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品读《难忘那次火锅》
一觉睡到自然醒,我睁开睡眼惺忪的双眼,习惯性拿起床头柜上的手机,然后半躺半卧在暖和的床上翻看信息。
此时,轻舞飞扬文学群里不断闪现着“祝贺文绮大姐佳作获精”的好消息,我雀跃地急忙写好祝贺语发送到对话框,然后又迫不及待地进入江山文学网,点开轻舞飞扬社团,一眼就找到《难忘那次火锅》这篇精品文,便如饥似渴地品读起来。
作者开篇以雪为引做题记,“我从小就特别喜欢雪花,因为雪花里收藏着太多太多长辈们的智慧和他们做人的骨气,保留着童年时代太多温暖的故事。”读完这句,我内心立刻产生了急于知道是什么故事的冲动。不得不赞,本文作者是睿智的,开篇就一下抓住了读者的眼球。接下来,作者就顺理成章地饱含深情地给读者娓娓道出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详细经过。
如一个个小精灵一般的雪花儿是寒冬的使者,当冬风肆意而来时,作者家乡的雪花也如期而至了。冬天用一个字形容就是冷,于是全家聚餐吃一顿热气腾腾的火锅就成了首选。走进火锅店,各种各样的菜品琳琅满目。当服务员报出各种各样的火锅时,作者情不自禁感叹道:“哇,好丰富啊!”看着如此繁多的山珍海味,以及荤素齐全的菜式,勾起了作者对那个物质贫乏年代的那次火锅的回忆。
通过作者生动而细致的描述,再现那次吃火锅的情景。背景是六十年代初期,国家贫穷,人民吃不饱,穿不暖,可以说用“饥寒交迫”这个成语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故事发生在六三年的冬天,凯凯白雪给寒冷的冬日再添寒气。勤劳善良、持家有道的母亲算计着一天两顿白菜煮粥的日子。有一天,热爱生活的父亲得到大伯送的几块豆腐,乐呵呵地想着给全家打顿牙祭。读到“牙祭”二字,在我的印象中,记得小时候说的“打牙祭”就是“吃嘎嘎”的意思。我想这里的牙祭是不是应该用双引号,因为吃豆腐不是真正的打牙祭。可又一转念,在那个年代,能吃到白如雪的豆腐也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吧,算得上打牙祭了。
“既没有油,也没有盐。”然而聪明的父亲抱来树兜子和柴火点燃,然后架上铁锅,又扯了几个白白的萝卜,最后加上一大碗泡菜的盐水混合在锅里一起煮,不一会纯臭又香的味道飘满了整个家。叔叔碰见了,爷爷叫来了,一大家人围坐在火锅旁,吃着,说笑着……作者声情并茂地讲述完这个故事后,我的眼睛仿佛被火锅的雾气弥漫了,拿着手机的双手先前还感到有点冰凉,这会一下就暖和了,顿时整个人身心都感受到一股浓浓的暖意。这就是美文佳作的感染力,无形之中让读者如身临其境一般,并一点点浸入到你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在我看来,这虽然是一锅清汤寡水的萝卜豆腐汤,事实也根本算不上打牙祭,但是因为有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而变得暖意恣生。这不是一顿一般的火锅,它融入了父亲的智慧;融入了长辈对晚辈的疼爱;融入了晚辈对长辈的孝心;融入了亲人之间的亲情;还融入了……你说,这怎么不叫人难忘呢?以至于后来的日子里,作者每每吃火锅就会念起那次吃火锅的情景来。从这顿火锅还可以看出人们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是啊!忆苦思甜!作者把那次火锅与如今的火锅相比,真是天壤之别。想想如今我们走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别说一顿麻辣荤素齐全的火锅,就是山珍海味也是想吃就吃,想买就买。这样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我们人人都要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文章的最后,作者怀古论今地感叹:过去时代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如今人们旅游赏雪,赋诗作画,摄像留念,享受着新时代的新生活。这样的太平盛世,我们更应该牢记并发扬艰苦朴素的精神,绝不铺张浪费,努力创造更和谐美好的明天!
作者巧妙的还是以写雪结尾,“风雨送春归,瑞雪兆丰年”,不但起到前后相呼应的作用,还预示着来年的生活会更上一层楼,未来的日子会更加红红火火。
感谢党,感谢一届又一届的国家领导人,让我们过上如今的美好生活!忆往惜今,发扬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当下,继往开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努力奋斗!
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的好散文,整篇文章言简意核,短小精悍。有主有次,有情有感,极具感染力,不愧为一篇精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