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品茶即品人(随笔)
二十多年前,迫于生计,我选择了从事经营茶叶的行当。当初,我对茶的认识,仅限于它是一种解渴的饮料。以后,随着到茶产区采购,到销售地交易,以及与饮茶者的不断交流,逐渐发现在众多饮品中,茶可称得上是最具特色、最富灵性的佼佼者。
茶前饭后,或者是工作之余,用晶莹剔透的水晶玻璃杯,沏一杯上等的绿茶,摆在茶几上,人偎在沙发里,慢慢地欣赏,细细地啜饮,那是一种多么惬意消遣之事啊!雏鸭绒毛般的嫩黄色的茶叶经过沸水的冲泡,随着袅袅升起的热汽,阵阵温馨的清香扑鼻而来,沁入心脾。牢牢紧裹着的叶片在沸水的洗礼下,缓缓地舒展开来,就象熟睡的美人,刚刚从梦中惊醒,慵懒地伸开娇嫩润滑的双臂。一对、两对、三对……她们轻盈地,悠悠然然地相继展开,仿佛在你面前表演着《千手观音》这曲旷世舞蹈。她们是那么的专注而执着,洋洋洒洒却不轻佻。如果你有副怜香惜玉的心肠,你定会屏气敛声,生怕自己的呼吸惊挠了那宁静而祥和的画面!
渐渐地,所有的叶片都舒展开了。晶莹剔透的茶杯由无色透明而化为绿色的海洋。她们张开绿色的翅膀,轻盈地舞动着,鲜活而富生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会让你的遐思飞扬到黄山之巅、西湖之畔的那一片片郁郁苍苍,青翠欲滴的茶园上空。
“从来佳茗似佳人”,这是东坡先生对茶的赞誉。的确,碧螺春犹如粉面含羞的小家碧玉,西湖龙井宛若丰姿绰约的新婚少妇;黄山毛峰仿佛是待字闺中的大家闺秀,武夷岩茶却似浓艳而不媚俗的都市丽人……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茶的温柔娇美、赏心悦目的一面。当然,在种类繁多的茶的家族里,也不乏阳刚之气的成员。如宁折不屈的君山银针、大义凛然的太平猴魁,铁骨铮铮的信阳毛尖、百折不挠的祁门红茶等等都应属此列。茶品不同,品味也就各异。手举茶杯,用口啜饮,思绪却随着茶香飘得很远很远……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道出了好茶需有好水配。“茶七分,水三分,茶也三分;茶三分,水七分,茶也七分”,这说明了泡茶时,水质的重要性。古代茶人一旦拥有品质优等的好茶,在选用水质上从不马虎从事,丝毫不敢造次。他们想法设法,四处寻觅优质的水源。“不羡黄金酹,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这是茶圣季疵先生对优质水源的渴望。由此也可窥见老先生对茶的钟情已达到何等痴迷的境界。
“茶是涤烦子,酒是忘忧君。”这揭示了茶与酒在除烦解忧上的共性。可是,借酒浇愁愁更愁。酒是对神经的麻痹,酩酊大醉虽可以换来暂时忘却烦忧,但酒醒之后,一切如昨,一切依旧。茶却不然,它是对肠胃、心脑以及灵魂的洗涤。一杯茶入肚,心脑自然清。如果你反复吟诵回文“可以清也”,慢慢地你就能体会到其中韵味。在这方面,卢仝的《七碗茶歌》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请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境;七碗喝不得也,只觉两腋习习清风生。”描述的何其酣畅淋漓,吟诵起来又何等脍炙人口!
“一杯为品,二杯为饮,三杯为饮马饮骡的蠢物。”这是《红楼梦》中,妙玉请黛玉、宝玉、宝钗品茶时发表的评论。由此可以看出妙玉深谙茶道,对品茶有其独到的见解。喝茶不仅仅是为了解渴,贵在去细细地品味。当茶由口入舌,一种涩涩的苦味油然而生;当它由舌再滑进喉,那股甘爽之意又会使你飘飘然然,欲醉欲仙。这就是茶的神奇之处!
茶品有优劣,人品有善恶;茶品即人品,品茶即品人!
(注:本文最初于2008年4月25日成文发布本人QQ空间,现百度到网上发表的时间是2010-05-10和2011-05-26两处。特作此说明。)
遥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