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欣赏】难以选择时,问一问内心的真实想法
人生处处面临选择,尤其是青年时代,一旦跨出那一步,也许命运从此改变。
电影《无问西东》讲述的故事,至少说明了这一点。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讲故事的方法,从当今开始,不是往后延伸,而是直接跳到上个世纪60年代、30年代、世纪之初。
百年时空交错,让人感到新奇。
当今职场,竞争激烈,外有商品市场,内有职位利益。同质化竞争,同行之间拼得你死我活;遇到责任承担,有人一推了之,有人充当替罪羔羊。
影片讲的第一个故事,便是在这种情形下,某个经理面临的选择:离开原公司后,以前参与的公益活动,还需不需要继续?当企业行为可能变成个人负担时,自己应该怎么办?
影片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而是继续讲故事,讲以前的故事,父辈那一代人的故事。
大学毕业时面临分配和情感选择。有人选择响应号召,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此将诚信和爱情舍弃。有人本想选择爱情,却因为误解而远去。
尔后又各自作出选择。支边的那位以牺牲自己的性命保护了同事,远去的那位以执着的情感坚守了苦涩的爱情。
这种勇于牺牲和情感坚定的选择源于何处?影片继续讲故事,讲更远的故事。
国难当头,学子如何对待?是遵从母亲的期望和要求完成学业、继承祖业,还是投笔从戎、抗日救国?
这种选择本无对错,只是在家国之间作出选择。年青的学子不想让母亲失望,只好瞒着母亲,谎称自己仍在读书,实际上却义无反顾地投身战场,在空战中谱写出英雄篇章。
家国情怀,更是源远流长。影片继续讲故事,追溯到上个世纪之初。
清华学子,面临学科选择。是选择实业兴国的理科,还是教书育人的文科?在聆听了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讲座和与导师交流沟通后,学子选择了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专业。
人文学科,关注心智的培育和养成,能让心灵获得自由。哪怕是从事实业兴国的人,同样需要精神的支撑和情操的坚守。
四个不同时代的故事,联接它们的,与其说有些许联系,不如说是一种理念。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情形,或个人志趣,或国难当头,或爱情事业,或职场打拼,身在其中,无法超脱,都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尽管时代不同,轻重不一,何去何从,总是难以定夺。
影片似乎想通过这种不同时代的故事告诉人们,当你面临选择难题时,不妨问一问自己。不要管别人的意见是什么,不管他是老师、家长,还是好友、上司,只需要静下心来问自己:你内心的真实想法究竟是什么?
只问真心,无问西东。
说实话,一场电影看下来,尽管感动之处不少,像百姓为修建机场跑道出力时,母亲知道独子为国捐躯时,确实能触动泪点,但剧中主要人物的名字一个也没有记住,倒是由哪几个名演员演的还略知一二。
这样的影片,是不是有点像一碗精心熬制的心灵鸡汤?根据一个理念,找几个经典的片断合成,虽说突破了传统的叙事方法,却落入另一种套路之中。
不管怎么说,电影还是值得一看。因为那些时代,那些理念,那些故事中反映的人性与情感,或多或少与我们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