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行者的慈悲(外一首)
◎行者的慈悲
行脚者的影子叠加,双掌两两相对
尘埃,被规划成脚印的围子
蠕动的肢体,附和了呼出的梵音
闪电的遗落,似是一个过客
不明来历,不知去向
所结伴而行者,喊起有节律的号子
仿佛要唤醒,这路两边的荒凉
充盈空气,或是绿地
包裹的重量,负荷起生活里的体积
禁不住的思绪,忽而联想到初一的月光
所牵挂的脑海里,躬驼着身子
亮晶晶的躯壳,颠簸于尘土之间
跌撞于娑婆之内
此时目光集聚成点,半开的背包里巧漏经卷
芳香,在偶过的风声里,才会嗅到一点点的法喜
唇齿不由的开合,学语的孩童般,喃喃不全,却是有模有样
步履的后面,灰尘合拢起时间的缩影
慈悲与喜舍虽是无所从住,左手与右手却暗暗的合什
一束光,陈列于夜幕的远处
或许,也会用于
闭目时,引燃梦境的烛火
◎云的境界
风割云瘦,万物却显得更加丰盈
那些干裂的土隙,因为水的跌落而凝结成林
云的躯体,抽空了彩虹的丰润
流浪者,本不应是施舍者的角色
而却,娑婆奈何
众生的体魄,需要
在一滴水的轮廓中,滋养生息
【编者按】诗歌从一个远行者的感观入手,却能对一程所见所闻进行提炼和升华,寻找到到人性、情感中的共性,引发共鸣。绝对不是完全个人小我化的情感喧泄。这种意境,稍有鉴赏力的人都能感受得到。诗歌写出了写出高度,追求大境界的深远。更彰显出诗人对生活苦难的原谅和透彻理解。最终取得内心最大和解与归依的过程。诗人用鲜活的在场感,让诗的情思变得丰满而厚实。让诗对心灵的净化与平整功能得以体现。这两首诗的特点就在这里:事情故意说不清,却把情绪情感说清;以“事”的不完整来示“诗”的完整性。而且写得非常自然,清新、深邃,而且有节奏感。它多少有些“禅意”,又有些“谜”,但它却是好诗,因为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张驰有度。写诗,忌讳说尽。云的世界飘浮不定,它趋向于风的左右,它虽有自身存在的意义,却娑婆在无奈中……云亦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呢?这组诗在对诗的“留白”尺度把握上相当之好。构成诗性,并散发出诗意。所以让诗句留下足够的空白,这对阅读体验是非常必要的。更深层內含有待读者挖掘品嚼。佳作力推共赏。【编辑:素心若雪】
回复1 楼 文友:雁塔青云 2018-01-10 19:42:11
感谢素心老师编辑,问好!
2 楼 文友:君子之交 2018-01-10 08:42:23
带着禅意,不反传达了个人情怀,还揭示了人的追求与奋斗。人生如河,曲曲折折,殊路同归。问好作者!
回复2 楼 文友:雁塔青云 2018-01-10 19:43:04
谢谢君子老师留墨,问好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