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山多娇】武陟县接生史话(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多娇】武陟县接生史话(散文)


作者:孙巨才 进士,6605.4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26发表时间:2018-01-16 09:44:08
摘要:武陟县的农村妇女把“接生”形象地称为“拾孩儿”。“拾孩儿”在近百年来一步一步地走过了自己的变革历程。2003年秋,长达五千多年的农村接生历史就在武陟县宣告了结束。但是,武陟县的广大农村妇女却仍然难以忘怀这段朴实方便的农村接生的悠久历史。

【江山多娇】武陟县接生史话(散文) 武陟县的农村妇女把“接生”形象地称为“拾孩儿”。“拾孩儿”在近百年来一步一步地走过了自己的变革历程。
   解放前,武陟县农村把接生员、助产士在口头上叫做“拾孩儿的”(本地音:“的”念“哩”),在正式称呼中叫做“稳婆”,意思是说“拾孩儿的”是稳稳重重、经验丰富的老婆子,在“拾孩儿”的过程中接生稳稳当当,母婴平平稳稳。那年代时兴家庭接生,有产妇的人家都把稳婆请到家里来接生。稳婆来到后先洗手烧香,跪拜送子观音、催生老母、接生奶奶等有关神灵,再将产妇屋里的箱子、柜子全都打开,祝愿产妇的产门大开,生孩儿顺利。然后,稳婆才专心致志开始接生工作。胎儿娩出后,不用刀剪等铁器,而用一个瓷碗烧透消毒,打成碎片,选择一个最锋利的瓷片割断胎儿的脐带,以免婴儿以后脐带感染,得上“四六风”(破伤风)夭亡。富贵人家对稳婆用红纸封礼金以示酬谢。一般人家当时不给稳婆报酬,只是在婴儿出生满三天后用条盘给稳婆送去两碗喜面表示谢意。稳婆倒过喜面之后,还要在空碗中回放一点盐或一个鸡蛋,以祝愿婴儿应合民间谚语,成龙成凤,一辈子圆圆满满,吃穿不愁。
   解放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武陟县农村“拾孩儿”定规矩不能要钱。富裕人家有的实在过意不去,就给“拾孩儿的”八寸鞋面布或一副绑腿带,特别大方者还会给“拾孩儿的”六尺洋蓝布。“拾孩儿的”若是能穿上这件新布衫,就会逢人就夸,格外荣耀。
   六十年代开始,武陟县妇幼保健所为全县培训了大批家庭接生员,推行新法接生。贫穷人家不用给接生费,只在婴儿“满三”后给接生员送喜面;富裕人家在婴儿“满三”后拿一元钱用红纸包起来送给接生员,称为送喜钱。接生员都得回赠一点盐或一个鸡蛋,以符合民间谚语,表示祝贺。
   七十年代,各村设立了合作医疗卫生室,都有了考试合格的接生员。村卫生室接生员每接生一次收费3元,公社卫生院助产士家庭接生一次收费5元。
   八十年代,村接生员每次收费5-8元,乡卫生院助产士每次收费10元。
   九十年代开始,县妇幼保健院给农村接生员发了《培训合格证》。1997年1月9日,武陟县卫生局给每位合格的农村接生员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统一印制的《农村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以作为合法执业的凭证。由于国家的重视与培训,此时武陟农村的接生技术水平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在村卫生所的产房里,各种设备齐全。不管是正常位(胎头先露出)、枕前位(先露额)、枕后位(先露后脑勺)、颜面位(先露脸),还是臀位(先露屁股)、立位(先露脚),都能妥善处理。在乡卫生院的产房里,能够处理难产。对于胎儿横位(先出手),高明的助产士可以立即将胎儿的手送回到子宫内,注射“松弛针”,解除平滑肌紧张,然后用手法将胎儿实施“宫内倒转”,转成正常位之后进行自然生产。对于实在转不成正常位的,也能够熟练地进行剖宫产或各种产科手术(松弛骨盆、胎头吸引、会阴侧切等等)。为了适应农村赶上分地、报户口的时限,计划分娩、药物催产和无痛分娩也在农村应运而生,广泛流行,受到了农村妇女的热烈欢迎。此时村接生员接生一次收费20元,乡助产士接生一次收费30元。产妇生孩儿足不出户,医护人员服务到床前。自然生产,花费极低,母婴健康,产妇家庭感到特别方便。2000年时,村接生员一次收费30-40元,乡卫生院助产士每次接生收费50元。2008年,乡卫生院正常生产接生费在250元左右,剖宫产手术费在1400元以上。若到县里、市里医院生孩子,收费则会成倍增加。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武陟县农村妇女劳动量很大,有的产妇临产前还在地里干活,回到家里更是忙个不停。那个时候生活条件比较差,普遍营养不足,胎儿长得不大,所以产妇生孩子非常容易。农村妇女常把生孩子看成是轻松平常的自然现象,认为自然生产能使产妇健康长寿,胎儿经过产道挤压生出后身体健康,动作协调,长大后头脑聪明。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农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妇女的劳动量越来越少。孕妇大都是多吃多喝营养过剩,少走多躺不爱活动。产妇的产力越来越小,胎儿越来越大,难产率越来越高。再加上孕妇越来越娇气,致使自然生产的产妇越来越少,剖宫产者越来越多。武陟县农村广泛流传一个笑话说:“五千年来中国妇女都会在家轻松自然生孩儿,突然到现在不会生了,要去医院开刀割口掏出来;五千年来中国妇女都会母乳来喂养,突然到现在不会喂了,要靠外国的奶牛来替代。”
   2003年秋,武陟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全部收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统一颁发的《农村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禁止农村接生。长达五千多年的农村接生历史就在武陟县宣告了结束。但是,武陟县的广大农村妇女却仍然难以忘怀这段朴实方便的农村接生的悠久历史。

共 19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时代的前进会淘汰很多事物,但那些远去的事,却成为特定时代人对往昔的一份追忆。就像“生孩子”,过去的很多传统,早已没了,通过这篇文章,对于早些年的事,大家都会有所了解的。文章以“拾孩”为线索,引用不同时期的具体事项,一方面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另外也给我们带来了更为深刻的感悟。通过这些变化,我们能看到时代的突飞猛进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医疗条件,都得到显著的提高。文章的语言,多处引用生活中的俗语,使得文章充满浓厚的时代感,能将读者带回到对应的年月里,这是文章的一大亮点。但文末的笑话以及留给我们的问题,引人深思。拜读学习,推荐阅读。【丁香编辑:樱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木斯塘        2018-01-16 10:37:20
  家乡文化,乡音围绕,很棒!
木斯塘
回复11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16 13:45:30
  感谢木斯塘老师的跟评与捧场,您对我的深情厚谊让我信心百倍,不断前进。
12 楼        文友:巍巍昆仑        2018-01-16 10:40:53
  时代在进步,习俗也在悄悄改变,但是乡俗还是旧的好。
回复12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16 13:38:17
  乡土文化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乡土文化,让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俗语代代相传。
13 楼        文友:巍巍昆仑        2018-01-16 10:41:20
  拾孩子,这个音不错。
回复13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16 13:34:20
  对于产妇是生孩子;而对于接生者,就是“拾孩子”。拾就是捡到的意思,当地俗语形象生动,颇有趣味。
14 楼        文友:天使的左翼        2018-01-16 10:43:32
  四六风,拾孩子,很朴实的话语,是农村早年的俗语。
天使的左翼
回复14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16 13:40:11
   乡土文化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乡土文化,让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俗语代代相传。
15 楼        文友:天使的左翼        2018-01-16 10:44:22
  传承乡土文化,让俗语一代代传承。
天使的左翼
回复15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16 13:39:09
  乡土文化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乡土文化,让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俗语代代相传。
16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16 11:16:52
  武陟县农村广泛流传一个笑话说:“五千年来中国妇女都会在家轻松自然生孩儿,突然到现在不会生了,要去医院开刀割口掏出来;五千年来中国妇女都会母乳喂养,突然到现在不会喂了,要靠外国的奶牛来替代。”这个笑话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有关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重大问题,值得人们清醒与深思。
   这就是我要写这篇文章的真实目的。
17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16 11:52:21
  过去是“为人民服务”。医务人员强调母乳喂养好处多,帮助产妇母乳喂养,谁不搞母乳喂养就会遭到大家的强烈谴责;
   现在是“为人民币服务”。婴儿一生下来就被“利益集团”抢先免费喂给外国进口名牌奶粉,弄得婴儿从此之后不再吃母乳以及其它品牌奶粉,单单只能吃“利益集团”的外国名牌高价奶粉。
   过去是“为人民服务”。医务人员强调自然分娩好处多,基本上都是正常产,剖宫产极少极少。
   现在是“为人民币服务”。医务人员强调剖宫产好处多,基本上都是剖宫产,正常产很少很少。
18 楼        文友:聚沙成塔        2018-01-16 17:28:20
  读老师的文章,想起了很多往事,也许因为你的故事和我的家乡有太多的相似的东西,有些东西随时间一起沉默。问好老师!
回复18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16 20:03:37
  感谢聚沙成塔老师的跟评与支持。您对我的关注我非常感激。
19 楼        文友:庄稼        2018-01-16 17:36:23
  阅读老师的作品,通过武陟县生育卫生工作的发展状况,反映了全国医疗卫生工作的改善提高。是一篇弘扬正能量的文章,阅读欣赏,问好老师!期待更多精彩!
回复19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16 20:04:41
  感谢庄稼老师的跟评与支持。您对我的关注使我非常感激。
20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18-01-16 20:34:53
  孙老师,对生孩描写得详细具体形象,难得。敬茶,问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20 楼        文友:孙巨才        2018-01-17 15:24:35
  我是医学世家,我的爱人和两个儿媳三个人原本都是妇产科执业医师,因此,我对妇产科比一般医生都内行。现在都改行了:爱人彻底退休不干了;大儿媳注册是中西医内科执业医师,专治不孕不育;二儿媳注册是西医内科执业医师,专治乳腺病。我的孙子、孙女虽然也上过医学院校,但他们都坚决不当医生了。孙子、孙媳都在从事其他行业,现在我的重孙子都一岁多了,也不再准备当医生了。看来,我的医学世家到孙子这一辈也要画上句号了。
   我写此文也是为了怀念1997——1998年我家妇产科事业最鼎盛的时代。
共 20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