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诗一样的漫生活(随笔五章)
一、煮诗:落叶听花,诗一样的漫生活
慢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心境。入境或者出境不是我们在何处,而是我们为什么在何处?时间的度量快与慢其实很滑稽的,白驹过隙和度日如年的转圜其实就在心间。形式的以太的噱头的等等,在无尽的琐事之空隙,我们是不是有品诗喝茶,闲看落叶静听花呢?
那么,我们现在是先听,再看。
先听群友喵喵的诵读。他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孩子,也有幸加入了我们云阳诗朗诵,应该说他是第一个加盟的“儿童朗读者”。在重庆卫视的《朗读者》画面里有他的声音,在三贤祠的祠堂里有他铿锵的声音,在133书吧,更有他慷慨激昂的演说……
此刻,他正在诵读一篇“古风”。因为文本是我的原创,所以,我应该具有发言权。当然,这种发言权不是庙堂的学术,也不是师傅的指点,我只是一个原创者和聆听者的角度,聆听我笔下的“语言”。并且希望这种“声音”能够还原我写作的那种冲动,那份情感,那份执念,乃至痉挛般的悸动。当声音和文字水乳交融的时候,每一个写手的文字也许就是“涅槃”。
当时我这样想到——你的情绪很到位,高低起伏不错,特别是后半部分。配乐不太给力。“磐石惊天立,巫山云断头;巴峡穿巫峡,长安不见愁?长风摧万里,颠沛有扁舟。漫说诗书狂,醉吟重抖擞。”似乎由缓到急,应该是一个高潮部分。有一个起承转合的感觉。
也就是说,全文应有起承转合的味道,局部也该有,中间部分,“长风摧万里,颠沛有扁舟。漫说诗书狂,醉吟重抖擞”地方,还有“家国天下事,赤子偏谋筹。匡衡横渠头,老子骑青牛”地方。也许是最抒情的高潮部分……对,全文按照起承转合安排语言和语气很重要,必须连贯之,压低的地方也就是叙述的地方,而心志之处动情之处,当放声诵读而且不拘一格为最佳。后半部分大致又渐渐回归平稳的心境,大致四句一个节奏。
总之不错,很不错!我感叹到本群的后生可畏,更是云阳文化的希望。之后我把古风又写了一个随笔版,下面展示其中的 “家国天下事,赤子偏谋筹。匡衡横渠头,老子骑青牛。”一节的批注版。
我写到,其中有横渠四句的典故和老子道德经的故事。最重要的是杜甫曾经三番五次提及匡衡的横渠典故,其旨意不言而喻。
是的,"凿壁偷光"的苦读典故就是来自匡衡。匡衡通古博今,经学绝伦,直言进谏,刚直不阿,受人敬重。是汉代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家。匡衡自古以来被列为一代名相而成为历代学子的表率。所以,我借用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对宋代大儒张载所著《横渠语录》中四句话的概括来阐述杜甫心底的愿景,也就是天底下读书人的至高境界,应该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想必杜甫先生有知,应该理解我这样的归纳。
闲话少说,花开两朵。群文化的主题词就是“诗朗诵”。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词组,似乎可以重新定义的不多;然而“云阳诗朗诵”这一年来,至少是问心无愧地开发出“新生的”文化形态来。
既然要诵读,必须有原创。下面展示的就是他们的原创作品呈现出来的“有品位的云阳人”的一种“新生活”状态下的精神述求。这是一种基于中国汉字和文化音韵里,一脉相承和孜孜以求的精神高地,而这个高地就是有这样一群草根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也企盼着我们此时此刻或者是彼时彼刻的漫生活。在说话之间,一切都是那么的风轻云淡,一切都是那么的惬意自然。
“风轻云淡”是一个有着独立个性的才女,她想到了“你会觉得时光,就是用来虚度,用来浪费的,并且一点儿也不觉得可惜。”这样说也许轻飘飘,但是究一年来的接触看,到也是言行一致。对于群文化活动具有无比的奉献精神,她像海绵一样总是师本土先生的所长,在林林总总的长辈哪里吸取到她需要的乳汁。而且最近一段时间的原创在“语言和技巧”上有了熟稔的程度。最后她说“就让我做一片白云吧,任意划在时光的长廊里,想要多久,便有多久,没有来处,也没有归途,慢悠悠的,浪费着自己最美好的时光。”,假如她真是一片云,那么也许是一块五彩的云霞吧。而这样的画面恰恰正如她的笔名“风轻又云淡”。一切都可以慢下来,一切都可以放得开。
“云阳松人”在《涵养闪电》里再一次描绘了他“灵魂”里的松林。这是一片神奇的松林。倘若按照文化积淀的常识看,松林更多给予我们气质和傲岸,给予我们傲骨的气概和凝然。然而,云阳松人的那一片松林却是真实的存在,不单单是诗的存在,而且是生灵的“炼狱场”。他用孱弱的生命体会松林的诡异、变幻、亲切,乃至若兄弟姐妹般的温馨。那里可以包容一切,也变幻一切,那里有“悠闲和自得其乐”。他写到:
我涵养的闪电,悠闲\\\\\\\\从容,能自得其乐\\\\\\\\在一片青青的松林\\\\\\\\就是天堂般美妙的乐园。
说实话,我对于松林和松人的体会还是肤浅;这不怪我,只怪我没有真真切切地进入松林,没有感受雨雾天霁里的情感变化,没有感受到风轻云淡之后的洒脱无忌,没有感受到内敛沉稳的深沉好悠远。甚至,我不了解松茸、松球、松香、松菌。我只是知道松针馈赠给我的满手的刺激;我只是知道到松下围棋的典故和松涛翻卷的涟漪——那是一股最纯的空气,可以给予我们最纯的呼吸的自由。
在松人的诗里,至少,我很少看到“游刃伸缩如龙之腾跃”的模样,也没有“你用指尖的天鹅撩拨它的火花\\\\\\\\也不放出我的闪电,我不爱你”这样的卿卿我我、痴迷缠绕。在他的松间林海里,那就是一种最别致的爱。这样的慢生活,来自本真的需要;也回馈他美好的名字“云阳的松人”。
“三笑”《相约三六五》的诗篇到真的很闲适起来。诗,在婉约风里倾述着一个有故事的故事。而故事的场景不断变幻着琴、棋、书、画的模样。这些画面充满了中国的水乡江南情调。其实,她甚至不需要走进三六五,因为她心绪的闲适本来就是这样的随性、随意;在哪里都是这样慵懒、明睿、率性——读几本书,写几行诗,诵几节文章。在电脑和手机微信普及的时代,她竟然还是活在“手写”的最原始状态里。倘若不是我几次揶揄,恐怕她和新时代和新的书写模式和传播模式相隔十万八千里也不算远。
她是一个以“心性随意的慵懒的才情女子”,倘若不是加入“云阳诗朗诵”的话,估计她这一辈子也只能徘徊在唐宋诗韵的雨霖铃的小巷里,做一个彻头彻尾的不抛头露面的“才情女子”。在这一首慢生活的主题里,,竟然谈到了“棋”。她写到:我和你\\\\\\\\轻落一颗棋子\\\\\\\\缱绻旧日情怀\\\\\\\\三百六十五个轮回\\\\\\\\我都在。
显然,这是一颗妥帖的小棋子,又是一枚等候和期盼的邀请函。这样的慢生活想不安逸也犹如生活在“唐诗”的平仄间。她在诗里写到:
卸下脂粉
石磨,清泉,木梯
荡涤世俗的尘埃
转角处的回眸
这以上的部分,正是“云阳诗朗读”群友的一种新常态——慢慢的正能量。
我们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引领”“倡导”、并且“讴歌”本来就应该属于他们的心底的生活。是的,白驹过隙是时间的记忆,千年一瞬也是时间的刻度。当一杯茶可以放冷,当一杯酒可以捂热,当慢镜头回放“落叶听花”的声音的时候,我们真的感受到了心境的律动。亲爱的朋友,你听到了吗?
二、品诗:云上客,歌吟在天梯之上
一壶茶,煮三峡的雨翳。一群人,歌心城的云阳。
云上客,歌吟在天梯之上。没有清辉遍洒,却有明月的光芒。
看,远山辐射大山隆起的脊梁,崔嵬,爽直,热诚,一如大山深处敦厚和单纯;听,光影折射诗篇的轮廊,在雨滴的溅落处熠熠生辉,在余音的袅袅处灵魂生香。有红豆在翩翩起舞,有心语慷慨激昂;有低下眉头又上心头的雁南飞,有江南江北的原生态,有云阳松人和云淡风轻的丹儿女王,有婵之娟体贴的温馨,有可以不可以都是那样的舒心……夜莺开始看歌唱,歌声穿透雨帘,直上云霄,是否也传递出“书香云阳”;花开无忌,叶北向南,该圆满的总会残缺,本丰腴的会丰盈。在这个雨霖铃的日子,我却想起了杜甫的中秋月歌,写在三峡的记忆。在吟诵台上,我吟诵着,也回放着曾经的梦呓——
我说:明月作证,你心底无私,又何妨自己是什么……
诗圣:这种态度就是积极的人生。我伫立的时候,月亮同样犹豫着;我依靠拐杖行走时,我的影子紧紧相随。我没有李太白那样的浪漫,说“对酒成三人“的酒话,也没有后来的苏东坡的豪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问来问去,谁也没有答案。我就是我。
我说:月光之下的滚滚长江水终于也和你一样的滞留在夔门之内,等待穿过三峡。这窄窄的水道,然后去咆哮,就像“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圣:前年我在来这里的路途上,也看见过这样的景象的,当时我吟唱到: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我诵读到——
没有华美的旋律,却有醉美的乐章。你歌,我聆听;你舞,我助兴;你借着手机的微弱的光,却将中华的神韵华丽登场。从李白到苏轼,从杜甫到张若虚。何处秋夜无月明?何处明月无故乡?每个诗人都住着一轮明亮的月亮。
明月啊——唯有大胸怀,大气度,大智慧,才彻空。
皓月。心静,风轻。雨月。天凉,书香。这一切的一,都是一种表象……
远,或者近,不重要,看,或者不看,你都在那里;忧,或者喜悦,明月都无动于衷;怡然用最透明的方式洞穿我们正在或者已经被红尘蒙蔽了本色的心灵。正如今夜的秋雨……所以,本身黑暗,自然暗淡,本身亮丽,自然通透。
此时此刻,
在没有明月的中秋的晚上,在磐石城下,在天梯之城之上,每一个人都是星星儿;而璀璨的星星,每一颗都是最美的光彩夺目的月亮。
今夜,我们适逢其会……我们用我们的方式讴歌“书香”的故乡和故乡之上的明亮月光。
三、诵诗:以诗人的名义
凭栏而望。幻象跟不上思想;眼睛,被夜色的七彩之光迷惘。
仰望,江桥气度,蛮横俊朗;桥上车来车往,桥下休闲时光。
寻寻觅觅之后,唯独缺少你的模样。那是连天下所有诗人都敬仰的模样。
而你,我的屈原,我的屈原,你的屈原,你的屈原——我们的诗魂,早已涅槃,犹如最瑰丽的凤之凰。
这凤之凰,在橘颂的吟唱里结果,在九歌的歌吟里成长,在离骚里重生,在五月初五的汨罗江里,终于跌宕的水花里升华,这江山的和声和歌吟的诗行终于奏响起了,整整一个民族的最浪漫的乐章。
我的屈原,你的屈原,你的屈原,我的屈原,——龙舟为你竞渡,杜鹃为你呼唤,艾草为你芳香。我们的诗魂,早已植入三峡大地,成为天下的敬仰。
此时此刻,也许,诗人的灵魂正在诗的天国俯瞰我们,欣慰我们诵读的篇章。
此时此刻,也许,诗人的聪颖也会倾听我们你诗的吟诵和歌唱。屈原啊,屈原,成就诗的歌,写成辞的赋。
屈原,魂还在,国殇还在唱响。穿过几千年的时光。华为精灵,中华诗情从此便注入爱国的篇章。
屈原,魄还在,离骚还在唱响。吟诵之声穿透楚辞、汉服、唐诗宋词的篇章。华为诗魂瑰丽的幻境,浪漫的歌至今还引领时尚。所以,我们一代代三峡的儿女来到水一方,用你最熟悉的方式,把你的精神传扬。
今天,我们云阳诗朗诵借用诗人的名义,为你歌唱,为诗性中华,为我们最美好的精神歌唱。
你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你说,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你说,让心沐浴,可波痕无边,我不知该徜徉何处?是彼岸的遥遥?还是此岸的妩媚?是滚滚长江的铺天盖地,还是滔滔不绝的逶迤而去。。此时此刻,四面的风,兜售澎湃的讯息脚下的水波,炫目印象的光芒,静若处子江心的小岛,玲珑剔透的四方,我们凭栏祈望。我们高歌颂扬——在五月,在云阳,在水一方。
四、听诗:聆听无字的歌
风,撕心裂肺。撩起袭人的婚纱。眩目,一片银白的光芒
鸟,折翅在雪线,渺小又顽强。一支金光刺穿,点亮针叶林,晶莹的,浑园的渐变。滴落在温暖,滋润在心田。
小溪涓,细水潺,远山浙远,高峰孤寒。草甸野花开。风的影,叠影层层,行吟在波浪的鳞片间,
穿高寒荒凉地带,散漫山七彩花瓣的斑斓,叶如蝶,诗如花,江山如画。绿的青了,青的黄了,黄的红了。
历所有的有,经无畏的无。一往无前的执念。无挂无牵的,不给自己一个圆满,只剩下,剩下一丝苦涩的甜。
一辑帆影,一片汪洋,一丝念想。红尘在身后,而彼岸很远。远在遥远的地平线。
五、吟诗:心在远方,最爱云阳
看,春咏涓流,桃红李白,新竹画眉笋出头,嫩芽娇羞夜风流。秋叶尽染,皓天月空,梯田入画点火土,雁阵长天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