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漫谈佛、道的时代特征(杂文)
“信仰和迷信之间,只差了一个自我觉察。”清晨,我的一位年轻好友与我谈起了佛道两家的异同点,我想我的那点佛学道经未必能够解开如此宏大的问题。不过我还是鼓起勇气说了我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也只是皮毛,我今天把它发表出来,是想请我的朋友们了解一下佛教、道教的一些基本教义 。
大家知道,我国的宗教最早的就是道教。早在先秦的初始,春秋战国之前,那时还没有纪元,有记载文化,还处在甲骨文阶段,诸子百家,争鸣于世。自秦孝公时废黜百家,独尊皇道。在他看来普天之下莫过王土,没有统一意志,何以为国。于是首先废除的就是墨家,随后道家、儒家、法家等一些大家都臣服于秦孝公,于是道、儒、法等各家得以存世,并随社会的发展而生存下来。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大家都有所发展,其中作为宗教的道教在民间发展尤其迅速,成为主要教派。儒家因为臣服皇权,为统治阶级所用,秦始皇为了皇权,焚书坑儒,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文化践踏事件。西汉董仲舒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采纳,他采取“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做法,可已经不是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原貌了。而是掺杂有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因此那时多流于民间的道教和统治者推崇的儒教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主流教派。道家也因为《道德经》得以分享与儒家《四书五经》齐名的待遇。
历史进入汉代,印度佛教传入到中国。据《善见律毗婆沙》记述,古印度在阿育王时代,派大德摩诃勒弃多至臾那至雪山边国。达摩阿育王时的高僧善见至西藏、大支那弘法布教。公元67年汉明帝时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当时被称为浮屠教。与此同时以佛像为代表的佛教艺术也随之流传,经过中国的艺术家和民间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创造,形成了更具中国特点的佛教艺术,因而更加容易在中国社会流传和发展。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地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佛教从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我国后,随历史发展,与儒、道三家逐步融合,成为我国主要的宗教教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把人们的信教等同于封建迷信。在我看来所有的宗教的信众,都会对自己认定的偶像顶礼膜拜,相信它会给予你的一切,不惜布施,捐钱捐物,把希望寄托在偶像化险为夷,济世转运、消灾除难上,久而久之,你就会自己没有了主张,被动地受偶像指引,跟着感觉走。所谓封建迷信是信众盲目相信,着迷追随,不能自己,因此信教与迷信是两码事。
我的朋友说,佛家和道家的区别,是一个平和,一个超脱。如同渡人过河,佛家是给你船和浆,你自己想办法划过去;道家是通过各种方法直接给你送到对岸,但是你愿不愿上船或者值不值得去渡,都要看缘分。的确这个比方也有点道理,都是处世的一种方式。
这是佛教和道教之所以共生共存的根本原因。佛教讲缘分和来世,因为缘分所以才有“渡”——普渡众生,渡不过去,也许就是天意,好在还有来世。道教讲阴阳和转换,道教讲阴阳、讲辩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阳之间相生相克,互相转换,虽然有天意,关键还要看有没有人意,化有为无化无为有,所以要修炼自身——得道成仙。这些就是佛道两家的“说道”和“法门”。就像网络,到底是虚拟还是现实?其实网络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要让其为我所用,而不是反被其所利用。如果你真心对它,用好网络,网络就是真实的,而且也能帮你腾飞;如果你玩心对他,网络也不过就是玩具,让你开心一刻;如果你假心恶意对它,网络甚至就是诈骗的工具。至于怎么判断真心还是假意,要看操作者的能耐和水平,会不会识别,能不能看透,这就是现实和虚拟中的玄奥。朋友非常赞赏我的看法,她说看来“信仰和迷信之间,只差了一个自我觉察。”的确如此。
这位朋友还和我探讨了最近网络上有关“佛系”和“道系”的新一轮意识形态的大碰撞。“佛系”,是最近网络上的流行词,表达年轻人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的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佛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有看破红尘、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种生活状态和人生态度。后来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女子”、“佛系子女”、佛系父母“、“佛系追星”、“佛系生活”、“佛系乘客”、“佛系学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佛系饮食”等一系列的词语。
其实“佛系”只是强势生活下弱者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心态,在物质生活追求中处下风。他与普通青年的区别也“只差一套房”而已,这与佛教毫无关系。但是他与佛教讲求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切随缘”为指导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他们以“都行,可以,没关系”三句连来概括“佛系青年”的处世态度。这一旋风在2017年4月从日本吹到中国,“佛系追星”“阿弥陀佛善哉善哉”的博文一时间爆红网络,为人们所熟知。 与不争,不抢,岁月静好的“佛系理念”相交的是“道系理念”,他从道教的观点出发,主张清静无为,入世但不如凡。说白了就是“不管闲事,只做好自己”。他们也用“关我屁事,关你屁事,滚”三句连来概括“道系青年的处世态度。
从现实中看,时下的年轻人有一种“青少年亚文化“的现象,他们所有事都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节奏去生活,嫌谈恋爱太麻烦,不想费劲伤神,喜欢独处,不想交女友,会很累,有也可,无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这种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得过且过,不想受累的性态确实是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与我们在火热的年代里艰苦奋斗的精神相比是一种倒退,是非常危险的,希望新一代年轻人有一股为社会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这样整个社会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