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尖】落后就要挨打(杂文随笔)
落后就要挨打
周 游
在中国的历史上,乾隆皇帝应该说不属“昏君”之列吧?但他对新式武器装备的不屑一顾,却因错失了良机,最终使清朝的“八旗兵”、“绿营军”以刀、戟、弓、矛,利用原始的冷兵器去抗衡侵略军的洋枪洋炮,以这样两种档次的军队和力量悬殊的武器装备相互交战,其战争带来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法国作家佩雷菲特在他的著作《停滞的帝国》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史话:清乾隆年间,公元1794年9月,乾隆皇帝47岁生日那天,英国政府派出了由马戛尔尼率领的船队前来中国祝寿。在献给乾隆的礼品中,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如榴弹炮、迫击炮、步枪、连发枪等。面对这些新型的先进武器,可惜乾隆皇帝却不屑一顾。
他认为“所谓的新玩意只能作为小孩子的玩具”,于是将这些“新玩意”全都扔进了颐和园。60年后,英法联军洗劫北京时,发现当年“上贡”的新玩意竟然完好无损地躺在颐和园,于是又运回了英国。
假如说:当时的乾隆皇帝不把这些“新玩意”闲置起来,而是将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军队建设,在此基础上不断走强军之路,中国也许不会发生后来的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和清朝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惨遭全军覆没的可悲下场。
恩格斯在《德国战争短评》中指出:“枪自己是不会动的,要有勇敢的心和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美国知名的军事专家特雷弗对过去200多年历史的考察得出结论:从一种新型兵器原型的出现,到发展为军队武器装备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再到这种新型兵器被所使用的部队完全消化到战术和作战计划中去,其中需要的时间约为20年至25年。
对先进武器装备“不屑一顾”,反映了思想认识守旧和更新观念的落后。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日新月异的当代,如果别人都在大步流星向前,我们却“不屑一顾”地原地踏步,那么你要在未来战场上赢得主动是不可能的。这和中西方的生活方式不同,中西方有许多不同的习惯,现代很多人接触到很多时尚的“洋习惯”,也有不少人认为这些外国的生活习惯都是好习惯,因而不顾自身的状况盲目模仿。实际上,中西方国家文化,因国情、体质不同,一些“洋习惯”未必适合我们。
一位哲人说过,文化是抵达心灵最近的路。对于军队建设来说,这条路不仅在于抵达心灵、塑造品质,更要“强筋健骨”,使得先进军事文化内涵不断更新和完善。常言道:世移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人人都知道,不打无准备之战。但要打好仗、打胜扙,不仅要有准备,而且要备准,看似只是两个字变换了先后顺序,但内涵和实质却迥然不同。
以顺乎其时、合乎其势的观念引领准备,才能做到紧跟形势发展。要知道克服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的现象导致“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国家承平日久,假如今夜战争爆发……居安常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不再重蹈乾隆不屑一顾的失误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