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山曾留客(散文)
摘要:问出入可有小路?都说没有。山上原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也便没了路。先辈足音,怕是我也无福聆听了吧!
小山端坐,山环水绕,矜持有度。云水林禽,倒映晴空,像美人的镜子。东西两面为坡,错落有致,身姿楚楚;南北两脊如臂,纤巧挥袖,善舞盈盈。
山中多植栗、松,奇景生情。栗树雄伟,粗犷多情;松树亭亭,摇曳多姿。松偎栗林,栗怜松影,偕老山中,脉脉不语。
近观树上蛹壳、鸟窝,有莫名的诱惑;探寻石下蜈蚣、蚁窝,有无尽的秘密;采摘林间蘑菇、山莓,有天然的美味;遍寻草中蚂蚱、蝈蝈,有明快的乐趣……
倘误入深处,惊觉山间死寂。蓦然环顾,清风绿叶隐隐,似有古怪欲掩,一时慌恐。像有人在哭,或是谁在笑?正小心翼翼,山鸡砰然惊起,厉声惨叫,穿林打叶,心惊胆寒,亡命逃去……
遇见荆棘,痛中领悟它的担当。它浑身是刺,蛮不讲理,是混世魔王,也是铁甲卫士,似魔鬼的利爪,如天使的臂弯,阻击一切擅闯者,倾心庇护弱小。因而田间地头,多有培植,以挡牲畜。
小山脚下,间或野兔出入,黄鼠狼窜行,常使鸡飞狗跳;时有炊烟袅袅,鸡犬相闻,总是人间真情。
惶论四季变幻,更添绝伦精彩。单是夏夜的荧火,蛐蛐的弹唱,黄花的鲜嫩,泥土的芬芳,雪夜月景里脚下吱吱的歌声,就有多少人未曾消受?
四周群山,翠峰云影,鸟影徘徊。远看山上,残垣断壁,依稀可见。问出入可有小路?都说没有。山上原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也便没了路。先辈足音,怕是我也无福聆听了吧!
【编者按】文字倒像是有着几分民国时代的气味,瘦削,俊朗。其内容,干练,精彩,多层次的视觉表达,增强了山中情趣的宽度。这般短小的文字,却有着太多的视角和情感寄托,比之大篇幅地描写毫不逊色,甚至因其语言的精炼,更显意蕴。且拿捏得当的表达,从山中观物,一派自然景态到山下鸡犬交错,烟火气息缭绕,描绘出两个可具感官的情感迁移点,再加上“山上原本有路,走的人少了,也便没有了路。”让人顿觉耐人寻味,颇有意思。挺喜欢这篇文章的,短小精干就是指这类文字吧,不多处,却尽显风流。【编辑:秋下蝉】
1 楼 文友:秋下蝉 2018-01-12 12:15:52
欣赏好文字。精炼传神至极
回复1 楼 文友:秦小木 2018-01-12 12:52:27
谢谢高洁蝉声鼓励,言犹在耳,仍须积极努力!
2 楼 文友:秋下蝉 2018-01-12 12:16:23
篇幅不多,却于细处,尽显风流。
回复2 楼 文友:秦小木 2018-01-12 12:53:38
多谢精彩编按,费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