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醉酒
街灯亮了。张山走出街门,看看街上无人,手提着一个黑色小提包,急速地向村主任家走去。
村里的学校房破旧了,村主任经过多次向上级部门申请,终于款拨下来了。
可怎样修建,工程包给谁修建,在有限的钱的基础上,既美观结实,又能取得群众满意,确是个大问题。
张山是村里的能人,他组织了个十几个人的修建队,多年在在村里与周围村庄搞修建。
张山知道,要是能把这个工程搞到手,那将是一笔大收入,村主任是他的远房表哥,工程包给谁,还不是他说了算。
前年,他给乡里盖房,为了多赚几个钱,便耍了小聪明,投工减料,可事后还是让人家发现了,受到了处罚。
这事虽不光彩,但不大影响到他什么,他照样给人们修房盖屋。
他相信世上的人都爱钱,钱是万能的,一定能打动主任他,他满怀信心地走进了主任家。
主任与妻子正准备吃饭,看到张山进来,赶忙让座。
张山把小提包放在桌上,刚要开口,主任先说话了,稀客呀,响哥俩好不易碰到了一起,先不谈别事,先喝上几杯再说。说完,吩咐妻子买些熟肉与菜,酒是家中有的。
妻子望望张山的包似乎明白了什么,快步走了出去。
张山想,百分之九十的成功了,他高兴地差点失态地跳起来。
超市离家不远,主任的妻子很快买回了肉菜。
主任先给张山倒满酒,而后才给自己倒满,拿起杯,对张山说,来,干。
他俩边喝边聊,谈现在的房价,谈他们的祖先,最后扯到他们是怎样沾亲带故上的。
突然,主任站起来,指着张山,你还记得前年给乡政府盖屋的那个事吗?我怕呀!
啊!哥,哥你喝多了吧?
我没有,说完,端起酒杯又喝了一口。
我怕人们骂我,利用手中权力走后门,要是校房出个啥问题,我怕受处罚,更怕蹲监狱。
主任又端起酒杯,来,喝,好不易碰到一起,喝个一醉方休。
你已经醉了,妻子上前要夺主任的酒杯,被主任推开了。
你给人们盖屋,那是平房,今是盖楼房,连工带料都是一人承受,那里面的出入大着呢,我不放心你。
主任又喝下一口酒,放下酒杯,摇晃了几下,张山赶忙要去扶,主任已坐了下来,爬在桌子上,很快发出了打鼻声。
张山与主任的妻子好不易把主任扶到了床上。
张山自知没趣了,拿上小提包,走了出去。
过了一会儿,忽然主任的的笑声把妻子吓了一跳。
你没有喝多呀!快吓死人了。
你是知道的,再有这些酒我也不会喝多。
那你刚才?
外人当面好拒,这沾亲带故的,只有这样都好下台了。
但是,“故事是情节的艺术”,故事创作要求作者从生活中去提取人们的恩怨情仇、用跌宕的情节,把人物形象表现出来,把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中包含的人生感悟表现出来。从故事创作的角度来看,又觉得《醉酒》这篇作品的情节太平淡了些。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把“微型小说”和“故事”这两种文体分开来看呢?那是为了“扬长避短”,不同文体发挥不同的优势。小说可以没有情节,静止地心理描写,长篇对话,外形描写,甚至可以“以景抒情”,语言华丽等等,只要能把人物形象刻画出来就可以了。而故事呢?故事不能没有情节,人物对话、心理活动、人物外形、景物描写等等,都要服从情节发展的需要,尽量“让位”于情节,甚至减少到最低限度,即尽量用人物的行动,构成恩怨情仇的情节来表达。故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适合“讲”。故事是口头文学,能讲的才是故事。为了适合“讲”,在故事创作的构思时就要考虑到作品的结构、情节的发展、人物的行动以及作品的语言等等,要从听众的角度去考虑,听众能不能听明白,能不能吸引听众听下去,人们能不能当为一种喜闻乐见的口头文学的形式广泛在民间流传。
这些,是我读了你这篇作品后所想到的,也讲了一些我对故事创作的认识。不一定对,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