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我的大姨(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我的大姨(散文)


作者:济宁宋丽鹃 童生,777.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345发表时间:2018-01-19 14:26:35
摘要:我的大姨不简单:儿子北大毕业,第三代中,涌现出六个博士后。

我的大姨如果能够活到现在,该有104岁了。可12年前,她老人家在91岁高龄时,在北京逝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曾经在大姨81岁时,为她老人家写过一篇同题散文,当时还获得了我们济宁有奖征文的二等奖。那时,我的大姨,她老人家面色红润精神矍铄,每月有好几百元的退休金。这在当时已经相当得不错了,足以引起周围人的艳羡,所以我的大姨在生活上绝无后顾之忧。她那一脸福相无忧无虑的脸上,好像每天都有喜气盈门似的。
   大姨20多岁时,她的丈夫我的姨夫就去逝了。那时,她唯一的儿子我的大姨兄宪禧哥哥刚刚一岁多,也是从那一刻起,她便决定不再嫁人,决定哪怕再苦再难也要拉扯孩子长大成人。于是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在水深火热中熬生活。在倏然而逝的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我的姨兄先是从济宁一中毕业(插叙一下,这儿也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乔老的母校,一中校名也是由乔羽老题写),一直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从济宁一中毕业的大姨兄果然不负众望考入了北京大学,而后从一个北大的高材生成长为一名科技专家、北京钢铁研究院的高工、国家冶金部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自己唯一的儿子所取得的这一切成就,让大姨感到很欣慰,我想,老人家肯定连做梦都会发出幸福的笑声。姨兄、姨兄的父亲,以及父亲的父亲,不知为何几代都是单传,到了姨兄这儿,膝下有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但是,女儿比男孩差么?这要看什么样的“师傅”领她们进门,而她们又进行什么样的“修行”了。
   而今,大姨的三个毫无脂粉气的孙女,早已分别从北京的三所大学相继毕业,姐妹仨全凭自己的努力,被分配或考托福去了美国、丹麦的哥本哈根等地以图学有所成。巾帼不让须眉啊,每当人们夸大姨命好,儿孙如此出息时,我不止一次地看到,她老人家那发自内心肺腑的幸福的笑容。苍天有言,它让含辛茹苦半个多世纪的勤劳善良的大姨,有了如此令人欣慰的回报:这一切该是多么不容易多么令人自豪啊!
   姨兄能有今日事业上的辉煌,更是得益于困难时期大姨的资助。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经济困难,大姨得知儿子、儿媳要养活一家老小,生活拮据(插叙一下,我的大姨嫂当时是北京某高校的讲师),就将平时节衣缩食省下的粮票、布票,现金等,给儿子邮寄到北京去,还托人写信给姨兄,鼓励姨兄咬紧牙关度过难关。透过字里行间,慈母那力透纸背的关心与慈爱,终于鼓舞姨兄熬过山重水复,迎来柳暗花明。每当忆及此事,姨兄对慈母的感恩之情,总是拳拳如故溢于言表。
   大姨的经历,常由他的儿子讲给她的孙女们听,于是她老人家就受到名副其实不折不扣的尊敬。退休后的大姨起初便是北京—济宁—北京—济宁地轮流居住,在济宁时,儿孙们便借出差的机会,叙叙别离之苦和骨肉亲情。后来,大姨就常住在济宁了。因为这儿空气好,是她的娘家,也是她工作了20多年的地方,而她的弟妹们,我的姨舅们,也大多居于此,非常便于往来和团聚。
   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大姨有次对我说:要是她现在只有四五十岁,那该多好啊!说这话时,她其实已经是一个81岁的老人了。是啊,啥都不愁,无任何后顾之忧,大姨多想再年轻一些啊。我安慰她说,现在各方面的条件这么好,并且咱们老辈都是积德行善的长寿之人,您老就好好地活吧,再活个几十年也不成问题。大姨听罢总是笑啊笑,那笑容里蕴含着一个历经苦难沧桑的老人,对新社会幸福生活的无比热望和无垠憧憬。
   大姨在言谈话语中,总是一套一套的,像一部生活百科全书。她老人家唱起半个世纪以前的许许多多的歌谣,总是难能可贵地不跑调、不漏字、也不颠倒词,这常常使我感喟:老人家早年若是受到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她准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好才女呢。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大姨,我的历尽生活沧桑、饱尝生活磨难的大姨,我多想每一年都祝福您,有一个美好的晚年——健康、安逸、舒心、欢乐、惬意……难道不是吗?曾经,您早已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了。大姨,我的大姨,这些年来,一次又一次地,我多想,愿这美好的崭新崭新的生活永永远远时时刻刻伴随着你;我也多么地想再静静地坐在您的身边,静静地聆听您讲述那一个个过去的故事……
  
   【附记】
   迄今为止,在我家族的七个博士后中,我大姨的第三代就占了六个,他们就是文章中曾提到的、我大姨第三代当中的三对夫妻。还有,第七个就是我大舅的孙子,浙大毕业,一路读到博士后。他叫我妈妈姑奶奶、叫我鹃姑姑,小名叫做元冠。我的女儿高雅,从小跟我退休的妈妈和我当时也早就已经退休的大姨长大。我的一个嘴巴非常甜、说话非常巧的远房表姨说,由我大姨看大的孩子,百分之百都是有出息的孩子。
   而今,我的品学兼优的女儿,摩拳擦掌磨刀霍霍,以宵衣旰食焚膏继晷的实际行动,准备当我们家族的第八个女博士。
   孩子,我的高雅,你大学本科四年,以蝉联年级第一的佳绩,被成功保研到北京的985高校继续深造——这也算实现了我有远见的表姨当初的预言,告慰了曾经爱你疼你的大姨姥姥的在天之灵。高雅,我最亲爱的宝贝,我们家族的第八个女博士,真的真的会是你么?

共 202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大姨是一个有文化聪明能干的坚强的女人,终年91岁。大姨在二十多岁时姨夫病逝,留下他们母子相依为生。她决心不再改嫁,一个人带大儿子,并培育期成为一个优秀的北大高材生,后来成长为一名国家高科技人才,大姨生养出一个优秀的儿子,也培育出更出色的三个孙女。孙女们各有所长,被分配去了美国丹麦等国家。这些成就都来自于大姨对儿子的全力支持,六十年代国家经济困难,大姨为了解决儿子家的生活拮据,自己省吃俭用,用物质和精神鼓励支持姨兄一家度过困难时期。大姨不光培育自己家的子孙,还为我看大女儿,如今女儿以蝉联年级第一的佳绩,被成功保研到北京的985高校继续深造。期待她成为我们家族中第八个女博士!作者以细腻的文字,表达出对大姨的敬佩和怀念,也带给读者一个中国式、具有传统美德和坚强毅力的特殊女性!倾力推荐文友共赏!【编辑:梦中楼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21 楼        文友:济宁宋丽鹃        2018-03-04 09:16:29
  那时,她唯一的儿子我的大姨兄宪禧哥哥刚刚一岁多,也是从那一刻起,她便决定不再嫁人,决定哪怕再苦再难也要拉扯孩子长大成人。于是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在水深火热中熬生活。在倏然而逝的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我的姨兄先是从济宁一中毕业(插叙一下,这儿也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乔老的母校,一中校名也是由乔羽老题写),一直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从济宁一中毕业的大姨兄果然不负众望考入了北京大学。
22 楼        文友:济宁宋丽鹃        2018-03-09 07:32:58
  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大姨有次对我说:要是她现在只有四五十岁,那该多好啊!说这话时,她其实已经是一个81岁的老人了。是啊,啥都不愁,无任何后顾之忧,大姨多想再年轻一些啊。我安慰她说,现在各方面的条件这么好,并且咱们老辈都是积德行善的长寿之人,您老就好好地活吧,再活个几十年也不成问题。
23 楼        文友:济宁宋丽鹃        2018-03-09 07:33:46
  姨嫂当时是北京某高校的讲师),就将平时节衣缩食省下的粮票、布票,现金等,给儿子邮寄到北京去,还托人写信给姨兄,鼓励姨兄咬紧牙关度过难关。透过字里行间,慈母那力透纸背的关心与慈爱,终于鼓舞姨兄熬过山重水复,迎来柳暗花明。每当忆及此事,姨兄对慈母的感恩之情,总是拳拳如故溢于言表。
24 楼        文友:粉红莲秀        2018-04-28 23:01:52
  祝福,宋老师,好羡慕啊。女儿那么聪明。还有位了不起的大姨。
做过生意的读书人!谁的江山,百媚千娇?谁的世界,各领风骚?
共 24 条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