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有奖金”征文】日子总会好起来的(散文)
有些记忆,是会钻进人的骨髓里面的,而我心中珍存的一些记忆,是几十年来不舍得丢掉的无形资产,并在走过的人生中不断地处于升值的态势当中。
——题记
小时候,我喜欢傍晚饭后时分偎在父亲的怀里听他和乡亲们侃大山。
清楚记得,有一次父亲给农村的乡邻们说到:“人家毛主席过的是怎样的日子?每顿饭后要吃一颗比拳头还大的那种放上一段时间后变得绵绵沙沙的红元帅苹果!”话语之间,眉飞色舞的表情,夸张地尽显家父潮红和沧桑的面容之上。在那个时候,我会发现乡邻们那张整天吃浆水高粱面的嘴中,舌头时不时地探出头来,悄悄地舔舐着营养不良、发干发皲的嘴唇。现在想来,一个父亲编造的故事,竟也在艰难的岁月里成为大家遥不可及的梦想。而这个看似永远实现不了愿望,也在我的心里深深地扎下根来,使得我常常在梦中反复地品尝、咀嚼那种若有若无的味道。
还记得在七十年初期,因为有一段时间闹粮荒,我们家连续吃了好多天的救济粮:红薯片。有天晚上,当母亲从尺八的大锅里给我们每人盛上一粗瓷大碗的水煮红薯片时,父亲发现了我们几个孩子脸上痛苦的表情。他一声不吭地从上衣里摸出了钥匙,蹲在常年看不到打开的一个破旧的柜子跟前,从里面的一个瓦罐里掬出一捧榨油的胡麻(芝麻),执意让母亲将其炒熟研碎拌入到重新回锅的红薯片里。那顿红薯饭,使得我和兄长姐姐们顿时胃口大开,一阵风卷残云似的吃掉了那碗煮红薯。
饭后,父亲鼓励我们再坚持几天,等他每月22斤玉米面和5斤白面的供应粮领回来后好好地吃一顿,同时笑着说:“熬过这段时间,日子总会好起来的!”说此话时,坚强的父亲一脸的自信,给我们全家人信心和鼓舞。
现在每次和母亲、兄长、姐姐全家团圆而缅怀已经去世多年的父亲时,总会想起父亲说的这句话:“日子总会好起来的!”我们家曾因父亲的身份的突然改变,曾经贫穷得一清二白,但毕竟还是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
“日子总会好起来的!”这句话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只要信念不死就会有希望。用家乡的话说,只要你有念想,就会有盼头。
在我12岁多一点的时候,一位当时在家乡天水师专当讲师的亲戚建议父亲将我转学,由此就走出了家门回到幼小时被驱离的城里开始求学。最初的日子是寄人篱下的,因为在父母的眼里我还很小,什么也不会,一个人怎么能够住校呢!但是,父母错了,因为女主人此前围绕我的即将入围,曾经和男主人吵了个天昏地暗,后来还是在男主人以离婚断言时,才勉强同意了,而她那一盆心中的怨气,完完全全、毫不吝惜地泼在了我的身上。
在12岁,我学会了包饺子。这门手艺是因为女主人曾经说到:“今晚谁想吃饺子就要自己包。”听到此话,不会包饺子的我有点儿犯难,因为在自己家里平素很少吃到饺子,逢年过节偶尔的一顿也都是母亲姐姐她们包的。自然,女主人不会因为我的年龄小而放弃为难我的机会,尤其是当时瞅我的眼神。男主人悄悄地瞄了我一眼,说:“彬彬的饺子我替他包。”我咬了咬嘴唇,挤出了一点笑容,小声地说:“我能学会的。”那次,我真的学会了包老鼠形状的饺子,并且包了十三个。
在12岁,我学会了炒菜。由于男女主人有时候中午不回来,我自己就学会了做炒菜。有一次,在炒韭菜时给里面放了些葱花,女主人回来后看到没有吃完的炒韭菜,奚落了我一番:“韭菜那么重的味,你放葱花干吗?你妈也是这么做的吗?真是土的掉渣子!”那时我的泪水直在眼眶里打旋旋,但硬是没有滑落出来。晚上吃面的时候,只舀了清清的一碗,并且一声不吭地吃掉了。男主人看到此状,晚上给我偷着买了一个烤洋芋,并看着我吃掉了。
在12岁,我知道了看别人的脸色做事。记得一次,天下着好大的雪,放学后由于路上走不快,到家的时候主人一家人已经吃过饭了。女主人看到我走进家属院,脸色阴沉地将我挡在檐下的院子里,她在屋檐下面就大声吼了起来:“到哪里胡逛去了?”我刚准备解释,她就显得不耐烦了,“以后再回来晚就不要吃饭了!把你成天像个神仙一样供着,理由还多的不行!”当时我在院子里站着,一会儿身上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同院子王爸的女儿偷偷地掀起一缝门帘看着我,眼里好像惶惶然。我不敢动身,心里突然感到很想回到农村的家里,回到妈妈的身边……
就这样,在别人家寄宿读书的时间总共持续了一年多。然后,在不到十四岁的时候我坚决说服父母开始住校了,自己凑和着用煤油炉子开始做饭和自理生活,一直到快上高二时家里因为落实政策返城为止。那个时候,我是很羡慕从小在父母跟前长大的所有同龄人的,我总觉得自己的少年阶段好像缺少了很多的东西。唯一可以感到庆幸的是,那段时光,我学会了自立和坚强。
一路走来,我有着比很多同龄人更为坚韧的心理素质,均源于父亲的这句话:“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日子总会好起来的!”父亲嘴里轻描淡写说出的毫无文采的话,从小就如一枚种子根植于我的心底,生根发芽,长成小树,并且在以后的岁月中长得枝繁叶茂!
祝老师腊八节快乐!