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多娇】散文写作所想(随笔)
刘兆华老师《散文,终究是很个人的写作》,我已经拜读学习了,很走心的文字。
说实话,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含义,可以说写出了我的个人文字生活切身体验,更阐述清楚了我对于散文创作的个人观点。
一直以来,小编个人认为关于写作,就是个人和自己灵魂的对话。所言的物和事,就是对于人生生活的切身体验。因此,必须来源于个人生活,必须是切身感受。至于文字水平应该另当别论,而对于生活的亲身感受和真实体验则应该发自于个人内心深处。觉得不应该有半点的瑕疵。当然,要真正的要把个人对于物和事的感受,写的穿透力强势,能够让众多阅读者们引起心灵的共鸣,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很多,比如深层次的思维分析,比如阅读真善美的,正能量的文字增加自己的知识面等等。
我从学校开始念书到有生来的做笔记,写作文,到走上社会后不论写散文,写诗词,写论文,写杂文随笔,还有写小说等等,自己一直觉得,文字应该是在一个清净的环境中,自己独立思考,独立用自己手中的笔,经过认真思考后去独立完成,很有必要坚持遵守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心理的真实想法的原则,文字特别是散文要有感而发,不需要无病之呻吟。要真正的写出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心路历程,以记载自己的人生旅途所见所闻,和自己对于生命的真正理解。
鉴于散文写作是个人写作,必须独立完成;而且散文写作,又反映的是个人的真实生活经历,这难免就要彰显一个人的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个性,独立的风格,这或许坚持到后来就是所谓的个人散文风格。当然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就难免要有自己的文字叙述手段和抒发感情的方式方法。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创作技巧吧。
当然,有了对于生活的满腔热情,有了实事求是的生活态度,有了亲身体验的生活经历,有了一支能够吐出优美文字的笔,有了一个优雅而静谧的写作环境,我认为还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很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做,那就是怎么样才能够给真实的生活经历和优美文字之间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这个问题还很复杂,这座桥梁应该怎么设计,怎么施工,用什么样材料,用什么样施工工艺,怎么检测验收,才能够让真实生活体验经历这辆动车组才能够开往人类文明的见证者“文字”这片大森林里,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悦心赏目的体现?我想,这或许就是专业术语说的所谓的“构思”吧。
构思完成,在自己的大脑里基本具备了文字雏形,我觉得最后还很有必要考虑下,自己最终想说明白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或者叫观点吧,这个观点道理,是不是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规律?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是正能量的还是反能量的,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还是个像,这些问题必须想清楚。否则,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也是常有的事。
至于文中刘老师提到宣传分享一事,个人一直觉得,那就是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用的社交上,不如多下点时间和功夫在自己文字上,用暂时自己没有水平这段时间充实自己的文字,去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待到自己文字成熟的时机,也就是自己文学圈子壮大的时机。用人情和朋友圈做的文字我觉得就像流行歌,也有点像流感,用人格和真实生活经历所写的文字,历史会给你一个公正的答复和评判,文字才能传的更长久,比如《诗经》《四书五经》《论文》《资治通鉴》等等,他们是不需要做广告的,也不用大街叫卖。丰富自己生活经历和写作经验,比取悦别人有力量得多,不必去拍马屁,不必迎奉潮流或者某个人他们对于你的个人写作没有太大帮助。因为“散文,终究是个人的写作”。写作腹有诗书气自华,凌霄花只要盛开。酒香不怕巷子深,馨香招得蝴蝶来。
具备了以上这些条件,再用自己积极阳光的心态写在纸上,进行几次修改,就成了我们需要的文章。找个文学微刊或者随便找个文学网线抛出去,如今的网络传递多块啊,只要付出了就会有收获,只要是好文字就不怕没人读。
不说了,说的多不如做的多,说了不做等于没说,做了不说,不争的事实将会说明一切。
以上所言,仅仅是个人观点,不代表刘兆华老师《散文,终究是很个人的写作》原文观点。望刘老师和各位老师指点雅正为盼。
成稿于2018年01月21日青海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