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作家*故事】潜力
风和日丽冬季的一天,我给《江山文网》发了一篇小说,习惯性地观看窗外人们在太阳光下享受着大自然经严冬带来的温暖,仰望欣赏着冬天的太阳。
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叔叔,我是阳天云的小儿子阳小华。”
“哎呀,是你啊,你父亲可好,你是怎么知道我电话号码的?”我惊愕地问他,三十多年前我是一名乡干部,联系他家的村,他父亲是阳天云的支部书记,我下村去他家的时间多,如果他在电话里不说他父亲的名字,还不知道他的大名。
“叔叔,您家住在哪里,我去拜会您,请您吃晚餐细聊。”电话里,小伙子乐呵呵地笑道。
我礼节性地告诉家庭住址,便下楼去接他,准备请他吃晚饭。三十多年前的事展现在我眼帘。一次,我和天云书记外出参观刚回到乡上,陪同他去看寄宿在学校附近的两个儿子,10岁的阳大华,今天打电话的阳小华当年才8岁。
看到他们住的屋子里有几个汽水瓶,阳天云立即询问孩子:“这是怎么回事?”
阳大华愣头愣脑地盯住父亲,仿佛干了一件什么错事,又不敢说出来。
阳小华立即向他父亲解释:“爸,你临走给的生活费,被小偷拿走了,我和哥哥只有靠捡汽水瓶卖钱吃饭。”
当时,村干部一个月只有十来元钱,我一个月只有几十元钱,听到小阳诉苦,立即掏出伍元钱交给他,因为我到天云家吃饭,他家从来不收我的生活费,天云外出参观带的钱也用完了,听说儿子没钱吃饭,眼眶都湿了,正在他为难之际,我终于找到感恩的机会:“把精力用在学习上,不要为生活的事耽搁学习。”
“谢谢叔叔!”小华客气地给我行了一个礼,大华仍然不吱声,木讷地看着我们和他弟弟。
当时印象特深,觉得这个小华很可爱,后来调离后就没去过他家,更不知道他家人的情况,今天小华来了,我理所当然要请他吃饭,算是报答他家的家常便饭,怎么会让他破费哩,我做好请他吃饭的准备。
不大会,一轿黑色小轿车走出一位帅气的小伙子,立即上前和我握手:“叔,看上去您还是那么帅气,上车,我请您吃饭,感谢您当年给的生活费。”
“快成老头了,帅气也随着年龄消失。那么件小事,不必挂齿,今天我请你吃饭。”我仍然坚持预定的观点。
小华强行拖着我上了轿车,并说出请客的原因:“叔,当年我把爸给的钱让我们每天吃一个荤菜,我们改吃素菜,节省一些买了汽水,怕他打骂我们所以编了句善意的谎话。”
我心里顿时明白,当年大华目瞪口呆的原因了,“你小子可以哈,那么小就那么会使用钱。现在你在干什么?”
小华悄悄地告诉我:“叔,我知道,您退休享受正科待遇。我给您汇报件事,您别吱声,我担任副省职务,请不要到处张扬。为了不让当地领导知道我回来,只能悄悄请您吃饭,喜欢吃什么,我请您,晚饭后我还要赶回省城。还特意给您带了一袋雅安的蒙山茶!”
后来吃饭时才知道,小华任副省长,仍然保持着农民子女的本色,把父母接到省城定居,是通过秘书查询打电话给组织部查询知道我的情况和联系方式,老实巴交的大华在一家私营企业当保安。这次只有驾驶员和他一起回来,晚饭后还要赶回省城,明天的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的。
我也留了一手,只说自己还在一个单位做文职,没有告诉他具体单位,更没有透露自己在搞文艺创作,不想给他增添任何麻烦。
通过大华与小华的事,让我产生了联想,他们出生在农民家庭,接受同样的基础教育,长大后的工作岗位天壤之别,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应变潜藏着巨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