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一院蜀葵效娉婷(小说)

精品 【流年】一院蜀葵效娉婷(小说)


作者:李炳君 秀才,1262.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80发表时间:2018-01-12 20:26:00


   退休了,身体好,还有性欲。
   性欲对男人来说不仅是生理健康的标志,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说是生理健康的标志很好理解,说明机体功能还没完全退化。说心理健康的标志,那是指还保留着对异性的兴趣,还保留着对美好的热爱和幻想,还保留着探索力和创造力。我这种说法是附合弗洛伊德“力必多”理论的。许多作家都有这样的体验,虽然年事己高,只要还有性欲,他们就能写,就能创作。到了身体机能完全丧失时,连性欲都没有时,什么事都看淡了,就彻底虚无了。在这种状态下,也就彻底停止写作了。我知道,我要挨骂了!有人会说,作家高产是性欲高涨吗?江郎才尽是性欲消失了吗?文学作品不成了性欲的分泌物了吗?大不敬,大不敬!我只能笑而无语。
   老伴走得早,退休后心情落寞,我想买个充气娃娃或者人偶。我偷偷上网看过卖充气娃娃和人偶的网页。真漂亮!真称得上是各种尺寸和曲线的完美组合。我相信,真人很难有这样的完美。就是浣纱西施,出塞昭君,拜月貂蝉,醉酒贵妃也可能有不为人知的不足。买一个吧?不行的!绝对不行!我的思想观念是相当保守的。要是家里放一个这玩意,让外人知道了,还不当成笑柄?我一生的清誉将毁于一旦。要是家里放着个这,还不把孩子们都磕碜死?我这老脸还往哪里搁?其实,我也只是偷偷看看,我是绝对不会买的。别说那么贵了,就是不要钱白给,我也决不会要的。
   不胡思乱想了,还是先办件正事,回老家玩一趟再说。
   高中时的班长王玉华张罗着搞了个同学联谊会,基本上把我们班上的同学的联系方式都搞全了。王玉华退休前是我们县县政府的办公室主任,他性格开朗豪爽,热情好客,接触人多,各方的消息都很灵通。住在本县的同学有事都爱找他。就是在外地工作的同学,也喜欢利用回乡探亲的机会找他吹吹牛。因此,俺班同学的情况他大体都能知道。见了王玉华,旧雨重逢,相见甚欢。王玉华问我为啥多年不归?我说,父母不在后回来就少了。即便回来也是到老家那祖屋里住些时就返回了。酒酣耳热之后,王玉华抄给我了一张同班同学的联系名单。我看到了那个名单中有梅芳的手机号码。我指着“联络图”问,手机都能打通?王玉华笑着说没问题!谁换号都会告诉我的!我不是有意打听梅芳的,我不敢打听她的消息,我不愿触动心中深处的那个痛。但是,当我看到王玉华给我的“联络图”上有梅芳的手机号时,心中还是很高兴的。高中时的梅芳的样子立刻出现在我的眼前。天底下的美女多得很,我今生今世也见过不少,直到现在我还是认为梅芳是我见到的最美最可爱的女人。想到梅芳,心中一阵阵地痛。虽然我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内心已是波涛汹涌了。
  
   二
   我上高一那年是十六岁。我们班上四十一位同学,年龄都在十六岁左右,大也不过一岁,小也不过一岁。我初见梅芳就被她吸走了魂。她的皮肤又红又白,像桃花瓣一样鲜艳水嫩,单眼皮的大眼睛一笑弯成了月芽儿,端端正正的高鼻梁粉妆玉琢,自来卷的头发黑油油的蓬松着像烫过发一样。十六岁也是情窦初开的年华。我的心里萌动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情愫。我甚至想,长大了要找老婆就找梅芳了!我心里虽然很喜欢梅芳,但是,我们却很少说话。我担任语文课代表,有一次梅芳交作文,问我“觊觎”两字怎么写,我给她说岂见俞见,她睁着大眼睛还是不会写,我在手上写给她看。她看了后把觊觎两字填在了作文的空处。然后掏出她的香喷喷的花手卷要给我擦。嘴里抱歉着,看,为了我把你的手写脏了!我却把手缩回去在我的衣服上蹭了蹭。我和别的女同学说话都很自然,有时甚至可以幽他一默。唯独和梅芳说话我就脸红心跳,好像喘不过来气一样。尽管我感到窘迫,但是,我还是千方百计想法要和梅芳多在一起的。我农村的老家和梅芳家离的不远,她家在定陵镇我家在定陵镇西五里店。我爷爷和叔叔在农村老家,我父母在县城工作。我在县城有家,我原来也不经常回农村老家。为了能接近梅芳,我见梅芳回家,我就装作有事要回农村老家。这样,就可以和梅芳一起走路了。有一次回家,走到半路上时,突然雷鸣电闪大雨倾盆,我和梅芳躲进村边的烟炕屋躲雨。那烟炕屋也没有门,雨都潲进屋了,我用身子替梅芳档着雨。外面白雨茫茫一片混沌,烟炕屋只有我们两个人。那时,我真的觉得太幸福了。
  
   三
   见王玉华之前,我先在白云宾馆订了一个房间。
   在王玉华家喝酒说话天晚了。王王华说,睡家吧!客随主便,便一张大床睡下了。
   夜里很静,时间好像凝滞了,正好让久别的同窗好友在一起絮叨。
   王玉华问我毕业后的经历。我把我浪迹西北五省的传奇经历向老同学娓娓道来。我从毕业后分配到新疆修铁路,然后到甘肃、青海、宁夏、陕西,一直最后到河北都说了一遍。王玉华认真地听着,不时还寻问我当时的感想,并不失时机地赞叹我见多识广。
   我把我的情况介绍了一番之后,王玉华也说了自己走过来的艰辛路程。怎么被抽到烟站收烟,又怎么被抽到文化馆画画,以后又当小学老师,又因为文章好提拔为县政府秘书和办公室主任。
   谈完工作,又谈家庭,就这么两个大老爷们,琐琐碎碎的事说了一筐又一筐。
   王玉华问到我老伴的情况时,我告诉他老伴不在了。
   王玉华一听此言,突然激动地坐了起来。他点了一支烟说,梅芳老伴也不在了,你们俩在学校时山盟海誓,一个说今生今世非梅芳不娶,一个说皇天为证非金亮不嫁,造化弄人,到底还是棒打鸳鸯,梨分瓢析!现在……要不要给你俩牵牵?!
   我听说梅芳也是单身了,心中不免一动。但这样的事情总让人有点难为情。我虚虚一笑说,老了,老了!
   不料,王玉华却说,什么老了老了,你其实一点也不见老,还是那么帅!我哈哈大笑,头发都白了,还帅呢?!王玉华一本正经地说,你那鬓角才有了点白发,那几根白发使你更显得善良智慧。你脸上才有了点皱纹,看起来更加成熟厚道。帅,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年轻人有年轻人的帅态,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帅态。金亮,你现在这形象,一看就是个大智大勇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这样的帅要比许多花样美男的帅厚实高大许多。
   听完王玉华的一番高论,我不由得笑出了声。我说,老班长,我服了你了,我才知道了你为啥能当上县府办公室主任,你这功夫是戏文上那师爷呀!
   王玉华不听我调侃他,他不接我的腔,依旧满嘴泡沫地说,金亮,我不信你就能把梅芳忘了。你可能不知道呢,梅芳也一点不老!书上的那句话叫徐娘半老风韵犹存。那人还没有一根白头发,也不知道是咋了,好像岁月把她的年轮遗忘了一样,皮肤还是那么白,身段还是那么窈窕!也可能是梅芳从未生育的原因吧!
   王玉华的话勾起了我对梅芳的无限情思。我问,梅芳现在在哪里?王玉华咔答一声拉亮了屋子里的电灯,说,不睡了!梅芳现在在武汉她妹子家住着,咱现在就给她打电话!
   我见王玉华去拿他的手机,连忙阻止,不,不,明天不迟,别影响人家休息!
  
   四
   那年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去梅芳家找过梅芳。
   那天,始逢定陵镇大集。一个艳阳高照,天高云淡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起身到定陵镇去赶集。其实,也不为去买啥东西,主要目的是想去逛一逛,看能否碰到梅芳。
   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定陵镇的大街上左顾右盼,在南来北往的人流中反复搜索着,筛选着一个个可疑的目标,从大集东边走到西边,也没有见到梅芳。
   “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我想起电影刘三姐上的一句歌词,这是我高中三年中惟一看过的一场电影。我分不清自己是树还是藤。“难道走之前就不能再见见梅芳吗?这样走了很有些不甘心呢!”又想。“要想见见她也不难,打问一下她家住在哪里,到她家去找她不就得了!可是,问谁呢?一个大小伙子问一个姑娘家住哪里,别人会怎么看呢?”我心中犹疑。
   我在心里盘算着:要问,最好找个小孩子或小姑娘问,不能问老太太。老太太们心眼多,万一人家反问一句,你找她干什么?可怎么回答?我心里七上八下,惴惴不安。
   偏偏没有碰到小孩子或小姑娘。没办法,只得鼓足勇气问了一个中年汉子。
   “喏,从墙头看一院子棋杆花的那家,就是梅芳的家!”我顺着那人的手指向前看,红红白白的棋杆花伸出了院墙,终于找到了梅芳的家。
   我见到梅芳时,梅芳正在她家的院子里坐在灶前拉风箱烧锅呢。我从背影立刻断定这个人就是梅芳:头上搭着一方花手绢,那是为了遮挡烧锅时飞起来的柴灰。
   “梅芳!”我站在大门口叫了一声。没有再往院里走,怕惊动她家的人。
   梅芳回头一见是我,立刻从小凳子站了起来,高兴得眼睛发亮。她对着屋里叫了一声:“妈,俺同学来找俺了!”梅妈从屋里走出来,接替了女儿烧火的工作。梅芳拍了拍衣裳,就快步来到我的面前。
   依旧是黑油油的自来卷头发,云鬓桃腮。依旧那么好看。红润的脸,美丽纯朴的双眼,端正秀美的鼻梁,曲线玲珑的身材。上身桃红小褂,下身穿着一条家织布的青色裤子,裹着滚圆瓷实的大腿。
   梅芳亲热大方地说:“是到屋里说话?还是到外面去说话?”梅芳的意思是让我选择。因为,进屋里说话是待客之礼,但进屋说话,势必得见她家大人,对我来说,是胆气不足的。到外面去说话,则可以不见大人。
   我额头上冒出虚汗,内心通通地跳。红着脸说:“就不进去了,也不到外面,就在这门口内说几句话就行了。”在我来说,既怕见梅芳家大人,又害怕在外面让人看到一个小伙子和一个大姑娘说话。
   梅芳很高兴,甚至说是很兴奋。
   我上气不接下气地结结巴巴说:“第一批通知书下了,考上五个,有我!是上海……9月1号开学……我回老家来看看,俺老家是西面五里店,今天赶集,我就想……”说到“我就想”时,我无法往下说了。我的本意是,今天来赶集,我就想趁机看看你。我想,如果梅芳问一句“你来看我干什么?”自己该怎么回答呢?我红着关公脸,用手在额头上抹了一把汗。
   “真的,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我早就说,今年咱班如果能考上一个,那肯定就是你了!我还和谢晋梅打过赌呢,还是我赢了!”
   我说:“这是第一批,你耐心等待第二批通知吧!”
   梅芳摇摇头:“我知道,我不可能,我早不报希望了!”
   我还想安慰一下梅芳。梅芳却突然笑了起来:“你能去上海上学,我真是高兴,真是高兴呀!”
   我俩人说话时,梅芳就在我对面站着,而且站得很近很近。我能看清她脸上的汗毛和随呼吸起伏不停的胸部,听到她呼吸的声音和心跳。我不由自主地了一下,又马上移开了。
   说完这几句话,我心跳得厉害,觉得见一见梅芳的愿望已经实现,想马上“逃”掉。
   “金亮,你要是还记着老同学,到学校后就写信吧!记住,书院街梅芳收,我就能收到。金亮,我等着你呀!”
  
   五
   刚吃过早饭,王玉华急火火地就要给梅芳挂电话。我笑着制止了他。我说,等会了,让人家把碗洗了吧!
   等了一阵子,王玉华拨通了梅芳的电话。
   梅芳吗?吃了吧?在干什么?王玉华的开场白总是先问吃没吃再问干什么。虽然老套但很亲切。我竖起耳朵在一旁听着,我急于听到梅芳的声音。
   吃了,吃了。我在看木有花的一篇文章,可有趣了!梅芳的声音,仍旧有点沙哑但充满磁性。王玉华瞟了我一眼,开了免提,让我听到对方声音。
   什么文章呀,怎么个有趣法?
   文章名叫《蒋介石是河南许昌人吗?》
   哎哟,这事还真没听说过!
   是呀,我也可好奇。
   那到底是不是许昌人呢?
   我看八九不离十。说不定就是许昌人。文章上说,蒋介石就是河南许昌何街灵沟镇后郑庄人,他的父亲叫郑福安,他的母亲叫王彩凤。文章上说蒋介石原名叫郑合安。他兄弟三人,老大叫郑绍发,简称大发子,还有个二发,蒋介石就是郑合安,简称三发。
   那怎么又姓了蒋呢?王玉华对这个问题也产生了兴趣。
   那是三发子他妈妈带着他改嫁给了姓蒋的盐商,就随了蒋家的姓。郑大发从画像上认出蒋介石就是他兄弟后,便开始了寻亲之路。最能说明蒋介对郑大发态度的有两次。一次是1941年,郑大发去重庆找蒋介石。蒋介石让考试院院长戴季陶见郑大发子,说抗战时期,委员长很忙,不能接见你,给他五千大洋,叫郑大发回去。第二次是1946年,郑大发又到南京去认亲。这一次蒋介石叫大内总管秘书长吴鼎昌去见郑大发子。吴鼎昌给了郑大发些钱,还是劝回。郑发不回。又住了些日子,仍不接见。郑大发子无奈准备回去。吴鼎昌交给郑大发一封信,信是写给河南省长刘茂恩的。郑发到开封向刘省长交了信。省政府给郑发步兵少校头衔,不需上班按月领钱。并拨专款为郑发在老家盖了一栋两层小楼,还有修祖坟。这些迹象都说明蒋介石就是后郑庄的郑三发子。不然,对郑大发子不会这么客气。冒认官亲,轻则打你几大板,重则判你刑。而蒋介石对郑大发子又是给钱又是封官,还盖楼修祖坟,这都说明蒋介石是默认了!

共 12343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一段凄美的爱情,穿越数十年的岁月,几经磨难,终于修成正果,正如花语是“梦”的蜀葵,严寒冻不死,春天再萌芽,麦熟时节,又开出一片绚烂。小说用倒叙的手法记叙了主人公甜美的初恋以及历经的种种考验,让读者感受着主人公情感世界的风霜雪雨,情不自禁为之或扼腕叹息,或心生欣慰。“我”与梅芳的爱情,曾经被“我”父母的门第观点打击过,被社会运动杀伤过,也被莫名的关押拆散过,但是,不管磨难有多大,两颗相爱的心一直深深地相互牵挂。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倒叙插叙相互补充,用第一人称的口吻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一段爱情所经受的坎坎坷坷,令人为之动容。小说题目具有象征的意味,那不畏惧严寒,不娇气,即使砖头瓦块地里也坚强生长的蜀葵,何尝不是主人公爱情的写照?题目以拟人的笔法将美丽的蜀葵人格化,赞美它们仿效美丽的女主人公的性情坚强生存,熬过严寒,绽放美丽,热情讴歌了男女主人公历经磨难却依然坚贞不渝的爱情。小说人物塑造十分真实,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情节构架自然又贴近生活,值得品读的小说,推荐赏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80115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18-01-12 20:28:13
  问好李老师,感谢您墨香流年,遥祝佳作连连!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 楼        文友:李炳君        2018-01-13 10:22:41
  感谢风逝老师精彩的编按!老师的编按完全解读了我文章的内涵,知我心者风逝老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