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四季的故事】难忘的青葱岁月(五)

编辑推荐 【晓荷.四季的故事】难忘的青葱岁月(五)


作者: 白丁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07发表时间:2018-01-22 21:20:11


   我时常在想,出身在五十年的这一批人,什么苦没经历过呢?什么难没遭遇过呢?
   出生时正逢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并举,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崇高目标——实现共产主义,在我国历史上掀起了农业社改造、大办钢铁等一系列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热潮,试图在一夜之间就把卫星吹上天,一夜之间就把理想化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
   由于大办钢铁、大办食堂,年轻体壮的劳动力都被抽调到火烧坪去大办钢铁了,老弱病残的留在寨子里一边大办食堂,致使应当播下土的庄稼作物没能及时播下地,一边大肆挥霍掉库里积存的粮食,到了一九五九年全国到处都是一个饥荒年,继而我国连续遭遇三年的自然灾害,屋漏又逢连夜雨,苏联与我国撕毁合作协议,撤走专家。我国刚好熬过了最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在后来的几年中,元气还没恢复,又一场史无前例的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地遍地兴起。
   我就是在这个时候步入学校大门,虽然年纪幼小,狂热的年代,使我们过早地被卷入到了这个洪流之中,看着不少大人们臂膀上戴着一个“红卫兵”的袖记,也巴望能加入到“红小兵”的行列,就这样从小学、初中,最后跨入到高中学习阶段。
   在高中学习期间,我们正好碰到了大搞“开门办学”的热潮,除了学习一点有限的知识之外,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了一系列活动上了:办“石灰窑厂”、香炉山“茶梯开发”、农忙季节到离校较远的两河口“抢收麦子”、到高潮大队去修“微型电站”……
   就拿学校“石灰窑厂”来说,那是每每天天都要从进料口添加河卵石,又从出料口刨出煅烧后的“生石灰”,一天到晚都不能离人,我们各班轮流到附近丹水河滩上去用背篓背回河卵石,一背就是三两节课。
   孙荣林老师是上海人,被发配到我们山区长阳来的,有时候我们看他走路就踉踉跄跄,但他仍然与我们劳动在一起。尤其对同学们的途中安全十分牵挂。
   大家像赶趟儿似的,从学校大门出去,沿着院墙边的一条弯弯曲曲,只能容得下一到两人并行的土路,然后到两里路开外的丹水河滩上去寻找卵石,一到河滩,整个河滩上铺天盖地到处都是人,弯着腰、扛着背到处在寻找光滑点的河卵石,找好了,还得请老师和同学帮忙,一个掌稳背篓,另一个往背篓里装石头。
   装好了的,喊声号子,把背篓系提到两个肩膀上,低着头、弯着腰,背着肩上背篓里那沉甸甸的石头,再沿着那条弯弯曲曲的土路,把石头背回学校,背到“石灰窑厂”煅烧炉跟前;还没装好的,这里一簇,那里一伙儿,继续寻找矿石,两人或者三人一起装进背篓,再弄上肩,同样走向来时的那条土路,把石头往学校“石灰窑厂”煅烧炉跟前背,一趟又一趟,循环往复个不停。
   有时候,还会出现徒劳无功的情况,在石灰窑厂现场,学校还专门安排有懂化学的老师把关,有时候,我们亲眼看见化学老师,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取用8g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4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除碳酸钙外,其余的成分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最后称量。一边测定,一边还跟我们在场的同学讲解,这其中,我们也不是单单的在劳动,而是在火热的劳动现场中,获取相关的化学知识及技能。
   有的同学在河滩上,虽然背回了石头,但是一些水浆石,不是煅烧石灰所需的石头,这样,只得当作废品,被把关老师入了另册,倒到那离石灰煅烧炉很远的地方。只得再去河滩上重新寻找起作用的石头。
   虽然,背石头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还是一个高强度的体力活儿。但是,大家都干得乐呵呵的,从没有听到有哪一个同学发牢骚、抱怨。
   在劳动中,我们感觉到了无比的快乐,无比的开心。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了煅烧石灰的工艺流程:大家从中知道了,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石灰成分主要是氧化钙。烧制石灰的基本原理就是借助高温,把石灰石中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的生石灰。
   它的工艺过程为,石灰石和燃料装入石灰窑预热后到850℃开始分解,到1200度完成煅烧,再经冷却后,卸出窑外。即完成生石灰产品的生产。老师还跟我们介绍,不同的窑形有不同的预热、煅烧、冷却和卸灰方式。但有几点工艺原则是相同的即:原料质量高,石灰质量好;燃料热值高,数量消耗少;石灰石粒度和煅烧时间成正比;生石灰活性度和煅烧时间,煅烧温度成反比。
   围在石灰窑四周的老师和同学们,额头上还冒着热气,脸颊上还挂着汗珠,但他们都没有顾及这些,一个个深情地望着从石灰窑口冒出的浓浓黑烟,以及最后从石灰出料口掏出的经过煅烧后而生成的石灰,老师和同学们相互击掌,相互拥抱,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庆祝我们的胜利。
  

共 18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生长在建国初期,那时候国家百废待兴,百业并举。国家在各方面进行革新,但是还是遭遇天灾人祸,文化大革命的的出现更是雪上加霜。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孙老师一起进行劳动,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心态很好,都没有什么牢骚、抱怨,大家用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书写着青春岁月,脚踏实地地走在每一步……【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8-01-22 21:22:20
  青春如歌,走过的那些岁月在时光里已经永恒,用文字记录下来,是对过往的一份怀念。感恩老师分享,期待下集精彩……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8-01-23 16:26:25
  谢谢总编叶华君老师!丹水问好老师!
3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8-01-23 16:27:15
  谢谢叶华君老师的精心编按!远握老师的手,
4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8-01-23 16:27:58
  我们用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书写着青春岁月,脚踏实地地走在每一步……
5 楼        文友:丹水元平        2018-01-23 16:28:47
  谢谢叶华君老师的留评、支持!老师辛苦、丹水敬茶!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