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冰心】旧时明月新时光(散文)

编辑推荐 【冰心】旧时明月新时光(散文) ——我所认识的雷达先生


作者:陈亚珍 举人,4904.0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66发表时间:2018-01-13 12:19:24
摘要:文学就像神圣而庄严的宫殿,必须以严肃的态度,一砖一瓦精致地筑上去。哪怕永远微为一抹尘土,一粒砂砾,又有何妨?当我终结自己的生命时,回顾起自己的一生,没有以灵魂作币,涂炭了自己的文心……

【冰心】旧时明月新时光(散文)
   偶然看到雷达先生《怀念孔罗荪恩师》的一篇博文,我就像畅游在飘香的“果园”之中,满目的绿色散发着清新的湿润,有一种朴素、深邃、覆盖一切,无所不在的美感!也许这便是罗荪前辈与先生足以用一生贞守的心灵家园!这里没有世故,没有虚假,没有姿态,更无利害的把玩,一切过程是那样的平常。
   然而就是由于平中生奇,故人的品行才恰如碧空上的一轮明月,银色的光亮安祥、坦然地散落了一地……
   这让我顿感:无论潮流多么的污浊,人类美好的品格永远不会淹没。先生初出茅庐时,得到过罗荪前辈的帮助,罗荪前辈那平和,平淡,平实中见风范的形象,在先生的文中突现出来,读着,想象的空间渐次扩大,让读者也由衷地产生怀念。内心的明净与温暖是奉送给世人最好的礼物。
   我喜欢这篇文章里的气质,喜欢那种“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情致。这篇文章之所以拨动了我的心弦,是因我与先生也有过一段类似的经历。
   大约是在2001年的秋季,我在“文学报”上读到一篇署名雷达的论文:《思潮与文体》。当时我被文章的大气磅礴,广纳百川的气势所吸引,对各种流派的分析与鉴赏,没有厚此薄彼,而是各有千秋,且各有存活的土壤与理由。然而先生对文学有他独到的见解。对我最有影响力的几段话即是:
   “有必要重申文学性的要求,重申隽永的细节、鲜活的人物、可触摸的氛围、扑面的生活气息,绝妙的对话,从字里行间往外冒的情趣、理趣、幽默、哲思,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都不会过时……
   我以为,文学与时代的关系毕竟是一切关系的根本,不管用何种方法,何种流派,没有哪一部伟大的作品不是表现它时代的重大的精神问题。人是中心,人是太阳,没有哪一部大作品不是书写着灵魂的历史,只要能尊重生命,尊重精神,反抗物化,小说的前景就依然是广大的。”
   二十世纪末,各种文学流派纷至沓来,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各派的掌门人蜂拥而出。由于强烈的冲击,坚持走现实主义路子的作家几乎纷纷退在边缘,低着头恭敬地立正稍息,眼巴巴望着新派,各奔前程。评论界每一天都有“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的奇迹。而刚刚涉足文学不久的我,站在十字路口茫然四顾,彷徨不已。
   适逢先生的文论出现,读后鸿蒙大开,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声音!恕我大言不惭,“派”不“派”放下先不说,但我似乎觉得我是循着先生文中的轨道而行。时隔几年再回味,先生的观点越来越显出其真理性!我以为它仍然是文学的坐标!一篇文论能让人激动其实很不容易。这都是切准文穴,疏通文脉产生的效果。我当时创作热情正旺,先生的文章在一段时期内余音绕梁。于是,在彼此完全不相识的情况下,斗胆把我的长篇小说《碎片儿》《神灯》长篇纪实文学《陈荣桂与陈永贵》一并寄往北京去了,其心情和先生当时给罗荪前辈送文稿如出一辙。我记得我写了一封信,希望先生给予指点。书寄出之后,牵挂了一段时间,几个月过去了杳无音信。于是望着天边散去的云烟,我把希望款款地收回来,不做任何美梦了。
   有人对我说,找谁不好非找雷达,这个人号称“大陆一杆笔”,名家都顾不过来,哪能顾上底层写作者。我当时多少有些扫兴,但我绝非攀附,这个时候还不懂得这个。但人有人缘,文有文缘,有时一篇文章会熟悉一个人,只要见到这个名字每文必读。那么这个人就成了精神依托。我想,管他呢,顾不顾得过来都没关系,反正,我是慕名寄出了。
   然而却在一天,电话里传来一个陌生的声音,说是雷达。我怔住了!几乎不敢相信事情的真实性。先生说:“地址都写错了,但有人转给了我,现在收到就不错了。”我当时很抱歉!说实话,除去知道先生是著名的评论家,别的一无所知,打问了一个地址,也是错的。但有人作美,真是苍天有灵啊!
   先生说:他正看《碎片儿》,几次掉下眼泪,说我把苦难写透了,写到了骨髓里,这才是真正的本土小说……之后先生做了笔记,发表在《小说评论》杂志上。这是我出版三部书之后,来自文坛的首次“宴席”,觉得这世界真好,那些惯常的寓言打破了。任何名人都是从不名中走向有名的。
   恰逢2002年,山西作协、晋中市委市政府要为我召开“作品研讨会”,当时除去请省内一些专家外,也很想请先生到场。同仁们说,天高皇帝远,这人不可能请到,不行,你个人请一下试试。由于距离感,几经踯躅,最终还是鼓足勇气在电话里征求先生的意见,没想到先生很爽快,回说:“只要时间允许,一定参加,基层作家,尤其是写农村题材的,应该给予支持,时下女作家都写都市文学去了,写乡土文学的已经很少,何况你还是有真货色的”。
   当时,我就像一只翔动在空域里的鸟,真是天宽地阔。文学是我的信仰,绝非只是爱好,若能得到雷达先生的点拔实在是我的造化。
   是的,人之修养,自有无数层次,一个层次,一种修为,一种气象。先生给我的印象没有丝毫的角色感,却是本真、本色、本份。很多人抱怨社会,抱怨学说界如何的市侩与污浊。氛围故然重要,但哪一个历史阶段不存在浊流?当环境不能修人时,自修!美好的人格从来都是内心的修炼!知识分子需要人际的温暖,但不需要太沉重的人际关系。发自内心的支持是一种真诚,过分考虑人际利害便是世故。
   另有一段交往是在2005年初,我的长篇小说《十七条皱纹》出版后,除去要送给若干朋友外,最想送给的仍是先生。然而此时的心情与2001年完全不同,彼时对文坛一无所知,以为所有的书都可以理所当然进入专家的眼目里。而此时我已知专家们的时间比灵芝都珍贵,而且也并非所有的作品都能顾全过来。徘徊再三,我还是怀着复杂的心情寄出去了。大约过了半年时间,我给先生通话,没想到先生异常高兴。说“书写得真不错,绝对是开年好书。我会写一个评介的”。先生说“有些作家写一两部长篇就没底气了,看来你还有后劲,不要浮躁,一步一步走扎实,谁笑在最后谁才是胜者”。听得出先生对我的进步是发自内心的高兴。那时,获得这样的评价,我就像一匹欢马犊跳的小马驹,前面是一望无际的绿洲,撒腿朝前奔跑,没有恐惧、没有挂碍,天地空阔的不能再空阔,仿佛觉得我的舞台无限大!对文学我就像虔诚的宗教徒。虽然我身上曾有无数的自我:功名的我、利禄的我、虚荣的我、自恋的我、不甘向世俗屈服的我、真诚的我、有正义之心的我……每一天都能听到内心的争吵,但最终的选择都是一致的:
   避免伪劣!避免注水式的肥胖!
   如此,文学就像神圣而庄严的宫殿,必须以严肃的态度,一砖一瓦精致地筑上去。哪怕永远微为一抹尘土,一粒砂砾,又有何妨?当我终结自己的生命时,回顾起自己的一生,没有以灵魂作币,涂炭了自己的文心……
   优秀的文化品格,需要苦心传承。从先生与罗荪前辈的交往中看出,先生这种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大仁大义,我辈应当视为典范。在时下这个物化了的世界,还有多少精神与灵魂相互渗透的情谊呢?偶然的一次际遇可成为一个人内心的光亮,甚至是一种动力!先生为一篇序,纪念已故多年的前辈,并尊之为恩师。那么,我与先生素昧平生却多次帮助也当属恩师。世上总有一些可敬畏的人!因此向先生深切地致谢!
  

共 28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在读雷达先生所写的《怀念孔罗荪恩师》的文字时,想到自己也有着如先生初出道时得到罗荪先生这样的前辈帮助,受到他们平和平实平淡人格影响的经历,而帮助影响作者的那个恩师,正是著名评论家雷达先生。2001年,读雷达先生评论,让走上文学道路处于彷徨阶段的作者鸿蒙大开,决定循着先生文中指引的轨道而行,并斗胆把三部长篇寄给当时号称“大陆一杆笔”的雷达先生,希望给予指导。因寄错地址,未及时得到回音,但先生的文字却成了精神寄托。当作者突然接到先生电话,得知先生被自己作品感动,认为是真正的本土小说,并把读后笔记发表在《小说评论》上,令作者震撼感动。作者更感恩先生给予自己的点拨,为支持写乡土文学的女作家,先生还答应参加作品研讨会,更令人振奋。先生的本真、本色、本份,不抱怨、发自内心的支持,不顾利害关系,彰显了他真诚不世故的人格魅力。2005年当作者把自己的新书再寄给先生时,先生鼓励赞赏并为作者的进步高兴,给了作者力量,让作者认识到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在神圣庄严的文学殿堂上精耕细作。旧时明月新时光,从先生与罗荪前辈的交往中作者读到了优秀文化品格的苦心传承,先生知恩图报为一篇序,纪念已故多年的前辈,并尊之为恩师;作者与先生素昧平生却多次得到先生帮助,更当属恩师,奉先生为人生恩师典范,令人敬畏,并向先生深切致谢!这不只是一篇普普通通的感恩文字,更是一篇对先生扶助弱小,导引新人诲人不倦平实本真甘为人梯精神的颂赞。这样一个心如赤子的大家,能有如此风范,令人敬仰!作者赤诚的感恩心,使本文更富感人力量。感谢赐稿冰心,推荐共赏!【编辑:心灵飞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8-01-13 12:23:59
  对于冰心社团来说,您是我们的恩师,文友们在您的文字里受益,成长,您就是家园里的一棵大树。对于我您更是我的恩师,每次编读您的文字,都经受着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的滋养。您的文字里有精神有灵魂有热血在沸腾激荡。感恩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感谢陈老师赐稿冰心!
勿忘本真
2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18-01-13 12:44:43
  号称“大陆一杆笔”的雷达先生所著《怀念孔罗荪恩师》,还真的没看过,看到老师介绍,什么时候也会去找来一读。老师能得到罗荪老师的指点,十分荣幸。就像我们冰心能得到老师的支持一样,读着老师的佳作,心情十分激动,对于老师的为人处事,珊瑚十分敬佩,特别是老师的感恩心,让珊瑚十分感动,甘为人梯的精神,十分赞美。感谢老师赐稿冰心,感谢分享佳作。祝老师天天愉快,遥祝冬祺。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回复2 楼        文友:陈亚珍        2018-01-13 17:13:13
  谢谢珊瑚老师,孙罗逊,雷达先生博客可看到,每个人起步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我的经历可给后来人点一盏灯,大胆往前走,不定哪扇门在为你敞开,坚持就会胜利。共勉!
3 楼        文友:孙鹤        2018-01-13 12:51:14
  问候老师,拜读好文,祝天天开心快乐。
敢于自嘲 善于自悦
回复3 楼        文友:陈亚珍        2018-01-13 17:13:46
  天天快乐,握手!
4 楼        文友:雨泉清音        2018-01-13 13:04:53
  其实大姐正是循着雷达先生的轨迹在前进!读了大姐这篇佳作,如醍醐灌顶,把虚掩着的文学大门又推开了一条缝,得以窥伺她的内里。我与大姐岂不是这样?您对小弟的指导、鞭策、肯定、鼓励,您对于文学的见解以及写作技巧的点拨,对于人生的思考和灵魂的探寻,对于现实和未来的感悟和预见,无不是小弟急需的营养大餐。您即是和蔼的大姐,又是严谨的导师,更像是一位无私的母亲,慷慨地把您辛苦半生的经验传授给小弟。如果我今后有一点点进步,确是得益于您的栽培。不多说了,我要学着做大姐这样的人!
回复4 楼        文友:陈亚珍        2018-01-13 17:18:49
  小弟已俱备写作条件,所谓技巧其实就是视角,阿来《尘埃落定》以傻子的直觉写,《生死疲劳》用亡灵视角写。互相探讨。共勉!
5 楼        文友:陈亚珍        2018-01-13 16:08:42
  尊敬的社长,恩师的称号实在令我羞涩,我不过是写作时间长一点,积累了一点经验,保持真诚的情怀,除此我没大家有才华,冰心人才很多,共同交流,互相促进。感谢师友们的抬举,定当努力!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