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四季的故事】绝品乱弹(杂文)
这个文章的题目是后改的。原来取名“绝品之我见”,拿着U盘到老师家给老师看,老师说:“乱弹!”
我问:“是‘乱弹’还是‘乱谈’?”
老师说:“两者都兼而有之吧。”
我知道老师是省内文坛著名评论员,省内文学评审组成员,给他看看,就是想挖出点新意,充实文章内容,给我所在的江山文学网注入点营养。但是没敢直说,因为,我知道,在工作态度方面老师是特别严格的,他讲究人格,他也坚持那个永远的原则,不一定告诉我。
老师上上下下拉动着鼠标,看了、想着、瞪我、叹之……我知道,他不会说什么了。
我不死心,又问了一句:“绝品是不是这样啊?”这句话语法不通,目标不详,就是为了套他的话。他就说了这两个字“乱弹!”我猛然大悟……
“乱弹”是地方戏曲声腔的民间叫法。兰州这个地方戏是秦腔,早年也叫“乱弹”,大概伴奏音乐使用的都是弹拨乐器吧,没太深入地去考证过,听老艺人说的。过去有些剧种,也有直接以“乱弹”为“腔调名”的,如“温州乱弹”、“河北乱弹”,绍剧也叫“绍兴乱弹”,川剧中有弹戏等。
而乱谈,则是侃大山、聊天、吹牛等闲坐时,前后谈资不连贯地随便瞎说;不停地谈琐碎的小事或者天上地下、海内海外、风闻传言、忽然想到……
我把手中的香烟向烟灰缸伸过去,弹了一下,戏言道:“那就弹弹吧!”
回到家,易稿两次,似乎是改用多种乐器弹拨着了,有的地方是轻拨慢摇,有的地方打了几点震场鼓子。受老师启发,故而取名“绝品乱弹”。作为文章,白底黑字,因此,此“乱弹”非彼“乱谈”,只不过就是想到哪说到哪,秉承老师的暗示,把具体例子删掉,以免有碍观瞻,还是文责自负的。想在江山打造精品网站中送一点乱弹琴声,增加点气氛,为提升江山文学网的品位做微薄贡献而已。因为是乱弹,也会听听文友加入进来的琴声——跟帖,老少皆宜,赞骂全收,知己相悦,达到皆大欢喜罢了。
诶,知己两个字,提醒了我再“弹”几句。在这年头年底交替之际,算来,和一位学生相识已经十八、九年了。那时她文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地方媒体报到,那时还是不必自己找工作的。进到主任室,正好我在和主任聊天,她坐在那里听着。就是在这间地方报纸文学版编辑室,主任给她介绍说:“这位是省上作家,专栏稿件供应者,有事常和老师联系,不过小心点,有时他会尅你的,不管时间、地点和谁人的。”一时间过了近二十年,从那时起,我的这脾气挺合她的胃口,所以她的脸色红韵靓丽,就是时时被批得脸红,久而久之血色充满脸庞了。就这样两人接下了友谊,可以说是忘年交了。这不是,今天,她来了,也是带着问题还是转弯抹角地问,我也就给她看看这个乱弹,从聊天中,也能从转弯抹角之中听出弦外音,因而这篇文章的修饰也有他的功劳。
话说到这里,三弦响起,闲话少说,书归正传吧。
精品绝品是网站的脸面,作者中,尤其是编辑们,女性居多。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写文章,办网站,也是同理吧。文章也一样,有了阅读者,越多、赞扬越热烈,就找到了知己;文章修改得不能改一个词语、不能动一个标点,读者看着就舒服,就神容大悦。”这就好像女士们喜欢打扮一样,对着镜子坐上个半小时不嫌多。读者就是镜子,你自己面容如何,一照便知。你的语言苦涩,连贯性差,蹩脚词语多,长句子读起来费劲,就是没打扮好。就好像小个子女士,非要穿长褂子;胖一点的女士衣服花色是横向线条或大花花;瘦一点女士的用竖线条遮身。这些装扮无疑会扩大自己的缺点,把自己的身段、魅力都打了折扣。精品绝品不注意这些面子工程,妄有精品绝品虚名。当然,网络不同于纸媒,纸媒的编辑大都是大本文科毕业,网络编辑大都是文学爱好者,可是,也得尽力啊,有的精品绝品用词空乏、描写粉饰;错别字和错误标点符号一页里就出现八九个十来个,这样的“女士”不要说年轻人,就是老者也不愿意带着上街显摆。当然,漂亮女士和一位丑一点的女性搭配逛街,可以显出自己的亮丽,可是,这样的漏洞、错误百出的文章,在文学网站,编辑女士的漂亮也就逊色了,还真以为女编辑都不会打扮了。
有一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精品绝品也一样。精品绝品中,有些文章阅读起来苦涩,就是没有个性文字和手法,缺少构筑矛盾和主副层次,横看就不新鲜,近看有似曾相识之感。如看美丽的女士,正面看不错,美!侧面看就不行了,侧面美就是眼帘、鼻梁、颧骨、嘴唇、下巴都很合于比例,凹凸有致。文章大面上和细部都不错,但是缺少了矛盾、层次、修辞、达意,侧面追究起来,就不称之为精品绝品。
再有就是“文章切记随人后”,第二是“嬉笑怒骂皆文章”。这就是素养和技巧。正如所有的花朵都有它的颜色,但是有颜色的东西不一定都是花朵。您去拿来别人的花插在自己的花瓶里,好是好矣,可惜寿命不长或者根本就活不成:“文章切记随人后”;网上那个复制,重复使用新闻里对于一个事件那些听过的观点,别人的几句时髦话,用久了的什么“静好”之类的词语,就是插花。写作技巧、语言固然可以借用,然而,如果习惯乞灵故纸为己是,而不是求诸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那只能是井底之蛙,对天哀鸣而已。嬉笑怒骂,就是真实、就是自然、就是技巧、就是呼之即来。艺术更不能图解政治,不能公式化概念化,不能标语口号式,这点,在精品里比较突出,应该警觉,不能落入老路上去。
区别真正艺术和虚假艺术的标志是什么?或者说成功的艺术和失败的艺术的标志是什么?就一句话:艺术的感染力。如果,精品绝品没有感染力,那还叫什么精品绝品?
化妆并不一定取决于化妆品的多样和好坏,还在于化妆艺术。重要的不仅仅是原料是否不过期,还有手法。面粉可以做面包,在我国更多的是做馒头大饼。如果就会做浆糊,粘粘贴贴、上手不掉,使人开始高兴觉得好用,后来就觉得真是“浆糊”了。文章也是这个道理。那不叫艺术,小作坊都不算。
艺术手法越好,文章影响面和发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就越大、越深远。因此江山精品绝品不应该赞扬也就是推荐那些暴露不是揭露、丑闻不是批判、低俗隐含赞扬、恶俗招摇过市的文章,这点还有待提高、严肃把关。
梁•刘勰有句:操千曲而后有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作品的思想成就、艺术成就应该听听读者的评定。这点,网络比较纸媒占很大优势,尤其是跟帖,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阵地。可惜的是,江山的编者按、跟帖,甚至文学评论文章,绝大全多数是一片赞扬声,没有我曾受过的脸红之尴尬,也就没有了进步的动力。
窃以为,要想做大做强一个文学网站,不但要有正确的文化道路指引,还要有丰富多彩精品绝品文章支撑,更要有一个完美的、全面的、百家争鸣的文学批评和反批评的争论,当然不能人身攻击、不能谩骂挖苦、不能无中生有、不能上纲上线。造成一个文学批评的好氛围,使得广大作者能更快成长,出好文章、出文学大家。
当然,评审队伍的文学素养和道德品质也是关键因素,走后门或特别给自己认可的来源打高分加精入绝,久而久之,只能毁了文学网。
精品绝品的跟帖,只要不是无理取闹的,最好不要删帖,也不要告诉甚至要求人家到“小窗”“喝茶”聊聊。
如果文章没有写出精品绝品水平的、表达表现不清楚的、读不出来的主题、立意、原旨、心情,人家跟帖批评了文章无新意、粗俗、历史唯物主义不严密、人性描写过于自然主义等意见,甚至出现对于网站管理作风严重关切的字语,可以争鸣,作者可以解释,但是,作为网站头面人物最好不要匆匆表态,请人家“喝茶”,以利文学艺术的提高和营造一个贴近于网络文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宗旨的氛围,提倡朋友式的、友好的、摆事实讲道理的、相互提高和网站精品绝品质量提高的大目标一致的态度进行争论。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不以意逆志,是为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