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轻舞】 畅游东湖西北岸 (散文)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闻名遐迩的武汉大东湖,是中外游客们游览的圣地,作为家乡湖,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新年伊始,我下定决心放下手中诸多事情到东湖绿道二期一游。
一、
关于东湖绿道二期工程于二零一七年十月开工,全长七十多公里,到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全线贯通,加上老绿道总长一百多公里。这么一个举国文明,大家十分关切的工程,各大报刊杂志,宣传媒体轰轰烈烈地报道,我早已是心里痒痒的,一定要去亲眼目睹,看看家乡美丽壮观而成功的建设成果。急切的心情又有些踌躇,那么大的湖,那么长的路,真不知道该去哪一段,最后决定随意走吧。出门顺着小区东侧的园林路穿越四号地铁站,横跨欢乐大道,朝着东湖方向徒步而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华侨生态城”,果不同凡响,高大有序的建筑,鳞灰素静,古朴典雅,恢弘大气,以清晰的视觉,沉稳而不失时尚的质感展现在我的眼前,这里确是一片令人仰慕的生活片处,东湖之滨,临水听涛,显然就是武汉一流的东方之珠。
不知不觉来到一条叫银杏原路,这条路的两侧是粗壮而高大的古铜色银杏树,尽管叶落精光,仍然玉树临风,霸气十足,气宇轩昂般地静静矗立。它又都是银杏树组成,没猜错的话,这条路应是依树命名。顺着这条路笔直往前,很快就到了连接杏树原路的一段湖岸人行桥,这段桥是由木板铺就,比起如今的钢筋水泥年代,她是古香古色的感觉,因为古代什么都用木材搭建,桥梁乃至各种建筑。走完这段小桥就是湖岸,沿湖路就是东湖绿道了,不过这里是老绿道。绿道上游客如织,来来往往。举目眺望,宽阔的湖面,柔波涟漪,碧水蓝天,几叶轻舟湖心荡漾,遥远的对岸,雾霭朦胧,高大的建筑掩映在雾气阑珊的烟云里,熟悉的对岸是邮科院、东湖风光村,武汉大学,还有毛泽东当年曾经居住过的东湖宾馆等。站在这个角度,还可以看到东湖磨山一角,尽管如此,还是因为它给大东湖一个山因水而灵秀,水因山而妩媚的魅力。
不知为啥,站在这里又是一个不知所措。朝东是往磨山,那里很远,一上午走不到,朝西是去往梨园,也要走几里路。眼前是一座陈旧又显荒莽的山包吸引着我。心想这么一个闹市区,又是风景秀丽,交通便捷的风水宝地,仍然保留原生态,简直是奇葩。也许是政府管得严,不然早就被那些为赚钱不眨眼的人铲平,作为开发利用。
二
我疾步前行一条路口,往里走几步,一道醒目的牌楼矗立在我眼前: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九女墩。哇!我好诧异,难怪一直保留原样呢,原来是革命圣地。这么闻名的历史地点,怎么一直未来过,后悔的心理重重地敲击着我的每一根贫乏的神经,该当问责。顺着这条路,远远望去,整个陵园掩映在苍翠的松柏丛林里。给人以庄严肃穆,悠远沉默的感觉。在我还没看到碑文前,一直以为是抗日时期,九个刚烈的女子与日寇搏斗,最后弹尽粮绝,集体投湖自尽。当我走近一座侧碑认真看时:“九女墩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西北岸。相传一八五六年,太平天国占领武昌时不少获得解放的妇女参加起义。后清军反扑,于城郊大肆屠杀,有太平军女兵九人,不为敌威所屈,在此英勇抗击清军,全部壮烈牺牲。乡人将其遗骸合葬于此。时为避清政府迫害,故不称坟而称墩。”看完碑文,心里恍然大悟,原来她们是太平天国英雄,于国难当头凛然正气,威武不屈,令我肃然起敬。她们临危不惧的气慨深深地浸染着我,碑前沉痛的我久久凝视。上几步台阶就是正立碑塔,碑塔用花岗石砌成,四面都镌刻着名人题词,老一辈革命家何香凝题词为:“鄂中巾帼九英雄,壮烈牺牲后世风。”前国家妇联主席宋庆龄肯定为:“她们的反抗,为了人民,她们献出了一切。”看了这些碑文题词,我为她们的英勇行为啧啧叹服。题词诠释了后来人的敬仰与尊崇与颂扬。她们不愧是一代豪杰,大有反封建反不平等的勇猛胆略。又以气贯长虹威震四海名扬天下,她们争取妇女主权,慷慨就义,流芳千古。碑塔的背后就是一个大大的土坟冢,那应该是她们的英灵安息之处。与她们相伴的是郁郁葱葱的松柏。整个土墩同样四季常青,万年青,棕榈,松树,桂花树等构成浓密的树林,隔绝着外界嘈杂的声音,林区肃穆幽静,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看得出他们十分敬仰,有些人不失叩拜,虔诚地肃立;把心中的敬仰化作默默祈祷;愿英烈与日月同辉。我也和大家一样,环绕墓地行走一圈,以沉重的心情缅怀,缓行于坟冢周围,此时仿佛听到金戈铁马的撕杀声,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高呼打到腐败清军的呐喊声,仿佛目睹了扎着红头巾标志的太平军雄赳赳气昂昂的铿锵步伐。九位女子,如织女星,多少俊男倩女膜拜在她们的脚下,她们也许是黄花闺女,一代名媛,也许是母亲,是妻子,她们为了解放、和平与进步,丢下丈夫,放下孩子,告别生她养她的父母。她们的就义,是悲壮的,又是惨不忍睹的。一八五六年啊!至今一个半世纪的年龄,想当初,你们含冤屈死在荒郊野外,长眠于湖水惨淡的萧声里,寒彻心骨与谁诉。毛泽东说过:“只有妇女的解放,才是全人类的解放。”女子的抗争,是人类的绝唱,是民族的进步,是一曲曲温婉的战歌,是柔与刚交替的交响曲,是时代赋予了她们美艳出奇的图腾铁踏。陵园上空,群鸟齐喑,哀婉枝头,它们也在为九位女子啼血鸣冤,有它们的陪伴,英烈们不孤独。九位英烈,你可知道,如今的这里已是车水马龙;繁荣昌盛;欣欣向荣。是你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拨开乌云,重见天日,九泉的你们会倍感欣慰。你们受到历史的尊重,受到人民大众的爱戴,你们没有走远,你们一直都在我们中间。你们安息吧!挥一挥手,依依离别。
三
来到岸边,决定往磨山方向徒步行驶。
冬日的阳光那么温柔,照得每个人脸上喜气洋洋,眉开眼笑,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有母亲带着孩子学骑摩拜车的,有情侣搭肩而行,这么好的生活画面,我拿起相机抓拍了几组镜头,作为写生利用。绿道两侧的茂密松沙笔挺高大,虽然寒冬夺去了它们的容颜,但不减洒脱风采,一树一树静谧地屹立在岸边的水与土里,这就是它们的风骨,不畏寒冷,不畏风霜雨雪,我由衷地赋诗一首:“游客恋云旷日边,松林似柳醉心弦。莫非碧水写甘露,满博冬花甚绮烟。”走不多远,来到一个叫“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处,记忆中,这里原来是东湖养殖场,现在设立为公园,形成一处新的旅游景点,应该是近二年的发展,属二期建设之列。公园初具规模,主要以湖心亭原路靠东侧依势而建。形成湖泊生态园区。(湖心亭路就是穿越东湖的一条大道,从梨园出发,到东南部连接磨山)公园上方高架行道连接着东南西北方向,园区堤埂纵横交错,一排排池沙与梧桐连接,构成景苑。站在高架桥上,可以欣赏四面八方的景色,尤其是一树一树的倒影,清澈透明。一处倒影一处景,令人犹为痴醉,十分感慨地:“武汉啊,你嫣然成一朵玫瑰。”难怪平常和朋友们交谈时都说:“现在武汉已经建设得蛮好了。”随意走出去,都是风景如画般地映入眼帘。我又想,人群中有多少人直奔国外,放着现成的圣地不去游览,却去崇洋媚外。如果说是增加阅读还好说,为了炫耀的却大有人在。
跨过高架,来到公园的外沿岸,这里湖水拍岸,啪啦啪啦地有节奏地作响,仿佛又回到童年时代,因为我是在严西湖岸边长大,经常听到湖水拍岸的声音,观湖听涛,如天籁奇音,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又那么遥远,岁月留痕,岁月凝香。如今湖水依然在,人去一茬茬,天长地久莫以怨,转世更迭梦中缘。当年的湖岸野草丛生,如今锦绣如画。这是老一辈革命家们的一致宏愿,如今得以实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过去年代心有余力不足,如今想干啥就干啥,进步与富强相依,文明与繁荣相伴。静谧的园内,突然一声哗啦声飞过耳畔,我猛地抬头一看,是一对白鹤起飞,许是看我去了,惊扰了它们的美梦,看着飞去的白鹤,袅娜的翅膀,忽闪忽闪地柔美前行,众多游客一会仰视过来,弄得大家惊呼一片:“好美呀!”冬日的东湖一角,一点也不比春天逊色,冬有冬的恬静,春有春的灵气,它们都是画中的重要一笔,都是文人墨客写不完的诗情画意。
落霞映在湖面,泛出一片嫣红如血的色调,一对野鸭安然地相依相偎戏水畅游,走进全镜头里,把个平波如镜的湖面,泛滥成疏影卓卓,令人惬意神往。烟霞渗透的那片沙林,那片松林,那片柞树林,随着映霞深入,黄里透红,绿里泛紫,婆娑成妩媚妖娆的神韵,好个东湖的冬天,你如少女般灵秀,如古铜洪钟般沉稳大气,叫人难舍难忘。
四
该回府了。顺着一条渔光路就是二期绿道返程,这条路明显区别于老绿道,崭新的路面一尘不染,洁净如洗。在一道分叉处,有一条紫薇路,问了一下清洁工,据介绍这条路通往白马州,白马州是去年十月开发的老地名新景点,那里有处世外桃源,故事奇妙,期待众多游客前往探讨。时下,整个东湖绿道设立了五十多处景点,游览一直在路上。
都说西湖好风光,我说东湖比她强。不信你来看一看,奇观异景莫惊叹。旧貌一去不复返,今日崛起绣新廊。水村山郭酒旗风,多少楼台烟雨妆。
大美东湖,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