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一壶醇香的老酒 ——浅评《葬礼》
葬礼,尤其是农村丧事大操大办的话题,并不新鲜,老实说,这方面的文章读了不少,但像刘彻先生的《葬礼》这样有深度、有品位、有美感的文章还真是不多见。这篇文章,我至少读了三遍。刚开始读的时候,没觉得有多么好,不就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吗?但越读越觉得有味,读了还想读,就像吃甘蔗,越吃到后边越甜,更像一壶陈年老酒,初尝觉得平淡无奇,然越品越有滋味、越喝越觉得醇香无比,直到三日后还唇齿留香。《葬礼》就是这样一坛好酒,让你读了舍不得放下,给你无穷回味。
那么,这坛“酒”究竟好在哪里?各位看官且听我说。
一是,酒品精深、内涵丰富。
这篇文章,立意高远,意蕴深刻。在当今中国,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村,这种生前不尽孝、死后大操大办的风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在城市,对自己的父母、亲人,活着的时候不管不问,忽视人文关怀,死后风光大葬的大有人在。说白了,就是做给活人看,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炫富,一种盲目的攀比之风!这种现象,恰恰反映国人富了,然而精神层面却停留在很低的层次,空虚、愚昧使他们迷失了方向。就拿文中这个村子为例,农民手中有钱了,田地却荒了;经济发展了,村干部的素质却还是不高,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去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反而对一些低俗的文化趋之若鹜;很难说,这样的村子经济发展有什么可持续性,很难说,村民的生活一直会这样好下去,不能不令我们深思和警醒。
作者通过对葬礼全过程的细致描写,把这一陋习全方位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这实际是对良好社会风气的深情召唤,呼唤理性的回归,呼唤中华民族崇尚节俭、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回归,让社会主义优秀文化重新主导农民的精神生活,让和谐、文明之风吹遍原野、吹进农民的心坎里。
难得的是,有了这样一个深刻的意蕴在里边,作者通篇没有一句话在说教,没有用一个词语鞭挞、批判,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却是明明白白、掷地有声的,不得不令人叫绝!
二是,酒味醇香、回味绵长。
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游刃有余,从文字叙述的情况看,追悼会的场面很嘈杂、纷乱,而作者能够把条理理得很清晰,场景、次序一一展现,没有一点乱的感觉,就好像作者就是那个现场的总指挥,细节的描写非常到位,没有一点让人觉得啰嗦,句句精炼,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使用得恰到好处,一点都不显得多余。
先是用较大篇幅介绍灵堂的方位、布置和场地,烘托出宏大、热闹的场面和气氛,然后从扯孝布、唱祭文,到摄像、读追悼词,再到乐队表演、送葬,活灵活现的精彩桥段比比皆是,“生,只是小众人家的一时窃喜,而死才是众人瞩目的盛事”“一场葬礼,仿佛承载了一辈子的期盼”,用语看似随意、温雅,实则暗含揶揄之意,有点一本正经地说笑话的意味,颇让人玩味。
虽说是一篇写葬礼的文章,但丝毫不让人觉得沉闷、阴郁,反而让人觉得轻松、幽默。如,礼生唱祭文那一段,先是踉跄抢入、双膝跪下,泣血哭诉让人动容,而后哭天抢地、痛不欲生,把一个“敬业”的表演者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精彩入微。
写摄像的时候,作者有意无意加入了打架情节,更增添了现场闹哄哄的感觉,现场的气氛一步一步被点燃。
写到追悼会一节,村主任念错别字,引起窃笑声,更是精彩,让人忍俊不住,黑幽默的同时,也道出了农村的现状和无奈,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向往他乡的生活,出外谋生,留在村里的是老幼妇孺,文中的村书记、村主任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也只能勉为其难,不能不说是某种悲哀。
乐队表演走的是“小清新”路线,播放的是流行音乐,清一色长发飘飘的美女,舞动的是现代派的舞步,长靴一下一下敲在地上,敲得人心里也一颤一颤的。写到这里,葬礼已经完完全全变成一个闹剧,这一段虽然着墨不多,然而要表达的意思,却颇有意味。
送葬后,扯下的孝布扔得到处都是,爱美的女人们忙着套上红裙,回家的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家长里短地闲聊。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就像是刚刚看完一场大戏,更像是集体做了某一个重大工程,总算完工了,所有人都觉得自由而轻松。
三是,酒色纯美、未饮先醉。
通篇文章,场景的铺垫、现场气氛的营造非常成功,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
作品一开始,就写了追悼会场庄严肃穆,四哥微笑着俯瞰全场,微雨飘在花瓣上,有一种欲滴的晶莹。仿佛这不是葬礼,只是笔者和众亲友与四哥相会的一个普通日子,细雨菲菲,心如潮水,四哥的音容笑貌宛在,给人一种淡淡的、美美的伤感……
文中还刻意描写了会场周边的景致,“秋风撩过,似乎可以闻到混着稻花的清香”;童年记忆中,沟底的涌泉、夏夜里田埂上奔跑的开心快乐、稻谷成熟季节里,小青蛙从脚面跳过的那种感觉,充满了童趣,充满了浪漫的美感,是那样的温馨。然而,现在只是一片荒地……
作者以景寄情,在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把他深藏内心的情怀传递给了我们。
送葬的队伍经过草甸子,积水闪亮、蜻蜓低飞、波纹漾开,蓝天、白云、风筝,寥寥数笔,把秋日里的田园美景勾勒得如诗如画……
回龙路上,密密的红树林、盘根错节的根须、海滩上的金色阳光、潮湿清新的空气,还有原野的清香,与彼时人们敞亮的心情相互映衬,进一步烘托了自然、闲适的气氛。
而四哥平和亲切的微笑,始终贯穿全篇,营造出很美、很温馨、很自然的意境,他才是这个葬礼的主角。然而,他又是这个葬礼完完全全的局外人。喧嚣也好、热闹也罢、再大的排场、再高潮的表演,其实跟他没有一毛钱关系,他只是微笑的看着……
http://www.vsread.com/article-789593.html
/> 欢迎各位品读,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