,有着温暖真实的质感。很多年后,我也许会忘记这场雪,却不会忘了这群人。因为相同的爱好聚到一起,因为一个约定,在一个周末,湿了衣衫,湿了鞋袜,走几十里路,拥抱一场雪。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初看到这句话时,细细品味,确实是那样吧。可是今天,我想用“一群人的狂欢完胜一个人孤单”表达我的心情。如此,方可不辜负这一场相识,不辜负这一次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